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1世纪》2012,(12):78-79
“元芳体”引发网友“千万次的问” 元芳体是网络流行语言风格,其句式为前面陈述一件事情,在最后会加上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全名“李元芳”,是热播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系列的重要角色之一,在电视剧中,狄仁杰面对案件经常问:“元芳,你怎么看?”而元芳常常回答:“大人,此事必有蹊跷。”。2012年10月,这一惯有的片断被网友吐嘈,被引用到有“百度卢浮宫”之称的李毅吧,作为提问的常用句,从而引发了元芳体的爆红。一段时间后,“元芳,你怎么看”在微博上疯传,成了网友发表意见、讨论问题的万能句式。  相似文献   

2.
杜甫创制了“同谷七歌体”“曲江三章章五句体”“存殁口号体”等特殊诗体。其体制特征如下:“同谷七歌体”,由7首诗组成,每首8句,每句基本为七言,无平仄声调限定,其韵律安排非一韵到底,而是分为前后两节,前节6句押一个韵,后节2句转换韵部,且采用句句押韵的做法;“曲江三章章五句体”,由3首诗组成,每首5句,每句为七言,无平仄声调限定,在韵律安排上打破了传统诗歌偶数句押韵模式,将韵脚放在1、2、3、5句上,打破了人们对诗韵节奏的固有预期;“存殁口号体”,由2首诗组成,皆为声韵严整的七言绝句,每首诗前2句各举一存者一死者,且言其艺术擅长,后2句对其境遇发表感慨。后世诗论家肯定了这些诗体为杜甫首创。后世诗人多有仿制,情况不一:或对某些诗体体制逐渐认识,最终吻合;或守中有变,对某些成分做出变革。  相似文献   

3.
母爱的视角     
流沙 《可乐》2010,(3):72-72
刘翔刚成名时,记者纷纷到他家采访。刘翔的母亲吉粉花说了一句让许多记者感动不已的话:“你们看我家刘翔跑步的时候,身上的肉凸起来,脸也红了,冲刺的时候,眼珠也凸出来了。”  相似文献   

4.
《孔雀东南飞》中“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一句的“复”字,部编教材没有加注,而对“红罗复斗帐”的“复”字作了“复,双层”的注解。卢元同志在前年第十一期的《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了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教案,教案中有关“复”字的一词多义归纳如下: ①“幸复得此妇”“勿复重纷纭”——又、再(古字为復) ②“红罗复斗帐”——夹层(古字为裑) 其实,“幸复得此妇”的复,固然不同于“红罗复斗帐”的“复”;也不同于“勿复重纷纭”的“复”,不作“又、再”讲。如作“又、再”讲,句意就是“幸而(我)又娶到了  相似文献   

5.
有两个女生到法国留学,刚到巴黎,在街上看到一个黑人从对面走来,一个对另一个说:“真黑啊。”那个黑人马上走到她们面前说了一句:“就你白!”  相似文献   

6.
“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为唐代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中的名句。翻阅当代多种选本,部把“红粟”注为“陈年的米,因发酵而色变红”,这既歪曲了骆宾王的本意,又忽视了“红粟”的本来的名贵面目,本文一反各家之说,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论《马氏文通》之“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百年前诞生的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中有一个独特的语法单位“读”,现在一般人都认为它是一种主谓结构的词组。这种观点见于多种语法论著,并已写进几部“汉语语法学史”书中。但我们细读(马氏文通)之后,则觉得它并非就是一种“词组”.而且也不一定是“主谓结构”。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考察。一.“读”所在之位置《马氏文通》中,“读”所在之位置大致有三种情况,这就是:读在句的外面而与句子行;读在句的内部作句的一个成分;读在一个复杂的读中作一个成分。下面我们分别把它们称为“句外读”、“句中读”和“读…  相似文献   

8.
“红宝丽集团董事长芮敬功要在东坝镇红松村投资建设一个苗木基地,等天气适合栽种的时候就开工,意向已经达成了。”高淳县委统战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到目前高淳已经有几十个项目开始实施,都是“情系故里、共建家园”活动开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王延群 《老友》2012,(6):57-57
“十字令”是每句用数字开头,从一到十依次排列,一共组成十句的一种小令。古往今来有许多“十字令”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0.
从多元句说到单句句型的划分(上)葛清林本文把句子的核心谓词这一质成分命名为句元,对所选取的句样进行句元追踪“扫描”,依据句元状况说明句型,划分句型类别。这样做的目的是尝试“句元论”的方法。一、多元句本文把下边的句子列为多元句:SD1那嗓门又高又亮SD...  相似文献   

11.
燕归来     
莲叶雨,蓼花风。秋恨几枝红。远烟收尽水溶溶,飞雁碧云中。衷肠事,鱼笺字。情绪年年相似。凭高双袖晚寒浓,人在月桥东。这是一首怀人词。词的上片写景言恨而暗寓怀人。首二句“莲叶雨,蓼花风”写景,意思是说:池塘里的莲叶和蓼花在风雨中摇曳。词中的“雨”和“风”互文见义。接上来第三句“秋根几枝红”。秋季,是肃杀的季节,所以词人说:我真怨恨秋天,原来满塘竟相吐艳的莲花、蓼花,现在只剩下几枝零零落落的红花了。歇拍二句“远烟收尽水溶溶,飞雁碧云中”写飞雁,暗寓怀人之意,意思是说:只见那宽广的池塘水面上已散尽了烟雾…  相似文献   

