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高等数学的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无法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效融合的问题。教师将生活实例融入高等数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不仅符合教学与生活统一的理论,而且能拓宽思政元素的范围。笔者从与学生紧密相关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入手,给出高等数学融入课程思政的具体案例,以推进高等数学思政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问题链教学法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师生合作互动来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方法。本文结合高校思政课特点,探讨了问题链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思政课教学的主客体要素以及环境和条件,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建设高校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运用网络进行思政课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构建思政课网络平台,能够对思政课教学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实现自主式、协作式教学,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之不足,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主渠道与主阵地并列平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割裂了思政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影响了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应主动探索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建构全新的思政学习模式。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路径进行分析,进而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精准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刘君 《科学咨询》2024,(2):280-284
高等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本文对高等数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和融入方式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五载体-二引擎-三融入”的高职数学特色课程思政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学生前后测成绩的对比分析,评估了课程思政实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6.
虽然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与实践,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现状。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紧迫性问题。本文就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树立人本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观,从而提高教学的时效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刘建中 《经营管理者》2013,(32):360-360
实践性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被各学校接受认可,但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普遍属于薄弱环节,效果难以体现,当前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往往还是以宣讲为主,从理论到理论"一言堂"、"满堂灌"的讲述缺乏灵活性和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现实特点。本文笔者结合自己学校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些尝试予以简要分析和总结,以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坐后排"现象可导致学生沦为旁观者、教与学关系疏离等后果。该现象给思政课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化解"坐后排"现象需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层面上不断加强思政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意识形态教育在当今社会显得越发重要,学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思政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新媒体时代,中学思政课教师要创新授课方式,通过网络及多媒体平台,多维度进行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政课教师更要发挥其引领作用,增强中学思政课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本文结合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了开展中学思政课教学的必要性,研究了中学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促进中学思政课多维度发展的重要措施,以期不断推动中学思政课堂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程梨 《科学咨询》2023,(7):51-53
雨课堂是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学工具,在助力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过程中,其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互动化的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雨课堂助力高职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现状,从教师的媒介素养、学生的内生动力、雨课堂的载体功能和考评机制四个方面着手,尝试探索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课堂建设路径,从而助力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让智慧教学工具服务于教学内容,实现“课前预习—课中精讲—课后拓展”三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中,同时,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打造学生真心喜欢的智慧课堂,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实现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新时代下通过建设思政课互动课堂的方式来开展思政教育,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教师以及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本文首先对互动课堂的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结合高校思政课互动课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现状,对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互动课堂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高等数学教育改革的角度,论述了加强数学 思想方法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对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陈宏 《科学咨询》2005,(12):51-52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已成为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我校在开展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课程及学科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虽然开展实践的时间不长,研究工作也还在不断的探索之中,但效果日渐显现出来,下面以我校六年级的一节数学研究课<条形统计图>为例,谈谈信息技术在其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课程在为党和国家培养思想先进、品德高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针对问题、结合教学工作实践反思,提出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应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等"五个注重"。  相似文献   

15.
庄绪磊 《办公室业务》2020,(5):28-28,31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政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在遵循课程立课原则下,需要教师注重课程内容的时效性与理论性、不同教学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紧密结合,提升课程教学中的人文导向功能,拓宽实践环节,以此提升授课质量与效率。本文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特征、探析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地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依据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所承载和传导的思政课育人因素,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衔接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阐述了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地方文化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刘丽丽 《领导科学》2020,(6):F0003-F0003
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社会转型期对思政课提出了新要求。正因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对思政课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力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让大学生切实感受思想文化的魅力,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提升高校大学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自90年代以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向是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信息课的教学中调整好理论课与上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同时让学生适当参与一些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战略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高校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改革的重要契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中,既可以丰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思想政治之间的距离,又可以进一步改变思政课程教学停留在表面的情况[1]。本文从分析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主要形态及实效,以此获取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劳动技术课的特点,我立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索出了一种反映劳动技术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学科特性、相对稳定的、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课前准备—创设情景—构思设计—加工制作—交流评价。一、课前准备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网查阅资料、收集素材,走访调查,准备工具、材料等。比如校本教材《跳蚤市场》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调查商品交易市场现状,自制产品准备到跳蚤市场交易。二、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