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欣赏是一项综合化极强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活动中,作为审美接受者的观众必须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能力,全身心地投入和感知。就欣赏过程来看,观众的心理表现为直觉性领悟,情感性投射、补偿、宣泄和满足,表现为一种紧张的、富有探索精神的积极介入,表现为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联想、想象和对影像语言的主动破译  相似文献   

2.
关于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学术界历有争论。大致说来,有如下三种分法:一为“二分法”,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对此,又有两种不同的分法:一种分为“儒玄”和“佛玄”,一种分为“魏玄”和“晋玄”。前者着眼于义理,后者着眼于朝代。一为“三分法”,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以何晏、王弼、阮籍、嵇康为代表的“贵无论”,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以向秀、郭向为代表的“独化论”。一为“四分法”,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又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何晏、王弼为第一阶段,阮籍、嵇康为第二阶段,向秀、郭象为第三阶段,张湛为第四阶段;一种认为,何晏…  相似文献   

3.
道德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知识,一种规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判断、选择、评价、行动和创新能力。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最根本的还是应从青少年抓起。  相似文献   

4.
法治是一种法律和政治上的愿望,在现代法治背景下,行政法的类型可以概括为三类:秩序法治、行政法治和回应型法治。秩序法治是以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为目的、以管制为特征,主导国家社会生活的一种法律秩序形态;行政法治是以控制行政权力为使命,政府行政行为受到正义之法约束的法治状态;回应型法治是以对当代行政法特征和规律的重新认识为基点.它是一种合作型的、积极的、动态的、自省的、“生态型”的行政,是一种全覆盖的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5.
裁缝,是指按客人要求,以人体为依据,裁剪、缝制以及拆改衣服为职业的人。他们通过测量制定服装号型规格,合理使用原辅料进行服装裁剪和缝制。裁缝依靠一把剪刀、一把尺子、一个熨斗、一台缝纫机就可以做衣服。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具有包容性、继承性和创新性、一元性和多元性、科学性和大众性、人本性等特征。建设和谐文化,是新时期我们党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而提出的一项新思想和新任务。  相似文献   

