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思考梁延夫一、关于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现行产权制度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必须遵循现代市场要求的新产权制度。笔者认为,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一)确立企业对国有资产的法人产权纵观...  相似文献   

2.
关于产权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产权理论问题的若干思考陈思明产权制度不合理,是我国传统经济体制诸种弊端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一个关键问题。为此,必须加强产权基础理论的研究。国内学术界目前对产权理论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谈谈笔者对产权...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罗一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核心问题在于建立一种能与之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而这种企业制度的基础又在于企业的产权结构。一、现行企业产权制度的弊端和改革的方向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  相似文献   

4.
再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切入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突破口、切入点在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这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难点和重点。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产权结构 ,不再搞“授权经营” ,也不再由政府任命企业领导人  相似文献   

5.
建立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杨正钷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需要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为基础产权制度作为产权界定及其交易规则的社会化选择,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下有所不同。如果说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有产权制度的话,那么,这种产权制度也只能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产权理论是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提出的新问题。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建立产权关系明晰,责任制度明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我国国有企业的原有产权关系根源于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模式。与这种模式相适应的公有产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产权主体一元化——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完整意义上的产权主体地位,企业和个人的产权被一元化的国家所排斥。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这种产权主体一元化的传统产权制度的弊端是显而…  相似文献   

7.
李东雷  王炳义 《理论界》2006,(10):127-128
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制在最初阶段取得明显的成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家庭承包制内在的产权制度缺陷越来越明显。产权内涵不明确、产权主体模糊不清、承包经营权不稳定、土地使用流转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现,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深化家庭承包制的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制度的创新,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产权理论、价格理论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理论、价格理论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张道根产权理论是现代经济学前沿理论之一,作为分析、解剖企业制度构造的经济理论,它不同于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在我国建立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产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产权理论与价格理论:关联与差异同微观经济学的价...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设计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决定》明确提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之《公司法》的相继出台,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和法律保证。这样,我国的企业改革由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阶段转向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阶段。一、廓清产权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改革15年来,我国企业改革的轨迹,都是循着“放权让利”的思路进行的。从改革初始的“松绑”扩大企业自主权、推行五定一奖盈亏包干责…  相似文献   

10.
产权制度缺陷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单一的产权结构,造成了所有者“缺位”和“越位”并存、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银行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弊病。加入WTO后,国内外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国有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是着手进行产权改革,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银行产权制度。通过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内生性原因和外生性因素,从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角度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思路及渐进式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时椿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核心:产权激励》一文中认为,技术创新的激励有多种,但最为直接有效、且具长期影响力的无疑当属产权激励。我国国企改革真正进入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在十五大以后,目前产权制度的改革还很不完善,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长期以来技术创新动力的缺乏,致使我国国际竞争力持续下滑,科技产出和企业的竞争力处于严重的劣势状态,产权制度的深化改革迫在眉睫。    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本期刊发了曾成贵《孙中山的心性文明论与振兴中华思想》和朱英《辛亥革命与商界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改革在经历了以简政放权、减税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到以制度创新为主要标志的新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这个无法绕开的难题被排在了改革进程表的前页。由于这项改革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乃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都至关重要,且又涉及到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十分讲求改革的步骤和方法。如果说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场攻坚战,那么,探寻与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相适应的国有企业产权形式则是这场战役必不可少的外围战,是推进这项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操作…  相似文献   

13.
现代企业制度目前正处于试点的创建阶段,根据一些试点企业的反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谨防“五虚”。一、多元主体虚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我国的产权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企合一”是其突出特征。这种产权制度弊端很多,如产权单一,主体虚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企业,企业产权主体必然形成多元化格局,但一些试点企业改造后,其产权主体还是单一的,多元主体虚位。一是单纯的国家股份。一些地方将试点企业的固定资产等用行政手段一次性地变更为国家股份,无所谓多元主体。二是有的企业在改制中…  相似文献   

14.
企业转制应注意不使银行债权“悬空”詹连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乡镇集体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全国蓬勃展开。在这种深化改革,明晰产权,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银行置身于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然而,在目前社会...  相似文献   

15.
论劳动力产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已越来越为人们所承认和重视,人们为此提出了“人力资本”这一概念。但迄今为止,我国在研究产权问题时,基本上都把聚焦点对准“物”——财产,而对于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力产权”却很少提及。本文将从劳动力产权的角度对市场经济中的劳动者权益及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市场化的商品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运行的混合经济。混合经济的产生、发展从其经济形态上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内涵及实现形式,为传统公有制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创新的思路。深入研究混合经济的运行机理及产权基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混合经济的认知过程对混合经济的认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作为近代经济学鼻祖的亚当·斯密开创了有关“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最早论述了市场体制的合理性。他认为,最能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经济体…  相似文献   

17.
关于有效产权制度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判断产权制度优劣的标准产权制度是一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产权制度的优劣决定着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经济的效率。按照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实质上是产权的转让。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经济又是产权经济。离开了有效的产权制度,市场经济不可能是高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就是在坚持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产权制度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当前我国理论界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判断产权制度优劣的标准混乱。因此,在这里有必要探讨一下判断产权制度优劣的标准。笔者认为判断产权制度优劣的标准有四:1、效率标…  相似文献   

18.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丁美采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样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就从过去着重于“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阶段进入到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阶段。其实质就...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难题,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应是资产存量的调整,木文认为造成我国资产存量结构刚性,生产要素难以流动和合理配置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产权制度,所以要改变我国资产存量的封闭和凝固化的现状,只有从产权制度的改革入手。通过产权的界定、产权交易和产权重组建立起现代产权制度,给全社会资产存量活化机制注入初始的、不竭的动力,促使适应市场经济的资产存量调整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及的产权模式,系指我国国企“转机建制”(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应该为之界定和确立的产权的标准形式。所谓“产权的标准形式”,又是指那些既能实现与市场经济兼容,又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本质要求的产权形式。 一、国企“转机建制”的关键问题是产权模式问题 我国的国企“转机建制”,如果从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算起,已经历了14个春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理论上,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方向;在实践上,我们已经由在计划经济体制框架内实行放权让利的改良式改革,开始进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制度创新阶段。但也无庸讳言,我国国企“转机建制”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迄今为止,我国国企除了因受产业政策保护、行业垄断等非正常因素而获得超额利润的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国企并没有摆脱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被动局面。继1996年第一季度国有工业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