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积极探索高校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规律,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提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体系:厚植党史学习理论要素,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挖掘党史学习实践要素,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党史学习主体要素,优化思政课教学效果体系,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张倩 《科学咨询》2023,(6):30-32
党的历史是高校开展思政课的重要引擎。新时代,高职院校要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的守正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在育人目标、育人资源以及育人方向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基本遵循为:用功学、用情讲、用心看、用力做。思政课要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3.
党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相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之初,党史教育便是重要组成部分;而进行党史教育的同时,也在讲授思政课的理论内涵。本文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分析党史教育与思政课的关系,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但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中主渠道与主阵地并列平行,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割裂了思政教育过程的完整性,影响了协同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构建。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水平,高职院校应主动探索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新模式,为学生建构全新的思政学习模式。本文就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工作路径进行分析,进而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一体化、精准化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化本身体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能为党建工作开展有效赋能。作为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更需合理利用党史文化推动党建工作。就此,本文提出以思政教育为基本路径、以社会实践为嵌入基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方式、以新兴媒体为创新道路,助力党史文化融入高校党建工作,提升高校党建工作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机遇下,高校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思政教育融入各个学科教学当中。高校思政课应该发挥主阵地的作用,专业课应该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二者要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本文分析了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探讨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尽早实现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校史文化在高校文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高校文化多年发展的结晶。校史文化中蕴含着高校的文化诉求、教育主张和办学理念等,对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校史文化,不仅能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新的活力,也能促进校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主要从校史文化的内容和校史文化对于思政教育的意义出发探索校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为高校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和物质基础。本文以湖北为例,以全方位、深层次和多领域的方式探索课堂、实践、校园、网络构成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以期进一步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从而使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是一个新的概念,要树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深刻理解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理论内涵,应从坚持党性、遵循三个规律以及坚持"四个统一"三个层面出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起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有丰富的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深化理论武装、强化责任担当、注重文化熏陶等重要价值。伟大建党精神可以通过强化理论研究与阐释、创新思政课教学、强化实践融入等形式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思政课教学的主客体要素以及环境和条件,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信息化程度,是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建设高校思政课网络学习平台,运用网络进行思政课教学,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构建思政课网络平台,能够对思政课教学起很好的辅助作用,有助于实现自主式、协作式教学,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之不足,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修课,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本文通过分析党史国史教育融入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探究党史国史教育融入应用技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依据教学目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所承载和传导的思政课育人因素,对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衔接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阐述了地方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地方文化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应与专业课、通识课相互融合、同向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阳光学院主动对接搭建思政课社会实践基地,采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基于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政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校工会会员覆盖面广、教育资源丰富,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文章在分析思政教育在高校工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依托高校智慧工会建设,构建高校工会建设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体系,集政治性、专业性、智慧性、灵活性于一体,打造制度、实践、人文“三维”实践路径,提高智慧工会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性,旨在为高校师生提供高质量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16.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程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理念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和拓展思政课教学的资源,而且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生态价值观,厚植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思想基础。融入路径上,可结合思政课的内容体系,尝试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余建娟 《科学咨询》2023,(1):220-222
推进伟大事业,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并将新时代发展理念融入教育事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经济发展破解难题,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引领高中思政课,能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注入新鲜活力。在“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协调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复杂场域;绿色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生态链”;开放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认知建构;共享是引领高中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18.
正《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把握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冯刚著,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基于高校思政工作有关目标要求,多角度、深层次地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建设规律,其实践性、学理性和可操作性都较为突出。该书认为,高校思政课是培养新生力量的主要场所,其他课程则是思政课的有益补充,所以,高校应实现"课程—思政"协同效应,推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张旭芳 《科学咨询》2024,(2):268-271
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根植于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职责与重要性之中,深刻体现在教育过程和教育参与各方之间的微妙关系中。随着高校对教师标准的认知日渐明晰,我们对思政课教师的责任也有了更加明确的阐述。在新时代的使命召唤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践行其职责,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思政课教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教师还应以敏锐的问题意识来强化自身的职责,用不懈的斗争精神来提升自己的责任担当,从而激发新时代建设所需的青春力量,确保思政课教育能够真正发挥其社会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四史"与党的发展、党的执政理念、党的治国方针等紧密相关,学习"四史"可以史为鉴,从而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与政治立场,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更丰富的思想投入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建设、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是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四史"教育是引导学生了解党史、掌握新中国发展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运用调查法、文献法等对"四史"教育如何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展开分析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