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如何走出治权监督缺失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广 《理论界》2007,1(1):52-53
在人民主权的当代民主国家,治权的让渡不可回避。但由此带来的则是违背公意的治权滥用和对治权的监督缺失。因此,如何监督治权,确保其行使代表主权者的意志,遵循公意所欲的路径,是人民让渡治权的实质之体现。对于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国,则直接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此,从中国实际出发,构建宪政体制,建立限权政府,实现以法制权、以权利制权力及权力互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陈家刚 《理论界》2009,(8):9-11
当代中国人大制度.是在世界民主革命和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双重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现代民主政体.从理论上来说,主权者的位移与分身,提供了现代民主政体得以建立的两大前提.主权者从上帝到人民的转换,是现代民主政体得以建立的第一个前提,它不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人民主权的旗帜,也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人民主权的旗帜."统治者"从主权者中分离出来,提供了现代民主政体得以建立的第二个前提,它提供了委托--代理人出现的可能.作为无产阶级民主政体的人大制度.一方面继承了无产阶级民主先行者的成就,另一方面也担负了批判资产阶级民主的使命.因此,人大制度的建构体现了双重逻辑:批判的逻辑与继承的逻辑.这双重逻辑共同型构了当代中国人大制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牛彤 《学术界》2005,10(3):201-207
孙中山的"权能区分"理论是其民主宪政理论的基石.权能区分的目的是要解决通过强化国家权力来实现三民主义理想的"万能政府"主张与现代"人民主权"原则之间的矛盾.但"权能区分"理论的逻辑并没有将政府与人民放在二元对立的位置上,而是强调了他们之间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的内在依据是政府官员的道德人格.因此,孙中山的"权能区分"理论展现出了与西方基于人性的悲观预设而演绎的立宪主义相异的旨趣,他将自己的理想政府建立在"公仆"道德的地基上,而很少考虑针对权力可能被滥用所需的补救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卢梭的国家权力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全成 《东南学术》2000,(2):97-103
卢梭的国家权力理论 ,对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和人类社会的政治发展 ,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人的个体的“性善论”、整个社会的“性恶论”、以及政治道德化、政治神学化是卢梭国家权力理论的两个基本出发点。卢梭的国家权力理论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超越众意、克服个人利益的社会公意至高无上 ;主权者不滥用权力损害它的公民是通过道德来保证的 ;国家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也是不能代表的 ;以多数人的意志能够体现公意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为特征的、极端的、直接的人民民主制。卢梭国家权力理论的缺憾在于 :它不是建立在政治学而是建立在政治哲学的基础上的 ;卢梭置公意于法律之上 ,是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潮流相违背的 ;卢梭坚持主权的不可分割和不可代表、反对权力制约的三权分立理论是错误的 ;卢梭关于消除所有党派、建立人民直接面对国家的极端的人民民主制是根本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责任政府已成为民主政体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原则。现代责任政府理念的产生,与西方国家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所提倡的人民主权观念、法治理念和民主政治观念等主张密不可分。人民主权理论是责任政府的主体理论基础,主权在民理论是责任政府的范畴属性基础,法治理念是责任政府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论,指出社会契约订立时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此形成全体人民公共意志,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因此,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与人民主权论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该政体以法治为主要条件。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人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因而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立法权必须属于人民。人民服从法律就获得自由,可以更好发挥个性,法律必须确立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平等保证自由。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的公共性及其实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府的公共性意味着政府将公民的意志作为公共行政的首要原则,公共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和实现.在现代政治理念中,政府公共性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以"人民主权"为核心价值理念的近代民主理论最终完成了政府的公共性问题的逻辑论证,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政府公共性的缺失却是长期和普遍的现象.公共精神的确立、权力规制的实现、公共领域的培育是克服权力异化,实现政府公共性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颖 《学术研究》2012,(5):70-74,159
政权合法性判断实际上分为两个层面:社会对主权的合法性认同,以及此后对所构建的政权进行合法性的检验。基于第二个层面,经过民主授权的政权还要受到法治原则的控制,背后隐含的是作为主权者的人民对运行中的政权进行合法性追问。但是,当法治规范受到权力的控制,合法性判断就会在形式法治的过程中分解,实质民主意志就会因为权力对法治话语的控制而被"僭越"。要解决政权运行过程中,对合法性的延伸判断问题,就要完善交往程序,整合多元利益诉求,克服权力的压制模式,实现真实妥协。  相似文献   

9.
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和基本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国家,主权的执掌者不同。人民主权理论是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核心。人民主权思想经历了由观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伴随资本主义民主实践的发展,人民主权学说不断成熟。近现代民主权利观念源于人民主权学说,公民民主权利的内容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现代国家公民民主权利包括应有民主权利、法定民主权利和实有民主权利三种形态。现代政治文明不仅要保护多数人的民主权利,也要关注少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民主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0.
民主的建立有赖于良好的政治文化土壤,但民主也会对公民政治心理产生某些负面的影响,其所E含的平等诉求使得个人主义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人民主权原则的确立则导致公民个人意志的脆弱和批判精神的缺乏.而过度的政治参与可能使公民政治心理出现异化,多数福利原则会增强公民对国家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