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最早明确提出反帝国主义的政治口号与奋斗目标并运用于国 民革命运动,其中蔡和森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他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必须反帝的 任务,在党内和团内宣传反帝口号,而且在《先驱》率先提出完整的“打倒国际帝国主义”的口号。 这些反帝口号成为了中共二大制定的现阶段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的基本内容。不仅如此, 蔡和森在《向导》上积极宣传反对国际帝国主义,指导开展反帝运动。反帝国主义口号在 当时引起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激烈反映,甚至认为是海外奇谈。经过中共的广泛宣传, 反国际帝国主义迅速成为政治常识,并且成为国民革命的一面政治旗帜。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初,发源于欧洲的“帝国主义”一词经日本传入中国。得益于《清议报》,译自日本的帝国主义理论成为中国人最早接触“帝国主义”概念的开始,而浮田和民与幸德秋水的思想更在中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外来译介知识的影响下,清末中国人开始对“帝国主义”的成因、特征、帝国主义国家、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如何抵抗帝国主义等方面都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梁启超等人的言论更成为其时具有代表性的论述。在对“帝国主义”有所认识后,中国人将自身所面临的境遇与外来词语相结合,阐发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帝国主义话语体系。特别是在立宪派、革命派的政治论争中,夹杂进了丰富的“帝国主义话语”。在从译介、认识到话语利用的过程中,中国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渐趋多元与复杂。  相似文献   

3.
《中华魂》2013,(5):57-63
由当代中国研究所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五卷本已于2012年9月出版。为铭记中国人民曾经遭受的苦难,充分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特将该书序卷中的第五章第一节——《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予以刊载。  相似文献   

4.
通过重温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经典著作,探讨了20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发生的新转变,指出:各种所谓帝国主义的"新概念"都是"帝国主义"概念的变种,帝国主义并没有改变其贪婪和掠夺的本性;科学技术为帝国主义实现其本性,提供了更隐蔽和更"先进"的手段。提醒人们提高对移植和引进当代西方科学技术的警惕,注意抵御和防止形形色色的帝国主义的渗透和侵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之变化》从革命的视角观察近代中国的变化,认为帝国主义的侵略逼出了中国的产业革命,而产业革命则引起了中国社会的根本之变。《中国社会之变化》的基本学术特色为求真与致用的结合和实事求是等,但也存在偏重阶级斗争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两权分离”出发导出股份制财产是社会财产的论断,是马恩股份制理论的精髓部分。希法亭《金融资本》作为最早以马克思主义名义分析帝国主义的专著,完全否定了马恩股份制理论的精髓,全盘否定了股份制。列宁《帝国主义论》沿着《金融资本》的思路,也完全否定股份制,在政治上给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但在理论上却存在不足之处,使股份制成为帝国主义专利品,使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远离股份制实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贯彻落实《决定》的伟大实践,使股份制在理论和实践上步入正确轨道。  相似文献   