7.
论书目情报系统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书目情报系统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从文化、科学、知识多个角度探讨书目情报系统的社会功能,可归纳为三个层次:文化积累的功能表现为书目情报系统对文化的反映和见证,是一种文化记忆器;科学导向功能表现为对科学能力、科学预测、科学创造和科学组织的作用,是一种科学加速器;知识控制功能表现为对知识增长的记录与控制,是一种知识过滤器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是两岸关系在新形势下取得的跨跃式突破,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和里程碑的意义.是什么推动了这一盛事的实现?最根本的成因就是我们党以"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和平处理两岸关系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完善,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破解了两岸关系长期对立的历史性难题,同时为促进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提供了经典范本.这一理论体系通过化对峙为和睦、化对立为统一、化封闭为开放、化单边发展为共赢的作用机制,直接指导和推动了两岸关系正常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功能的理论思辨与建立功能图书馆学的理论再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为人类知识和文明的历史记忆,图书馆与信息-知识资源、信息技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历史进步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和直接的联系.这种联系一方面决定了图书馆以人文为其本质属性,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其基本生存手段和社会功能,以满足社会信息需求为生存依据和社会目标,以推进人类文明的提升和进步为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决定了以图书馆为基本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是一门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以揭示图书馆本质和规律为目的,标志人和人类社会文化更新、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历史水平的综合性、应用性交叉学科.图书馆功能是图书馆作为一种特定层次的社会系统与其外在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的互动能力.这一能力是图书馆社会生存的现实基础,在其社会实践和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立足于信息-知识时代的历史高度,从图书馆功能这一学术视角,对图书馆的人文本质、社会功能和历史价值三方面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思辨,进一步深化了关于建立功能图书馆学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小说《白乌鸦》以白乌鸦、麻风病、隐藏的历史为象征符号,呈现了一个涎水沟外、涎水沟上沟和下沟三个相互隔绝、对照的世界。小说批判了健康人对疾病人、得意者对落难者、强者对弱者以仇恨为心理特征的一切疯癫的、显性和隐性的战争行为;赞美了疾病人对健康人、落难者对得意者、弱者对强者毫无区分的接纳、包容和帮助,呼唤一种坚强、高贵的同情和爱的行为。小说以隐喻的方式,揭示了存在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历史文化中以仇恨为心理动因,以分割、对抗、断裂、迫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反动的、否定性的、非正义的力量;肯定和呼唤了以同情和爱为心理动因,以接纳、包容、融合、统一为特征的一种能动的、肯定性的、正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老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以道论为其理论基础,从世界观的高度,探讨人生的理想、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它不仅提出了"恬淡寡欲、清静质朴、纯任自然"的养生之道,告诫人们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而且还从确立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目标上,为人生提供了一种生活指导。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了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头五年(1917-1921)间,积极实施“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在客观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开拓了一方沃土,孕育了一批骨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有益的氛围。其一、蔡元培先生整顿改革学校,使一批革命精英得以风云际会于北大,渐次成长为创建党的领袖和骨干;其二、蔡元培先生为五四运动“提倡诱掖,导其先路”,使之在思想上干部上为创建党作了准备;其三、蔡元培先生支持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其四、蔡元培先生倡导赴法勤工俭学,时一批英才的造就和旅法党组织的创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香港公屋政策先后经历了应对和规划两大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政府为消除房荒而兴建徙置大厦和廉租屋,后一阶段可分为前后相继的政府主办和政府主导两个时期。在政府作用定位、社会力量协同、公屋发展动力、公屋建设质量及公屋社区建设等方面,香港的做法都值得内地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诚信的多维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在人类社会中一直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探究诚信的内涵,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考察中外传统诚信观,确认诚信是一种以诚实守信为根本要求的伦理观念,是一种“德”“得”相通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融道德与法律为一体的制度规范,具有普适性、二重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1977年11月听取国家计委经济问题汇报时,首次提出对西方文化采取“一用二批三改四创”模式.随后20年他始终坚持以“一用”为前提、“二批”为保障、“三改”为关键、“四创”为目的,既大胆引进西方科技、管理、制度、精神和艺术中于我有益的先进文化,也坚决摒弃其落后腐朽的东西.这一模式既形象好记和实用有效,又是方法指导和经验概括,对中国当前有效扬弃西方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其位于经济和社会的边缘,游弋于市场与政府之间,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己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围绕着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和个人等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文章通过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经济法的这一视角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地花鼓、花灯的客观现实性、较强的地域性和鲜明的形象性三个特征详细阐述,意在说明这一民间艺术的内在规律和表现方式,为继承和发扬这一民间艺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住宅不受侵犯权作为一种住宅权旨在保护公民在住宅之内的财产安全、人身自由和生活安定;作为一种隐私权旨在保护公民在住宅之内的信息安全、生活安宁;作为一种人身自由旨在保护公民在住宅之内的活动自由和支配住宅的意思自由。它以满足安全感和尊重感为核心,包括住宅安全权、住宅安宁权和住宅自由权,同时兼备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今人以瘦为美已为一种风尚,但作为一种社会观念来看,它的发生、传播和着生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以审美观念、创造主体、传播媒介和观念受体为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以"瘦为美"这种观念背后的运作过程和机制。从主体到受体的传播不是单向的,到达受体后,还会以某种方式反馈给主体,主体根据反馈来进行调整。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其影响除了对原有观念产生冲击外,还对受体自身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大学校友问题的传统研究路径,大学—校友关系应是一个新视角。但要厘清大学—校友关系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还需转向这一关系的关系性研究。大学—校友关系首先表现为一种既定的先赋性关系即学缘关系,其次表现为一种两类主体(制度主体和生活主体)互动的结构性关系,同时还表现为一种需要纳入实践操作层面的建构性关系。大学—校友关系的建构性关系可表述为:有某种关系认知的行动者(如校友、教师、大学生等)依托某一关系结构,在一定的关系情境中获取他们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的互动过程。把握这一关系性,对于当前高校全面认识校友问题、优化校友工作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