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国有企业的转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仅就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确立企业的法人财产所有权问题谈一些看法.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效益低下一直是国有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就在于国有企业本身不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因此,这就使得企业的财产只能由各级政府委托各  相似文献   

2.
法人产权与企业改革袁恩桢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企业法人财产权,而占有权则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核心。作者指出,国有企业拥有企业范围内全部财产的占有权,既保证了其作为市场经济自主主体的地位,也避免了增量财产所有权归属上的争执。由于政企分离是落实法人...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司是具有一束明确权利的法人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则是这一束权利的集合。在中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中,某一国有企业转型为现代公司后,经与国家界定权利,其自身便应拥有明确的法人财产所有权,并以此作为企业发生全部行为的基础。现代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所有权,是财产所有权发展、分解历史的一个合理结果。对于法人财产所有权,似乎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但由于在我国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实际操作中,转型为现代公司的国有企业被赋予的是所谓‘法人财产权”,而非“法人财产所有权”,并且在我们看来,这两个概念又并非是等同的,因此…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企业法人权责健全的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权责是建立在法人财产权基础之上的。法人财产权就是经营权与法人制度的结合。从全国首家外贸股份制企业──浙江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实践看,是现代企业制度使中大集团具有明晰、具体、多极的企业法人财产制度。这也是中大集团得以高速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企业产权本质上是所有权的异化,是所有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的衍生现象。产权是投资主体以资本所有权为前提,通过资本投入参与市场物资、人力、智力资源及其各种原生、再生形式分配而占有、使用、转让之,并由此取得收益的权利。企业产权代表了投资人的权利,侧重于所有权一面,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代表企业相对独立的民事权利,侧重于经营权一面。企业产权决非企业所有权,所有权仅属于投资者。国有企业改革的思维误区是过分强调国家和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把企业放在不适当地位。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制度是真正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命题与法律学的难题入手,分析了产权经济学的产权规则与产权法律学的产权规则的区别,前者重视经济效率的高低,后者侧重经济收益的归属。作者对于企业产权的民法理论及新旧产权规则与法律衔接问题,提出以产权主体为分类标准,将企业产权分为法律上的三种权利:终极投资人的权利──股权,法人对外投资获得的权利和企业法人的权利──企业财产权,同时分析了股权和法人财产权的相互关系及其法律性质,指出法人财产权本质上是一种企业经营权,股权同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一种法律上相辅相成的权利,两者的结合构成企业产权。  相似文献   

7.
1995年1月,广州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在广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成立大会,并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党组织建设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切实明晰国有企业产权,逐步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与会同志认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法人制度,那么,国有企业怎样才能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呢?关键是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政府的改革要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步进行。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一些同志提出,应由各级人大常委会成立一个专门机构,代替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来行使全面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真正做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此外,要使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多元化、分散化。除组建全民资产管理委员会外,还应组建相当数量的全民资产投资经营机构,由国有资产投资委员会授权委托它们去投资经营。通过这种管理体制实现全民资产的终极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所有权分开,创造出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 国有企业现有产权的界定,是目前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普遍遇到的首要难题。部分同志指出了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的分歧:①企业在完成国家税收  相似文献   

8.
尹焕三 《探求》2000,(1):8-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目的是从产权变革的高度,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分解,实现产权的明晰化和效率化。从改革的现实看,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企业,虽然实现I政企分开,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国有股权模糊的问题,从而淡化了股东对公司的关切度,这是股份制利益机制失灵的根源所在。笔者认为,国有股权模糊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如何实现国有股权的人格化以达到明晰化,本文对此作一初步的探索。       一…  相似文献   

9.
政府福利、新财产权与行政法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福利国家之下,政府分配财物的形式多种多样、规模也空前巨大。如职业许可、社会保障金、特许合同、补助、公共教育、公共资源的使用等,在美国这些被称为是"政府福利",学者视其为个人的"新财产权"。引入这一概念实为借助传统财产权来限制政府权力,保障个人的自由、独立与尊严,美国行政法因此也引发了所谓的"正当程序革命"。本文就此问题重点进行了阐释,并指出了可能为中国所借鉴的成份。  相似文献   

10.
放权于企是我国经济迈向市场化的基础工程,但传统的经济体制、传统的权力观念、传统的权力无界定状况、传统的改革模式等许多因素,尤其是行政权力与企业权利之间关系的模糊,使放权于企没有足够的理性准则。为此,必须要在法律上明确行政机关的权限,这是改变行政功能、制约政府行为、实现行政法治化,从而实现企业在法治条件下自主经营的基本要求。而明确行政权的先决条件是变更权力的结构,使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明确分流,也使行政权能得到其它国家权力的有效制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企业权利,使政府引导中国的经济进入市场化的崭新历程。  相似文献   

