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桂华 《社会》2009,29(5):149-167
本文使用2006年全国社会综合调查的抽样数据,分析了老年人的居住模式、与子女的居住距离和儿女数量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人的居住模式和居住距离并不明显影响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但会影响子女在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方面给予的支持。有同住子女的父母可以得到子女更频繁的关心和照顾,而空巢家庭的父母从子女处获得的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则较少;子女居住得离父母越近,则越经常给予父母日常照料和情感慰藉。研究也发现,子女给予父母各方面照料的频繁程度不受兄弟姐妹数量的影响,独生子女并不比非独生子女更频繁地照顾父母。  相似文献   

2.
许琪 《社会》2013,33(3):111-130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初访数据,着重分析了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子女需求是导致年轻夫妇与父母同住的重要原因,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经济上,尤其是在住房上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表现在需要父母分担家务和帮助照料小孩。所以,除了父母的养老需求,子女需求对城市家庭居住选择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视。在现代化和人口流动的背景下,虽然城市家庭有核心化的趋势,但由于当代中国城市家庭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大家庭在未来依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许琪 《社会》2015,35(4):199
本文使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家庭内部比较,从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对儿子和女儿的赡养行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当代中国家庭中,儿子在赡养父母时的总效应依然显著大于女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更可能与父母同住。一旦控制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儿子的直接效应就仅在经济支持方面大于女儿。在生活照料方面,女儿的直接效应已经显著超过儿子。从城乡对比来看,这种“儿子出钱、女儿出力”的性别分工模式主要出现在农村。在城市,女儿在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两个方面的直接效应都超过儿子。所以,中国传统的以儿子为核心的赡养方式虽然没有彻底瓦解,但已发生明显变化,快速的人口转变和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是导致这些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发现,失能老人的配偶照料者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家庭的老年人.回归分析证实,被照料者的失能程度作为照料活动的主要压力源,对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但这种影响受到个人资源和社会支持的调节,该影响对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以及没有其他人帮助照料老伴、不与子女同住、不参与社交活动的照料者更为明显.因此,倡议关注失能老人家庭照料者的心理健康,在社区开展照料者支持服务,以期失能老人家庭照料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有明显影响。通过对不同居住安排影响子女赡养行为的可能性研究 ,作者发现 ,居住安排对子女在三方面提供赡养的可能性有显著影响 ,即料理家务等日常活动 ,在婚后继续给父母更多的经济支持和情感体贴。其中 ,在同住的居住安排下 ,子女提供这三方面赡养的可能性最大 ;其次是住在父母附近的子女 ;可能性最小的是离父母较远的子女。(鄢盛明、陈皆明、杨善华 ,《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企业家精神机遇、创新与发展。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视野中 ,对企业家的定义的侧重…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对代际关系的影响--从老年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勤  吕繁  伍小兰 《浙江学刊》2006,(2):202-208
在艾滋病对家庭影响的研究中,老年人很少受到关注.事实上,成年子女一旦感染了艾滋病,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如经济贫困、健康损害、精神压力、失去晚年保障等.艾滋病使家庭代际支持链断裂,代际支持方向逆转,隔代关系重构.另一方面,老年父母在艾滋病子女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不仅向艾滋病子女提供照料,而且给予精神慰藉,还担负起抚养艾滋病孤儿的责任.然而他们在抗击艾滋病的战役中潜在的作用和贡献尚未得到社会的了解、重视和支持.家庭对人们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机遇具有决定性意义,加大对老年人家庭的投入,不仅将有利于老年一代,而且也将有利于他们所照料的一代.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北京地区子女移居国外的老年人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了子女移居国外而其老年父母留守国内居住的新移民家庭代际情感支持的影响因素。这些老年父母认为女儿、已婚且育有孩子、提供日常照料、收入越高、越孝顺的子女,与自己的关系越亲近。同时,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越好、非独自居住的老人,越趋向认为其与子女的情感更亲密。移居国外的子女与国内居住的子女在对父母情感支持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老年父母与移居海外的成年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并没有由于空间距离拉大而疏远。  相似文献   

8.
陶涛  钟雨奇  黄静怡 《社会》2022,42(6):214-240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本文深入挖掘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的同住需求组合类型,并分析其中子女的性别和排行两个维度的同住机制。研究发现,在中国,代际互惠的合作型同住占据首要地位,代际重心下移和浓厚的互惠色彩是当今代际同住的主流, 城乡之间代际互惠的逻辑存在差异。从代际同住机制看,特别是在农村,儿子依旧是同住选择偏好的对象,但女儿在代际同住中更有可能承担赡养的责任;农村地区排行靠后的子女在代际同住中更有可能得到父母的帮扶,也更有可能承担赡养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构筑家庭照料者社会支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拥有家庭养老传统的中国社会,以成年子女为主的家庭成员一直是老年长期照料的主要力量。尽管家庭照料模式正在受到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和家庭结构转变等社会现象的剧烈冲击,但家庭依然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料来源,为国家节省了大量长期照料开支。与此同时,家庭成员在照料老年人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的成年子女照顾者成为老年人照顾领域备受关注的群体。笔者通过对2006年深圳高龄老人成年子女照顾者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尽管我国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遵从孝道规范对成年子女照顾老年父母的日常生活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而男性和女性在对待孝道观念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1.
China’s aging society and the family-based model of basic aged care determine that children’s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directly affects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the majority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Existing theories indicate that in this era of social transi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filial piety have shif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emphasis on the parent-child 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and children’s duty to obey their parents to a dual mode in which family love coexists with the authority of the elders. Using data from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of 2006, we explore the ways in which the two basic dimensions of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and reciprocal filial piety connect with various types of filial behavior. The results of our multivariate linear model show that on average,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which emphasizes authority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s duty, increases children’s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while reciprocal filial piety, stressing family love and generational equal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children’s emotional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A comparison of the basic dimensions of filial piety shows that neither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children’s physical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effect indicates that the link between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and financial support is more significant among younger groups. In addition, for males, a marginally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 exists between authoritarian filial piety and physical support for their parents.  相似文献   

