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回商是对回族穆斯林商人的统称,回商文化是回族在1300年的历史进程中,以《古兰经》和圣训中的经济思想为商业准绳,逐渐形成的一套颇具特色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本文以伊斯兰教经济思想为主线,着重论述了回商如何将回商文化中的伊斯兰经济思想,即崇商重商、诚信守约、义利平衡的经济理念贯穿于商业活动中的,以此来展现回商独特的精神魅力。  相似文献   

2.
马宗正 《回族研究》2006,(2):103-106
回族习惯法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回族的行为方式、法的观念、社会控制及其法文化的生成、演变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回族习惯法形成发展过程的历史特殊性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文化的代码。民族语言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深层精神文化的表征。从语言学角度看,回族语言与回族自身形成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而回族语言的演变过程,正好反映了回族历史进程中族源的多元化、早期语言的多样性,从而为回族历史的客观性提供有力的佐证。回族青年学者杨占武的《回族语言文化》,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探索。1.从语言学的族际语言关系理论视角,梳理和勾勒回族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总要与别的民族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接触和联系,并在相互影响中不…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西北回族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回族军阀官僚阶层涉足商业活动,并以军政手段垄断商业贸易而形成回族官僚资本。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最大的特点就是从金融垄断到商业垄断。在经营手段上,军、政、商三位一体,在所有权上公私不分,以公的名义出现,最终化公为私。西北回族官僚资本少有买办性,有独立性和民族性。西北回族官僚资本有着二重性,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文献材料及实地调研,对西藏的"藏回"及流动回族作一简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藏族和回族关系形成的客观因素.本文认为,最早进入西藏的穆斯林人发展成为今天的"藏回",融入了当地社会,与藏族和睦共处,这是经由历史上西藏地方政府的官方支持,回族和藏族之间在社会分工中形成互补、文化上借鉴、宗教上相互尊重和宽容的结果;而当前大批流动的回族在西藏的融入程度较小,这同样有客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别具一格的文化传统和一定的地理气候条件,因而服饰习俗也就各具特色.深入地探讨各民族的服饰习俗是民俗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回族服饰习俗的研究是人们涉足甚少的领域.本文试图对回族服饰习俗的形成、演变及其特点等问题进行探讨,有不当之处,望读者指正. 一回族服饰,从古到今,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回商的经营之道,就是回商根据市场规律及消费心理等,在商品营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策略、技巧.回商的经营之道是回商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本文结合回族经商谚语、回商经营个案及笔者长期在回族聚居区的观察体验,对回商的经营之道进行了初步总结和梳理,并对回商经营之道的挖掘与整理进行了思考,对全面深入研究回商文化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民族的形成,回族就开始了珠宝业的经营.由于善于识宝,又善于经营珠宝,回族在明代就获得了"识宝回回"的美称.今天,珠宝业仍是回族的传统行业.本文依据田野调查资料及文献记载,考述了"识宝回回"的起源以及沿革,并详细记述了当代回族珠宝玉石业的情况、经营活动的演变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苏南回族商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末苏南回族商帮的兴起是近现代中国回族商业的一场革命,到民国初年,发生了质的转化,初步具有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现代回族商业。苏南回族商帮在形成、发展、经营活动、经营观念及资本的去向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良警宇 《回族研究》2013,(1):110-115
泉州回族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先民的穆斯林身份,明朝以后作为穆斯林后裔、汉族身份及其认同,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回族身份及其认同的历史转变过程。与关于历史上泉州回族"汉化"问题的讨论相比较,"政治建构论"和"心灵守望说"两种讨论泉州回族"回化"问题的范式存在将这一过程简化论述的倾向。泉州回族的"回化"像"汉化"过程一样,并非是某种因素主要建构的结果,而是一种历史发展的逻辑过程。民族认同问题也必须被放入历史的脉络中进行具体分析。思维的逻辑应当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前,中国西北商业被回族商人和山西商人所垄断,但同(治)光(绪)朝之后,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整体上而言.回族商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但甘南地区回族商业却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试图廓清这一基本情况,希望对研究近代回族社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崛起的回族商人在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动荡等外部压力下,共同抵抗挑战,随着外部压力的加大,他们的认同标准在不断扩大。回族商人摆脱狭隘的亲缘观念,走向姻亲关系的地缘组织合作,又从地缘组织合作走向业缘组织合作,经历了三次整合、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随着整合的范围不断扩大,总的凝聚力量不断扩大,回族商人阶层日趋成熟,展现了回回民族的商业才华,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陈亮 《回族研究》2012,(2):26-31
有明一代,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回回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等等,他们对明朝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西域回回"陈友以出使起家,后因军功封为世爵,成为明朝回回人当中的标志性人物。对陈友个人及其家族成员的事迹考述,对研究明代回回人的历史活动以及历史作用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清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本文是从狭义上提出这一概念,也就是回族“清真文化”,体现了回族文化内在特质。我们认为发现和挖掘回族“清真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回族文化发展所应具有的一种“自知之明”。当代回族“清真文化”的“美人之美”对于回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杨志娟 《西北民族研究》2012,(1):148-157,207
蒙元时期,回回人屡次策划或参与蒙古宫廷的斗争和政变,给蒙元政治带来重大影响,这与一些蒙古统治者支持推行回回法有直接的关系.随着回回法的兴废,回回商人也因此或沉或浮.  相似文献   

16.
碑刻历来是我国民族研究最重要的史料之一。因此 ,收集碑文是我国民族研究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作。我国各地的回族一般都拥有大量的碑记、碑刻。这些碑记、碑刻在我国回族和伊斯兰历史的研究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是回族和伊斯兰史研究最重要的史料。本文根据大量的调查 ,对广西回族石刻碑文作了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童莹 《回族研究》2011,(3):59-63
唐宋时期因经商等原因留居中国的穆斯林“番客”被认为是中国回族的先民。宋代穆斯林番客在华贸易较前代更为兴盛,回族先民也获得更大发展。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体制之变、民生之异及风俗之移等方面,阐述两宋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对回族先民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建新 《西北民族研究》2012,(2):170-180,64
东干人是与中国有着密切历史文化联系的中亚少数族群,是了解当下中亚政治经济发展和复杂民族关系的绝佳素材。在历史的演进中,他们形成了一套能维持文化传承和族群边界的民族教育体系,但当下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马婷 《回族研究》2004,(2):89-91
回族族群形成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五次移民潮 ,对她发展的轨迹、心理、文化及未来的走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回族历史的发展对这一民族的诸多影响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伊斯兰教了解回族群体的生存状态、历史发展,考察回族文化的变迁与特色;反之,从回族的角度考察伊斯兰教,以便从回族群体的精神层面角度把握伊斯兰教,了解回族的深层心理和情感依托;通过对民族认同和宗教认同的比较解析两者的涵摄关系。借鉴民族宗教学理论探讨伊斯兰教和回族之间的关系,探讨伊斯兰教的民族性和回族的宗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