7.
斯大林鉴于东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提出了"不要忘记东方"的话语,鉴于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对周边资产阶级国家的影响作用,提出了"光明来自东方"的话语.他根据当时东方一些国家政治生活的不同特点,分别提出了"苏雏埃东方"和"殖民地东方"的概念.他还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性质,提出了"东方帝国主义"的概念和必须反对东方帝国主义的思想.他将中国革命与土耳其的革命作对比,认为中国"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一定会具有深刻的人民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8.
瞿秋白从苏俄回国后,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这一新的侵略方式,从理论上初步揭示了帝国主义文化的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反动本质.他以大量的事实深刻揭露了帝国主义文化的隐蔽性、欺诈性、反动性特征,并从多方面指出了这一新的侵略方式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影响与危害.尤其对包含着奴化思想的"奴隶的心"和"走狗"的文化心态,作了较为深刻的剖析.他的这些思想警示世人,对帝国主义切不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关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的一贯观点。本文试图从军事、政治、经济几方面说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是阻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中起支配作用的最主要矛盾,它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矛盾和斗争。通过对毛泽东同志一贯思想倾向及有关重要论述的分析,认为:毛泽东同志提出并一贯坚持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结论,从来没有放弃或修正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认为济南惨案是日本帝国主义有预谋的侵略,也是国民党的反动造成的。中国共产党通过积极的宣传与艰苦的努力,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国民党与发动组织民众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塑强了中华民族利益忠实代表者与维护者的形象,不但积累了革命斗争经验,同时也树立了威望,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出版于1902年的《现今世界大势论》构建了20世纪初梁启超理解国际关系的系统框架,其论述充分涵盖了国际体系的基本要素,开启了20世纪中国人思考国际秩序的序章。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经济根源的强调及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剖析,深化了晚清以来政学精英的对外认知。不过,他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从民族主义到民族帝国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若要求得生存,就必须顺应这种趋势,模仿19世纪中期以降的列强进行自我改造,这种立场是彼时梁启超认识国际关系的局限性所在。尽管存在这种局限性,但梁启超在一种批判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问题意识下展开的有关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仍然为时人提供了重新思考中国和世界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西方思想界“文化转向”以后,西方学者对文化全球化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其中英国约翰.汤林森博士的《文化帝国主义》从媒介帝国主义、民族国家的话语、批判全球资本主义的话语以及对现代性的批判四个层次来剖析文化帝国主义,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颇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蒋廷黻的琦善研究以中外档案为依据,填补了中国近代外交史研究的空白,并且成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标准。他对琦善的一些论断即便在今天的研究水平下也是不能被推翻的。时人对他做翻案文章的理解与他的真实意图存在着差距。他的目的在于为中国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即运用外交手段求得和平,以现代化的方法来与帝国主义相抗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世界加强联系与交流,已然成为一个地球村。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也越发频繁,美剧因其充分的娱乐化、轻松化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美剧《生活大爆炸》蕴藏着美国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彰显了跨文化传播背景下的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5.
部分便是这样的,请看下面其中一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依然记得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少年智,少年强是一个多么伟大而又遥远的目标,洋务派的留学生消失在帝国主义的船坚炮利之中,唯心派的教育也牺牲在清政府的魔爪之下。于是,梁启超先生有了他的《少年中国说》。是的,中国的少年必须强大,不然国家怎么强大?中国的少年必须自由,不然国家怎么自由?如果中国少年没有经历磨难,没有经过战争,他们在日本帝国主义“奴化”的温室中成长,那么中国何时才能挣脱帝国主义的桎梏?摔一跤没有什么,关键是要自己爬起来;摔一跤没有什么,我们会自己爬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后殖民理论对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进行剖析。认为该文以一个黑人少女的精神崩溃和另两位黑人少女的幸存为对比,解密了美国国内帝国主义和白人文化霸权的实施过程及其对黑人心灵的戕害,力图唤醒非裔美国人的自我意识和形成对白人文化糟粕的抵抗,以此走出白人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藩篱,建构积极坚定的黑人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7.
“文化帝国主义”理论曾经在西方产生重大的影响,而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日趋广泛,中国也同样面临着来自西方的文化帝国主义威胁。在当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其发达的传媒体系和文化产业对中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文化入侵,这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是文化帝国主义的传播并非像“魔弹”那样能够对受众一击即中,它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本文通过对文化帝国主义相关理论的梳理,结合传播学理论和社会实际分析了文化帝国主义主义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蒋廷黻曾是与胡适齐名的学者、政论家和外交家。近些年来,他的思想和学术逐渐为学界所重视,对他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有关蒋廷黻的史学成就及其外交、内政实践等史实层面。蒋廷黻有关近代历史、内政外交策略的见解是以他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为基础的,追问其帝国主义观的思想来源,尤其是霍布森《帝国主义研究》对他的影响,进而分析其独特的见解,可以凸显出蒋廷黻学术思想一以贯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波兰裔的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不朽之作《黑暗的心脏》体现了作者帝国主义与反殖民主义的矛盾情绪的混合与交融。一方面,在种族与帝国主义优越感的影响下,作者用帝国主义的话语书写了一部白色神话;另一方面,也是更为突出的一面,作为一位饱受被放逐与排斥情绪困扰的边缘作家,康拉德批判了西方的殖民扩张行为,解构了帝国殖民行为的价值。因而,《黑暗的心脏》中所体现的对于帝国殖民的批判和消解超越了同时代的其它作品,具有跨时代的价值。本文试图对于此小说中所体现的反殖民主义情绪与帝国主义情绪进行解读;体现此小说超越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总是特定文化传统、各种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杰克·伦敦无法跳出宰制性帝国主义话语的影响,在《深渊中的人们》一书中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用"优越神话"框架剖析英国伦敦市贫民窟问题,把它解读为大英帝国衰亡的象征和美国必然取而代之的例证,表达美国国民的争霸心态,言说他们的争霸逻辑。《深渊中的人们》建构和撒播了帝国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