12.
刘会涛 《社区》2002,(3):51-51
一位叫史万宏的北京读者在来信中,诉说了自己在维修手机过程中的一系列遭遇:我于2001年11月20日在西直门“汇红通信”购买了一部摩托罗拉T2288s手机,可回家后发现3块电池都无法充电。11月25日我到“汇红通信”要求更换,被告知,我必须到质量服务中心出具检测报告,说明手机有质量问题,才能更换新手  相似文献   

13.
于飞乐     
晓日当帘,睡痕犹占香腮。轻盈笑倚鸾台。晕残红,匀宿翠,满镜花开。娇蝉鬓畔,插一枝、淡蕊疏梅。每到春深,多愁饶恨,妆成懒下香阶。意中人,从别后,萦系情怀。良辰好景,相思字、唤不归来。此词写闺怨相思,是《小山词》常见题材。上片写晓妆情景。“晓日当帘,睡痕犹占香腮“二句写女主人公初醒时的状态。“轻盈笑倚鸾台”以下六句,写晓妆过程。“轻盈”写其体态;“笑”写其心情;“鸾台”是刻有鸾凤图案的妆台。“晕”、“匀”是涂抹的动作;“残”、“宿”是隔夜之意;“红”、“翠”指胭脂和眉黛;“蝉”即“鬓蝉”,贴在鬓边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标记理论详细分析描写了重动句的句法结构,定义了“无标记”重动句和“有标记”重动句两大类。“无标记”重动句即“V1O+V2P”结构式,有标记重动句包括“V1OV2得P”式,“V1OV2到P”式,“V1OV2了P”式,“V1OV2了个P”式、“零补语V1OV2得”式等。  相似文献   

15.
说“句”     
“句”字在中古有两读,一曰“古侯切”,一曰“九遇切”。读为“古侯切”者即所谓“句曲”之“句”(或作“鉤”,后世改为“勾”,“钩”等),读为“九遇切”者即所谓“章句”之“句”。读为“钩”者是其本音,对此几乎无人怀疑,然而对其字形构造和本义,《说文》家们的意见则颇有分岐。《说文》句部曰:“句,曲也,从口丩声”。从目前的材料来看,各家都接受许氏“曲也”的说解,但对“句”字形体构造的分析,以及对“曲”的具体涵义的理解,则有四种不同看法。其一,可以段玉裁为代表,在《说文解字注》中,他没有对“从口丩声”提出异议,同时认为“句曲”是其本义,“章句”之“句”是后起义,取其“稽留可钩乙”之意。其二,可以朱骏声为代表,他的《说文通训定声》在“句”字的释义方  相似文献   

16.
基于“四句教”相关研究,探讨了“四句教”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3个问题:(1)儒家“四句教”概念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2)横渠“四句教”与阳明“四句教”的异同,(3)体现在儒家“四句教”中的自宋至明儒家思想主客关系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力图理出一条儒家的理学思想和心学思想的主客关系,在其发展完善过程中所走的由互含到绝待的逻辑理路。“四句教”是在中国佛教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和特征也有变化;从北宋理学到明代心学,“四句教”从“心”“物”对待的积极有为和人格担当转为“心”“物”绝待的“致良知”与“至善”的统一,在逻辑理路上,“四句教”走完了主客关系发展和完善的历程。如果仅使用二分法的形式逻辑来讨论王阳明具有佛教逻辑本质的心物一体“四句教”,则难以触及其借佛扬儒、合佛于儒的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17.
论提示中心副词“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语用预设入手,讨论了表“添加”义的“也”的提示中心的作用,“也”的语义范围,和“也”作为预设触发语同语用预设的关系。“也”的使用往往要涉及两个表述,前一表述叫先行句,后一表述叫本句,“也”出现在本句内。先行句同本句至少应有一个同项和一个异项。“也”的所谓“添加”义,就是在先行句的句义基础上,“添加”上本句中异项所负载的新内容,使异项成为信息中心。“也”的语义范围,一般始于本句句首成分,止于本句句末。“也”所提示出的信息中心,取决于语用预设;随着语用预设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从视点角度看静态存在句中的“着”和“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视点的角度看,静态存在句中的“着”类句反映的是说话人对事物存在状态静态的大纲视点模式,“了”类句反映的是说话人对事物存在状态动态的顺序视点模式。二者所反映的观察方向都是同序的视点模式,但“着”句的视点始终处于句中场景之中;而“了”句的视点首先位于句中场景,然后以回顾性的方向移至与之相对的另一场景,然后再移回到句中场景。  相似文献   

19.
徐一健 《社区》2013,(24):20-21
说起“红巷”,人们很自然的联想到杭州市小营巷社区和紫金社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过这里。2013年,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杭州市小营巷10周年,复信的2周年。在这个新的起点上,“红巷”社区人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想的更多的是怎么去提高居民的满意度,怎么把“红巷梦工场”的作用发挥极致,怎么使“红巷梦想号”成为“社区居民”的圆梦载体,怎么让非专业的服务团队融入“红巷梦工场”这个平台。  相似文献   

20.
“既然”句的前提及推论形式汪国胜0.说明0.1“既然”句是指“既然p,就q”句式。“既然p就q”句式是通常称为推论句的一种复句句式。语法学上,人们只注意这种句式p、q之间的语意关系(因果关系),并不去考察从p到q的推论形式。逻辑上也论及这种句式,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