11.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财产、组织和管理社会化的企业制度。它以企业的独立性为前提。国有企业改革应从确立企业独立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 ,以及大型国有企业分解为各个独立的部分出发 ,把国有企业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 ,推行国有企业的社会化 ,实行国有与非国有的混合联合 ,以加强企业的独立化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真正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面临自然历史发展与现实客观要求的矛盾 ,解决的办法是实行“独立化”与“社会化”的衔接转换 ,以分化和整合为主要内容 ,以建立管理产权为根本着力点 ,以优选经营者为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黄素娟 《社会》2018,38(2):134-153
本文从国家政权建设视角探讨民国时期广州城市土地产权的变迁。辛亥革命后,广东军政府通过政权更迭取得了承袭公有土地的合法性,并用法律规章明确划分出官产,以区别于私有产权。广州市政厅成立后,为了明确省、市政府在税收中的权限范围,提出“市产”之名,在市区范围的公有和共有性质的产业随之都被纳入“市产”的范围。通过铺底登记,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实现了对双重产权的管理。最后,政府通过设立土地局进行土地登记,以实现私有土地的产权确认,进而征收土地税。至此,现代国家政府与民众在土地事务上重新确立了契约关系,城市土地产权管理体系初步确立。  相似文献   

13.
论具有现代意识的企业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作为经济竞争的基本个体,不仅具有经济特征,而且还带有生命个体的特性,企业文化就是这种生物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如同人的思想不同一样,不同企业的文化存在着差别,企业家的使命正是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在现代意识支配下,用动态的文化观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的需要,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企公司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元 《学术交流》2004,(11):38-41
国有企业在组织形式方面改革的重要一环是公司制改造,依照公司法建立完整有效的现代企业经营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营运的效率。目前,在一些国企改制后的公司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如政企不分,有相当一部分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对行政依赖等。因此,在国企改革中不但要解决以上问题,还应该妥善处理好"老三会"与"新三会"的关系,落实股东大会的法律地位,完善公司内部的制衡机制和监事会机制,严格保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股票期权、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期权制度克服了公司委托—代理矛盾 ,独立董事制度解决了公司的“内部人控制”问题股票期权 ,独立董事和公司治理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和独立董事制度非常必要和迫切 ,以制度变革来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从而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财务治理不仅是一种管理方式,而且是一种管理活动,它的核心内容是财务治理权的配置。财务治理权与企业的所有权密切相关,随着企业所有权主体的演进,财务治理权的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股份制的企业中,出资人、银行、政府、经营者和员工非均衡地享有财务治理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国有企业制度是在特定的体制条件和特殊的经济背景下形成的 ,既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合理性 ;同时也存在着与市场经济的相悖性。针对国有企业制度性缺陷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从放权让利、立足于调整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的适应性改革 ,到转换经营机制、着重于对企业制度中的经营制度进行改革 ,再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求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根本变革。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渐进完成。进一步改革 ,要继续突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 ,实现国有企业制度的全面创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根据《决定》精神 ,探索国企具体的改革之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论述了国企微观治理结构改革与优化的必要性及其与产权制度改革、管理体制革新、运行机制转变及宏观环境改善之间的内在关系 ,并提出了一些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性质是现代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核心范畴。经营管理工作性质及其运作的机制客观上将表现为经营管理工作的职责、管理行为、管理制度 ,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制度等相对稳定的制度因素。对经营管理工作性质研究的突破点在于实现从传统的非契约分析方式向制度分析和契约分析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20.
陈月圆  龙登高 《社会》2023,43(2):96-122
近代公产转型与基层公共事业、国家治理机制的演变紧密关联,并承载了“公”观念的变迁。本文从产权视角出发,以民国时期浙江县级公产管理制度为基础,考察公产转型的历史进程。民国成立后,县级公产被纳入地方自治机构统一管理,其有别于“官产”“私产”的产权性质得到法律的确认与规范。在国家政策变动与治理事务扩张的背景下,自治机构对公产的管理引发诸多问题。20世纪30年代中期,南京国民政府推动县级行政制度改革,逐步将公产纳入政府管理,“公产”的概念也随之扩展,并逐渐向政府财产偏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