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凸显民生,它第一次把民生建设摆在突出的位置。以党的十七大为起点,我国开始走进改善民生的新阶段。而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就必须彻底转变政府职能,重塑政府角色,建构服务型政府。换而言之,建构服务型政府乃是加快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党政干部作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组织者和实施者,所面对的民生,不仅有其横向方面、而且涉其纵向方面,  相似文献   

3.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出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必须着力改善民生。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地方政府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我们认为,新疆各级地方政府都应从当地实际出发,研究公共服务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提升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为改善民生做出主导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黄奇帆 《21世纪》2010,(11):61-64
住房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备物质条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住有所居”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起,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向世人展示了和谐社会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6.
陆仁权 《中华魂》2008,(8):51-52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中心话题。西柏坡精神就饱含着党的关注民生的传统和精神。今天,我们要适应时代要求,大力弘扬和实践西柏坡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生工作。  相似文献   

7.
高度重视民生、重视“三农”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重要特点。解决农民工的民生问题是目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难点,通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从农民工民生问题的特殊性出发,以“特殊保护”措施实现农民工的“实质平等”和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要求“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在改革获得巨大成功的今天,分配收入上的差距过大,导致的必将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受损,导致的必将是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难以充分发挥。因而,从现阶段实际情况出发,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本人以为必须“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富裕民生、突出改善民生、奋力发展民生、切实保障民生、全力服务民生。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点,必须重视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突出关注民生问题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特色之一。那么,南京市卫生系统将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力破解民生第一难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本期我们特邀南京市政府秘书长、市卫生局党委书记陈礼海,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市卫生局长陈天明为我们精彩撰文。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作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处处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幸福安康的深切关注,清晰可见的大政方针中折射的民生亮点,令人振奋。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老百姓街谈巷议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十七大报告  相似文献   

12.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必先认识社会主义;只有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邓小平同志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原教旨社会主义提高到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的认识水平,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把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关注民生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张飞鸣 《金陵瞭望》2010,(13):42-42
在全市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家庭中.深入开展以帮扶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牵手行动”,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行动。市级机关工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严密组织,扎实推进,努力在“牵手行动”中走前头作表率。  相似文献   

14.
浅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指出了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地位。本文试图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视角,对推进马克恩主义大众化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建立民生指数 促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中尽快建立民生指数,并重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鸣 《中华魂》2008,(3):9-10
"更加注重"、"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引人关注的热点。胡锦涛同志在向大会作的报告中,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完善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的民生问题集中在一起,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确立的今后我国社会建设的目标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理念,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强调又好又快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注重改善民生,提升发展目标。十七大精神指引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创新、和谐和率先发展,推动苏南地区在巩固和提升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同时,朝着经济现代化、生态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政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目标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宗平 《老友》2008,(4):14-15
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全国两会的召开,为神州大地注入了浓浓春意。十几天的时间里,代表、委员们议大事、谋发展,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呈现出诸多新气象。任务重大使命神圣今年两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  相似文献   

20.
王玉珍 《金陵瞭望》2007,(24):15-16
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提出“五有”理念。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五有均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绕不过去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