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这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驻村帮扶任重道远,要深刻认识驻村工作队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中的重大意义,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驻村第一书记的领导能力主要包括群众凝聚力、办事说服力、攻坚战斗力、自身公信力,而个人综合素质、领导决策水平、领导方法与艺术、形象印象评价是影响其领导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有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以科学选拔机制挑选德才兼备的驻村第一书记、以创新发展机制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领导能力、以健全的培训成长机制提升驻村第一书记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各级党委政府施政水平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重庆市彭水县X乡390户已脱贫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话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帮扶干部满意度、驻村工作队满意度、村支“两委”满意度、“两不愁三保障”满意度、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满意度等5个方面全面调查,客观、真实反映群众所思所盼以及政府应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郑重宣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产业振兴作为带动人口最多与可持续性最强的益贫模式,应以自然条件、产业基础、要素禀赋最为良好的脱贫平原地区为“牛鼻子”,强化顶层设计的系统性、长期性与有效性,提升益贫产业的结构效应、扩散效应与带动效应。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脱贫平原地区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分区衔接进行现实考察,将发展现状、主要障碍与衔接路径进行系统梳理,提出了针对性的结论建议:应细化体制机制、强化分类治理、创新衔接方式、提高帮扶效应,加快实现产业振兴的内生可持续发展,筑牢乡村振兴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底气。  相似文献   

5.
人才输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而高校大学生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对桂林五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乡村服务的意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探讨了桂林高校大学生乡村服务意愿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具体原因,并对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辉  段宁雨 《办公室业务》2023,(23):125-127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促进乡村产业的有效发展,文章基于参与式发展的理论视角,以湖南农业大学的驻村工作为例,分析了高等院校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参与路径。研究发现,乡村产业振兴工作面临着农村资源匮乏、产业动力不足和村民参与度低的现实困境,高等农业院校可依托学校资源,借助学科优势,走改变村民思想、培养农业人才的“志智双扶”发展路径,采取多种方式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深入,传统的乡村治理机制、治理方式均面临挑战。以蕉城区为例,地方要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建设,需要发挥好政法人才作用,抓好服务定位、挂钩帮扶、创新机制、培育典型等方面工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8.
高莹 《科学咨询》2023,(3):81-83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已经摆脱绝对贫困的限制,乡村振兴已经开始进入下一阶段,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一目标,我国需要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基础上,建设数字乡村。现阶段,建设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是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式,能为乡村发展提供有效动力。我国在建设数字乡村这一过程中存在诸多机遇和挑战。相关人员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建设数字乡村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首先,本文阐述了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面临的机遇;其次,本文分析了数字乡村推动乡村振兴面临的挑战;最后,本文对建设数字乡村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有效探究。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人才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三农”意识。基于此,本文从高校思政教育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建设的积极作用、建设方式、现状以及建设思考等方面进行分析,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产品产业数字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今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以贵州省龙里县的刺梨产业为案例参考分析对象,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探究龙里县刺梨产业链发展的现状并从数字化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面临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结合实际思考相关对策。可以此案例为参考,将相关对策措施推广到全国各地的农产品产业链,为中国农业发展、产业链建设和治理提供新路径与新方法,同时也能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脱贫攻坚胜利后,我国“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受地理、历史等条件影响,革命老区多属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全国相比还有差距,老区的发展振兴是乡村振兴必须补上的短板。四川省宜宾市90%的县区属于革命老区,居全省第二。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对宜宾市革命老区的发展进行现状分析,在肯定乡村振兴成果的同时,对该地区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相关政策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的方式,为我国农村地区提升现代化建设速度提供了保障。在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期间,具有难度的是选派"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在全面推进"三农"工作的同时,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升农村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3.
数字治理实质上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传统公共行政向现代公共治理转变的一种新手段和新工具,顺应数字时代潮流与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加速数字经济与乡村特色经济融合发展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我国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化人才体系不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欠缺、相关法律法规未出台等一系列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前乡村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应进一步加快乡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努力打造全新的乡村数字经济,促进乡村振兴,为县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14.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重点已经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关键。大学生是富有朝气的蓬勃力量,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生力军。大学生在农村创业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大学生创业赋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提升了乡村振兴的活力,带动了农村高质量发展;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破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题;锻炼了社会实践才能,培养了乡村振兴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大学生创业赋能乡村振兴也面临一些现实挑战,主要有:大学生乡村创业的意愿不够强、乡村地区创业营商环境欠佳、创业扶持政策未充分落实等。因此,需要从增强大学生乡村创业意识、改善乡村创业政策“软硬”环境、充分落实国家的创业扶持政策等方面着手,更好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基于经验研究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三阶关系重构为基础建构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发展框架。第一阶关系重构,即通过活动凝聚策略,在乡村社会内部实现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之间的关系重构,培育乡村本土人才,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动力;第二阶关系重构,即通过乡情感动策略,实现乡村内部村民与外出村民之间的关系重构,引导精英村民回流,激活乡村振兴的中介性动力;第三阶关系重构,即通过利益诱导策略,实现乡村社会外流精英与乡村外部人才之间的关系重构,引进乡村外部人才,激活乡村振兴的外源性动力。三阶关系的重构,可以联通乡村系统内部与系统外部,发挥乡村本土人才、乡村外流精英、乡村外部人才的作用,推动乡村资源和引进资源之间的有效结合,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乡村的发展还有一些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乡土文化可以说是我国精神文化的重要传承之一,至今在乡村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随着党的十九大的召开,振兴乡村战略的实施成为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本文就乡村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搞好乡土节目创排,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使线上商品交易大众化。直播营销模式具有时效性、互动性、推广性,较容易实现农产品的交易,并提升乡村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这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销售模式,对疫情后的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农产品直播营销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完美契合了国家在乡村振兴战略上的针对性要求。研究如何借助直播新媒体结合区域特色实现乡村振兴,构建完善的乡村振兴体系,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直播带货助力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调查项目,采用访谈、实地考察和资料搜集等调研手段获得第一手资料,分析辽宁省乡村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更好地在乡村地区发展直播带货提出有益的意见与建议,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指农产品来源于特定的地区,产品品质和相关特性主要受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并以当地地区名称命名的特色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研究,对积石山县鸡蛋皮核桃的种植现状与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推进鸡蛋皮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农村的发展虽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但城乡发展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乡村发展也不平衡。因而,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实现乡村善治,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善治治理体系,既能够为破解农村治理困境提供新思路和改革取向,也可以通过塑造具有新素质、新思想、新文化、新境界的新型农民,为区域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要前提。本文将2019年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21~2022年我国中部地区X地级市所有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的全样本面板追踪数据,通过模糊断点回归方法考察了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劳动收入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防止返贫帮扶政策显著提高了易返贫群体的劳动收入,这一增长效应主要源于劳动参与率和劳动工资率的提升及劳动时间的延长。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政府的就业帮扶政策中,设立公益岗位、推动以工代赈、鼓励创业带动和加速劳务输出4项政策能够直接带来显著的收入效应,而发放外出务工补贴和进行技能培训两项政策无显著的收入效应。同时,非就业帮扶中的健康帮扶和基础设施建设帮扶也间接提高了易返贫群体的劳动收入。第三,防止返贫帮扶政策队伍养护压力或家庭成员健康的农村易返贫户作用更显著。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不足之处是,尚未显著提高易返贫群体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家庭的农业生产活动。本文提出的防止返贫帮扶政策的内生发展动力效应,对进一步完善农村易返贫群体的帮扶政策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