12.
曾旭晖  李奕丰 《社会》2005,40(5):190-212
本文结合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研究注重居住安排与功能性交换的传统,从机会结构和功能实现两个维度构建了分析框架,并提出了四种代际关系的潜在类型:紧密型、工具型、独立型和扶持型。对一项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的潜在类别分析表明,该分析框架有助力于我们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同形态,并对其发展趋势有更好的认识。鉴于工具型成为主要类型以及独立型和扶持型关系的出现,代际关系呈现变迁的趋势。尽管传统的紧密型关系不占主导,但通过工具性交换或父母的扶持维持着代际的有效联结,赡养和反馈关系得以保留,体现了代际关系的延续。代际关系类型受到子代和亲代社会经济地位的显著影响,体现了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3.
郭秋菊  靳小怡 《社会》2016,36(5):222-24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规模成年子女的加速外流可能会削弱相对弱势的母亲在子代重大决策中的代际影响。文章利用2013年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的母亲在子女重大事务决策中代际影响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母亲对子女的重大事务决策依旧具有重要的影响,但这种代际影响并非家庭实权的体现,而是出于对长者尊严的维护;资源论、代际关系、文化规范论对农民工的母亲的代际影响均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存在程度差异,其中代际关系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文化规范中的孝道观念,资源论的解释作用最为微弱。  相似文献   

14.
Adult children's supportive behaviors were examined with respect to children's autonomy and social motivation towards parents, and with respect to longitudinal changes of par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total, 115 adult children from 83 German families completed a questionnaire on supportive behaviors and social motivation. The children also reported what pleased or irritated their parents most. Findings suggest that filial autonomy was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 to strain. Older parents' satisfaction improved when children expressed affection or gave emotional support. However, informational support from children was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satisfaction among parents. Findings suggest that filial autonomy may facilitate supportive behaviors that correspond to older parents' socioemotional needs.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erceived parental styles of maternal warmth and control, as well as adolescent filial piety, in relation to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308 Hong Kong Chinese adolescents. The three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ies measured were perceived maternal support, conflicts, and relationship depth. Adolescents' attitudes toward filial piety explained unique variance in all three of these parent–child relational qualities, over the constructs of maternal warmth and control. In addition, the interaction of filial piety with maternal control explained unique variance in perceived maternal support and mother–child conflicts, but not relationship depth. Results established the potential unique importance of adolescent filial piety and confirmed our hypothesis that the more adolescents emphasize filial piety, the more parental control exerts a positive effect on mother–child relationship quality in Hong Kong families.  相似文献   

16.
翟学伟 《社会》2019,39(5):127-161
思想转化为行动,有一套复杂的传导机制,也伴随着思想本身在操作上的现实改变。由于孝的观念及其实践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极为重要,故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范例加以考察。从社会学角度来研究孝,主要任务是探讨其运行的社会方式,包括它如何从儒家思想转化为中国人的行动并对社会产生真实的影响与建构。孝的本意在于事亲,但儒家将其同仁连接,进而成为仁的实现路径。至此,从仁至孝,可以看作一种从思想到行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孝所承担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因“报本返始”的含义而构建起的天人认知框架。这一框架的基本运行方式即是由亲子关系形成的互报模式与情感的角色化。其基本核心依据在于其关系设置上的不对等性所产生的下一代对上一代的歉疚与报恩。孝一旦运行,会导致中国人将整个社会生活集中于家族谱系、社会温情化、伦理导向、关系网络、权威至上等方面,进而可以起到整合社会的作用。可以说,孝所形成的社会特征是中国社会最稳定的传统。虽然说新文化运动以来,其主导性已经式微,但其社会底色依旧。  相似文献   

17.
This qualitative study aimed to examine the contemporary interpretation of filial piety by middle-aged and older Chinese adults in Hong Kong, and to explore its relationship with well-being in later life through focus groups. Da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ll participants subscribed to the traditional value of filial piety, but had willingly reduced their filial expectations of their younger generation. Importantly, well-being in later life was found to be affected by both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filial commitments and older parents’ continued support of their younger generation so that the latter could lead a better life.  相似文献   

18.
应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儒家孝道思想对古代社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在信贷市场极不完备的古代,孝道作为一个独特的代际契约履约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代际契约中的证实和承诺问题,从而以一种增加储蓄的方式有效促进古代社会的经济增长。然而,实施和维持孝道却不完全是自发的,需要来自统治者的干预。而对于统治者来说,他需要将资源在配置给生产和配置给战争之间权衡。这一权衡决定了一个社会均衡的孝道水平。通过比较中原文明、匈奴游牧文明和罗马文明的历史,证明了上述观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葛洪对道教忠孝伦理发展的历史贡献集中体现在处理“忠孝与修道”这一内在矛盾上.葛洪一方面竭力辩护“修道不违忠孝,更是大忠大孝”,另一方面提出求仙“当以忠孝为本”的思想,有力地消解了统治阶级对道教的疑虑,促使了道教忠孝伦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