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毛泽东伦理思想主要包括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基础的道德教育观与道德修养观;以实践论为基础的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的道德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面临现实和理论上的“双重困境”:一是遭遇“道德无序”或“道德缺位”的实利主义时代;二是在道德准则上呈现超高标准化的“圣贤道德”的特征,一下子难以进入实践层面。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相似文献   

3.
周鑫 《决策咨询通讯》2013,(5):41-42,57
世界范围内生态恶化的现实催生了环境伦理学这一新兴学科,环境伦理介于伦理学和环境生态科学之间,不但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实践性。它的产生,是协调人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求得二者和谐发展的结果。开展中西环境伦理思想的比较研究,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要提高到人类环境伦理道德的高度去感悟和对待这个问题,对社会的全面进步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美平 《经营管理者》2013,(31):128-128
具有经济伦理思想的《管子》,是在特定的社会前提下产生的,可划分成生产伦理思想、分配伦理思想、交换伦理思想及消费伦理思想四大类。生产伦理上,它提出了民生之本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分配伦理思想上,它指出要以民为主,不剥夺民权民财;交换伦理思想上,它认为应以市场为准,互利交换;消费伦理思想上,它认为应节俭与奢侈并重。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诚善中学德育课程改革,以"诚善"为学校文化核心,生成办学理念"诚善修身,自主立人"及校训"至诚至善,至真至美"。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发组织诚善文化活动、开发诚善校本课程,在打造诚善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幸福,为未来发展奠基,进而达到"立人"的目的,也是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底线伦理关乎领导干部的德行和道德实践的根本,它以某些基本行为规范或约束为原则,是相关行为界限的伦理根据。从政治伦理学的视角来看,领导干部提高自身底线伦理水平,是权力主体的内在管控机制要求。中西传统伦理思想中的底线伦理主要表现为节制思想,而节制伦理思想要求新时代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自我管控能力和约束机制,通过多重实践路径,做到守住政治底线,防止权力的任性和无限蔓延。  相似文献   

7.
裴莉 《决策与信息》2010,(11):77-78
马克思以现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最基本出发点,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现象与本质进行深入的了解,由此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非道德性进行了揭露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伦理关系进行了理想化的描述,由此也阐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经济伦理的一般原则。为此本文对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制度伦理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玩乐主义的时代来临了。一个新的经济词汇被创造出来,“玩经济“成为了当前以娱乐为主题和核心因素的产业的统一名称。这个名词所包含的意义远远超出了传统娱乐经济的范畴,而将一切与消费者发生着娱乐互动关系的品牌营销活动包容进来。“玩经济“的核心是品牌以娱乐元素为消费者创造快乐的享受,彻底改变企业营销以销售产品为唯一目的的理念,将制造快乐视为品牌的核心宗旨。“玩经济“时代,品牌营销理念必须进行翻天覆地的转变,时刻以为消费者制造娱乐为核心进行品牌营销活动,才能获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一论断,是我们党总结了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建设与实践经验而得出的一个最新成果,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一,它反映了我国经济政治制度和客观要求。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伦理思想和在伦理思想指导下人的行为所体现的情感、风格、情操等等。一定的道德是被一定的经济关系决定并受政治制约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认识是随着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而不断深化的,主要是纠…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同时,也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诚善中学德育课程改革,以“诚善”为学校文化核心,生成办学理念“诚善修身,自主立人”及校训“至诚至善,至真至美”。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自发组织诚善文化活动、开发诚善校本课程,在打造诚善学校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幸福,为未来发展奠基,进而达到“立人”的目的,也是成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仁"是儒家的核心和特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是涵盖所有美德的一个总称。这种思想既是对人的生存价值和生存权利的肯定,也是对社会群体关系准则的规定,体现了"仁者爱人"的人本主义精神。儒家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理解人的本质,把人的本质规定为道德性,并把这种"仁爱"道德作为衡量人与人之间经济往来是否合理的尺度。所以,儒家"仁爱"伦理思想的特点在于重视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群体性,而且用伦理关系来解释人类群体生活的特征,认为道德是维系  相似文献   

12.
要谈医学伦理学的"应该"问题,首先我们搞清楚医学道德要求和医学道德义务问题.规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有什么义务去做什么?我们不能去做什么,我们做不做什么都可以等等这样的问题.我们作为社会上一个"人",做了什么能够对社会有益,我们应该去做.如果,我们作了某件事情之后,反而使社会更加糟糕,更加退步,那么,我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能去做,由此可见,我们坚决不做.这就是规范伦理学对我们的要求和认识,也是当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那么,医学伦理学又是怎样要求和规范的呢?在关于生命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研究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做会对人类有益?如何做符合人类现行社会道德要求?这是一个棘手复杂而又有十分重要的探讨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孔子作为儒家的不祧之祖,其管理伦理思想并非无水之源、无本之木,而是具有深远的渊源的。首先,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是在时代背景笼罩与浸染下萌发的;其次,孔子的管理伦理思想主要继承夏商周三代以来的思想,可谓"集大成者";再次,孔子跌宕起伏的管理历程散发出浓厚且丰富的伦理意蕴,也同样构成了其管理伦理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特别是伦理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幸福是什么?幸福何以可能?为什么要过幸福的生活?笔者试图以浅白的语言解读幸福,用当下的视角来体悟幸福。这将对我们理解幸福、过上幸福的生活,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形成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现实基础,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伦理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环境伦理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要求都作了深刻阐述。深入研究马克思的环境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率 《决策与信息》2007,(10):80-80
拥有强大核心竞争力、善打“硬球”的企业就能够所向披靡吗?一些海外巨头在中国市场的折戟沉沙,不断警醒管理者:在这个由顾客拥有“体验解释权”的时代,竞争力可能不仅只存在于理性的大脑中,还需柔软敏感的触觉以体察顾客之快乐与幸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德育不能安排生活,却能成就人的追求;德育不能左右生命,却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德育不能克隆美德,却能造就道德的成熟。一、什么是德育教育必定包含了使人为善的意图和努力;德育则代表了这种使人为善的意图;因此,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德育是目的,而不是工作,德育的目的就是使人向善。德育即育德,就是构建一种道德境界。育德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中心,以幸福快乐为根本”这是我们学校“262效能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因此,在职高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示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享受快乐、让语文的知识魅力吸引学生、人文魅力倾倒学生,智慧魅力熏陶学生,使职高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幸福乐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在职高语文课堂中,构建“262效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9.
善本管理是立足于中西方哲学思想和管理实务而建立的管理系统。在观念层面,它是基于管理理性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结合而提出的新的管理思想;在操作层面,它是以至善为本,以道德与幸福的统一为终极指向的管理实践。善本管理的目标是在中西哲学融合的基础上探索管理的真谛,以破解管理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悖论来缔造组织文明和社会文明,其意义在于说明,应通过对善和至善价值的实践,来谋求人类的生存和幸福。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为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以及核心为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集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树立道德榜样是提升人民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道德榜样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的认知水平,引导人们做出更多的善行,甚至有利于抵制在市场经济下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以榜样的亲和力感召人民群众对道德的认知,帮助民众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使民众自觉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