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出生于1937年8月28日,1997年我整整60岁,而父亲已经83岁了。那年农历腊月中旬,我和妻子乘飞机到台湾和父亲一家团聚。腊月二十这一天,在台北市建国路的一栋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2.
亲情难舍     
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员,那时在我们镇上算是个文化人,可不知为什么,她和母亲老是吵架。我13岁那年,父母终于离异,15岁便随母亲背井离乡。一直以来,我痛恨父亲,恨他对母亲、对子女的无情。离家一年后的我,再见到父亲时,我们竟无语,当我离开父亲时,父亲送了我  相似文献   

3.
我1955年6月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那时父亲郑洪升是解放军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哲学教员。我父亲只上过3年私塾,他如果要将当教员的职业持续下去,需要刻苦自学。从我出生起,见到最多的场面,是父亲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是抱着一岁的我看完《资本论》的。  相似文献   

4.
《新天地》2006,(11)
9旬老父的来信亦杰我过70岁生日时,收到了95岁老父亲写来的信。这是我离开父亲和家乡到外地工作50年来,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亲笔信。我非常惊讶,父亲岁数这么大,还是个文  相似文献   

5.
隋晓方  红树 《新天地》2012,(10):38-39
一1961年,我10个月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爱极了父亲,父亲离世后,母亲就精神失常了。5岁时,母亲精神状态好转了,我才从幼儿园阿姨身边回到母亲身边,直到那时我才知道,我还有一个母亲,她叫郑启梅。母亲是个工作狂,那时,母亲在大连市妇联做宣传工作,没日没夜地下乡,很少管我和大我3岁  相似文献   

6.
独闯天下,邂逅美好恋情我今年73岁,出生于地主家庭。母亲是父亲的小老婆,在家庭里没有地位,她感到十分压抑,生下我不到两周岁,就与父亲分道扬镳。母亲没把我带走,父亲在外做生意,一年365  相似文献   

7.
苏东 《百姓生活》2012,(7):67-67
我的父母都是部队南下干部。1949年春,父亲17岁时从山西逃壮丁来到北京参加了解放军。入伍后,他在部队担任过文书、连队指导员。部队南下后驻扎在广东省汕头市。母亲是黑龙江省哈尔滨人,19岁入伍,到部队文工团,后来随军南下,转业到汕头市人民广播电台当播音员。母亲在广播电台工作时,经常要去部队采访,所以认识了父亲。他们1964年结婚,当时父亲32岁,母亲23岁,3年后有了我,后来又有了弟弟。“文革”前,父亲转业到地方工作。  相似文献   

8.
晓蓉 《社区》2006,(10)
在我4岁那年夏天,母亲就病逝了。我还恍惚记得母亲去世1年多以后,就有许多亲戚朋友要给刚过30岁的父亲再介绍个女人,但都被父亲回绝了。父亲说:“晓蓉妈走的时候,最放心不下的是,她死后女儿有了后妈受气,那事等晓蓉长大再说吧。”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常听人说后妈是世界上最坏的女人,心毒如蝎,一旦有了后妈,父亲的感情铁定要倾斜。我便时刻提高警惕,严防别有用心的人乘虚而入,不但毫不客气地撵走那些前来说媒、可能置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有时还跟踪父亲,严密监视,一旦发觉蛛丝马迹就哭闹耍泼,搅得父亲束手无策,几天都不得安宁。10岁那年,在…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心愿     
正父亲徐宝权生于1925年,卒于1998年,享年73岁。从小就听奶奶说,父亲上学时成绩很好,并考上了大学,但那时正是战争年代,兵慌马乱的,爷爷奶奶不放心他一个人出去,父亲是个孝子,就放弃了去省城读大学的机会。1949年解放后,父亲参加了工作,在一家单位做会计,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1980年夏天,十七岁的我高中毕业。当时全国已恢复了中断十几年的高考,父亲希望我能考上大学,以圆他未能完成的"大学梦"。但由于我成长的年月正是"四人帮"横行之  相似文献   

10.
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14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  相似文献   

