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协商民主与政党制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民主理论,尽管目前其实际运行的经验还不是很多,但是已经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关注。协商民主关怀的核心是立法和决策达成的形式,而政党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是立法和决策形成的重要参与者。因此,协商民主情境下必然涉及政党和政党制度,现有的政党制度虽然不能按照协商民主的路径行进,但是无论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政党制度,都能够从协商民主的理念中获得知识资源而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 1 949年 9月的成功召开 ,标志着我国现行的政党体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正式形成。在新中国成立 50周年之际 ,回顾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实践 ,为今后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提供经验借鉴 ,这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从所走过的半个世纪历程来看 ,我国的政党体制采取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形式 ,不仅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党状况 ,而且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要求的必然。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党状况决定多党合作制是实现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选择民主党派在为新民主…  相似文献   

3.
西方学者主要从社会分裂、选举制度和政党竞争的视角来研究和解释政党制度的形成,但是还有一种更为基础性的视角,就是社会、制度和政党背后所体现的政权组织原则和政权组织形式,它们对政党制度的形成具有更为基础性的作用.我国以政党制度和协商民主建设巩固议行合一,实现了三者的相互契合与相互支持,从而巩固了我国的政治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特的政党制度类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关联性。与西方政党制度相比,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治理的契合性以及治理的比较优势体现在治理的目标优势、治理的结构优势、治理的民主优势、治理的绩效优势等诸多方面。这些治理优势显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对西方政党制度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超越,并在全球治理中彰显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理论是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社会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民主理论,它的兴起和发展为中国探寻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视角。协商民主理论和中国政党制度在根本原则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它的兴起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中国政党制度应对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对中国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更是具有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确立了一种新型政党——无产阶级先锋队党的领导地位.要确保这种领导地位,党就必须突破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实行民主集中制.列宁明确提出,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共产党的组织原则,为确立新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政体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而不是社会党.作为中国道路的探路者和领路人,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民主集中制的先锋队党,而且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国体和政体.正是这种制度,能够确保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为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特色政党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使然。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政党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深深根植于天下为公、兼容并蓄、共融共生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有着与西方政党制度完全不一样的发展理路。其理论依托是人民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协同发展,价值所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内在要求是建构和合的党际相互关系,效能体现是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新时代提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大论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作出全面部署,是对世界政党政治理论与实践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民主政治演进的逻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演进逻辑。这种逻辑体现在通过知识分子组织政党,以政党开展政治动员,以追求民主政治为核心,围绕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展开,并经过反复曲折的选择过程,最后形成中国特色的人民民主专政。政党民主引领社会民主发展是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自然逻辑。  相似文献   

9.
政党民主的实践形式是政党权利,发展政党民主前提是明确政党权利.政党权利是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机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价值目标,基于不同的分析视角可形成不同的理论见解和实践要求.一般而论,政党权利是指政党站在既定立场上,基于自身生存、发展和发挥作用的需要,对相应资源的支配和享有;具体而言,政党权利可以从个体权利与整体权利、应有权利与实有权利、实体性权利与程序性权利等几个方面加以认识.本文基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从生成机理、主体构成、内容体系、本质属性等方面对政党权利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予以诠释,旨在通过对政党权利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持和路径引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包括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确立和发展的思想渊源、理论依据和遵循原则。其中,马克思列宁主义,更确切地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党、统战、民主的理论,以及列宁关于政党、统战、民主的理论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形成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1.
党内民主的发展离不开民主机制的应用,而政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民主机制与传统的民主实现方式的不同.现代政党的组织性在不断强化,其代表的政治共同体和政党本身已经有着明显的边界,在现代政党体系内的党内民主机制,与各种现代社会大型组织的运行方式相关联,这就使党内民主的选拔、决策以及相应的党内民主的技术形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技术化、程式化越来越成为现代政党的组织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现代国家构建是在国家、社会与政党三大主体政治力量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国家来源于社会,社会决定国家,现代国家的构建必须有现代的社会作土壤和支撑.从国家、社会与政党三者的关系来看,构建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相对均衡的现代国家,必须形成民主型政党权威,而形成民主型政党权威的关键在于培育丰厚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政党法治: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韶兴  张垚 《文史哲》2005,4(1):142-148
政党法治属于政党文明范畴 ,是政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当然要求和必然结果 ,同时也是政党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党法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它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会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价值目标 ,涵盖政党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等全部政党生活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 -执政的整个政党行为的全过程。政党主张与国家意志相一致、政党法律与国家法律相协调是政党法治实行的前提条件 ;阶级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是政党法治特性的基本内容 ;实体价值和形式价值相统一是政党法治价值的基本形式。政党法治既是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 ,也是这种文明形态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创建共产主义政党组织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加强中共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5.
1937年7月7日,爆发了“芦沟桥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了.中共掖县县委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和华北局“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指示,积极发动群众,于1938年3月8日夜,在掖县城北玉皇顶举行了武装起义,一举攻克了掖城.12日,正式宣布成立“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和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创建了掖县抗日根据地.成为山东建立最早的抗日民主政权之一.  相似文献   

16.
政党法治——中国政党文化构建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党文化构建模式的选择不仅决定着政党自身建设的成败,也影响着其对社会文化的整合,以及由此引起的政党生存和发展问题.在现代文明社会,一个政治组织的法制化、制度化水平是制约该组织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基本要素.政党法治是政党组织法制化的实现形式,是现代政党建设的核心原则,是现代法治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党文明形态,政党法治也为政党文化的构建提供了一种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二次革命以后,孙中山对中国的政治发展进行了系统地思考.孙中山认为中国如欲政治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国家统一,确保政治稳定,然后有序推进民主.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首先建立强大政党.在强大政党的领导下,逐步推进民主.孙中山的政治发展思想,不仅对中国的政治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发展提供了一种理论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1947年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董必武同志长期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武汉、重庆、南京、上海等地,忠实地执行了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决捍卫了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的原则,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在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和组织各阶层的人民群众,形成反对美将反动派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夺取全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三三制"原则回应了现代革命的民主诉求,这一原则的革命意义还在于将自由主义追求的个体权利平等转化为革命政党追求的党派与阶级平等.梳理相关史料可以看出,完善"三三制"选举的过程即是政党改造民主的过程.在革命语境下,中共通过中间分子的"物色",选区的调整,原则实现形式的灵活性与政党领导的间接性等来塑造民主,巩固革命政权.至此,"三三制"原则成为革命政党改造民主,动员民众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李秘 《理论界》2009,(12):209-211
在新兴民主国家中,民主巩固仍是一个艰巨任务。在影响民主巩固的诸多因素中,政党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国家政党体系的稳定程度较高,而分裂程度和极化程度较低,则有利于促进民主的制度化和民主治理,从而有利于民主巩固。要形成有利于民主巩固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任何民主转型国家都必须有一个深思熟虑的民主化战略,其中包括选举制度的设计、社会分化结构的调节、民主化过程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