11.
我是2004年接触到的《山西老年》,原因就是父亲偶然的一次得病,再加上父亲的年纪已越来越大,从日常生活和诸多事情上都需要我的照顾,父亲便和我住到了一起。我的父亲是1945年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现年83岁。他离休后《山西老年》给了他又一次青春活力,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2.
天梯     
彭波 《可乐》2008,(1):39-39
读高中时,我家很穷。高考前一年,家里养的猪卖光了,也没能凑齐我上学的费用。父亲坚定地说,再穷也要供我上学。我家在农村,离城区十多里路。父亲一面种地,一面去城区收酒瓶贴补家用,供我上学。父亲非常辛苦,吃得很差,营养跟不上,头发白了许多,脸上皱纹也更多了。不到五十岁,看上去却像六十多岁的老头。一次,父亲来学校给我送钱。看到衣着不整、蓬头垢面的父亲,我自尊心受到莫大伤害,接过钱,丝毫听不进他的叮嘱,敷衍着让父亲赶紧离开。  相似文献   

13.
邢江峰 《社区》2008,(27):28-29
河北一位读者咨询:我自5岁起与继母生活在一起,目前已经30岁,父亲于2006年去世。今年5月份,继母刚去世,继母的亲生女儿刘某(未与我们共同生活)与我就继母的遗产问题发生了争执,我与继母的亲生女儿刘某手上都有继母的自书遗嘱,我手中是2006年3月份继母写的遗嘱,继母同意将我父亲与继母共同购买的房屋让我继承,刘某手中的是2007年8月份继母写的遗嘱,继母将我父亲与继母共同购买的房屋让刘某继承,  相似文献   

14.
儿时记忆     
李计春 《北京纪事》2015,(12):108-110
1941年秋季,我两岁,父母亲为了谋生,从东北白城子来到北京。听母亲讲是在北京谋事儿的姑父让父亲到北京来,父亲原本在白城子铁路上谋事儿,但是我想父亲携全家来北京,一定是有更好的差事做。  相似文献   

15.
刘心武 《社区》2009,(5):29-29
“最疼我”的是母亲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那时父亲在北京的一个国家机关工作,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都是早出晚归。家里就我和母亲两人。  相似文献   

16.
《北方人》2006,(1)
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14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殴,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我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跟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8年。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反正,打过了  相似文献   

17.
《山西老年》2013,(5):66
编辑同志:我父亲是位退休教授,今年68岁。半年前,他带着相关材料去一家婚介所征婚,并交了1800元的服务费。婚介所提供的一位叫马某的女士信息吸引了他。我父亲与马某见了面,觉得非常满意,双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在交往的半年时间里,马某以扩大经营等理由多次向我父亲借款共计21万余元,随后就消失了,我父亲向公安机  相似文献   

18.
张月朗 《源流》2016,(4):50-53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东江纵队三支队上九连山创建革命根据地70周年,也是先父张觉青烈士牺牲的70周年。父亲是广东和平县阳明镇人,1906出生,是中共和平县首任组织部长,东纵三支队民运大队长。父亲离家时我才五岁,牺牲时我刚满十一岁。我只有从革命前辈们的讲述和有关史料的记载中,了解父亲的革命业绩。  相似文献   

19.
罗航 《新天地》2011,(1):32-34
我无数次在梦里和父亲相聚,那份难以割舍的爱和揪心的痛,时时撕咬着我的心。我和父亲一起生活的54年里,经历了贫困的折磨、政治的磨难,更多的是父女间的亲情和幸福。父亲罗廉余,是从湖南的田埂默默走来的普通知识分子。他10岁时我的祖父罗喜闻为了寻求救国之道、强  相似文献   

20.
正大哥说,父亲几年的积蓄全花在我这个败家子身上了。初闻此话时,我4岁,不明白他是何意。后来我渐渐知晓,自己是最后一批超生队伍中的一员,为此,作为老师的父亲被罚款2万元。我是被迫念书的。只要看见我和那一帮不学无术的兄弟混在一起,大哥便会当众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我,告诫我必须好好念书才能还清父亲的债。我嘴上答应着,心想:等我长大了,让你好看!没过几年,我便与他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