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汉语新型"被××"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原型理论,对"被××"语言现象与汉语传统"被"字句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的分析发现:结构上,"被××"与"被"字句结构范畴存在交叉属性,即"被"字句结构范畴的原型成分"被+及物动词";语义上,"被××"与"被"字句语义范畴相交于"被"字句语义范畴的原型成分——"消极意义"。因此,可以认定,"被××"是汉语"被"字句范畴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新时期网络催生的新词语"×男"和"×女"两个词族群的构词、语义、语用及构词特点,进而分析论述了其社会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分析归纳了"数×数×"型成语的特点.指出了"数×数×"型成语中数字词义普适由确指趋向泛指,这种虚化具有不整齐性.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气"式结构的特点、"气"的性质,在现代汉语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和语法单位(主要是语素和词)语法功能虚化的特点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结构是由支配式结构向支配式复合词过渡的形式,多数结构已经完成了这种转变而变成了一种支配式的复合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当前网络媒体频繁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门"事件说起,追溯了"××门"词族的缘起与演变,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及构成理据。文章认为"××门"作为一个词语模其结构和语义都已较为稳定,"门"已经获得了一个独立后缀的地位,成为一个极具能产性的汉语构词语素。在汉语语境下它将会衍生出更多的"××门",以此丰富汉语,丰富人们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6.
非范畴化指在某种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范畴中典型特征的过程。网络流行语"×哥"是一种典型的非范畴化现象,其非范畴化包括三个方面:结构的非范畴化、语体的非范畴化和语义的非范畴化。"×哥"族词语中,其结构出现多样化、搭配不稳定等特征。从情感意义来看,原有的亲属称谓中的褒义、尊敬之意已经弱化,出现褒义、贬义和中性意义。"×哥"其亲属属性特征已经脱落,而且其年长的特性也不稳定,而且随着"×哥"意义的丰富,其语义的男性特征也有脱落的迹象,可以指女性,也可以指物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兴起的"被××"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另类结构。在结构形式上,"被"可以与不及物动词甚至形容词、名词搭配,"被"与"××"之间的结合很紧密。在语用功能上,另类"被××"可以表达"被迫"、"否定"、"嘲讽"等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被××"的蹿红,该结构成为语言学探讨的热点话题。论文对该结构所属的语言单位进行了界定,根据内部结构对其进行了分类,重点分析了"被××"超常规搭配的特点,尝试性地探讨了其流行的语言学和社会学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在形式上对"被××"结构与传统被动句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在构式语法的角度下,探讨了"被××"构式的核心意义、语义成分以及该构式与其内部的词汇成分之间的语义互动,从而将其与传统被动句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从语用结构的角度研究了传统被动句与"被××"构式之间的异同。通过研究,可以得出"被××"结构与传统被动句在形式、语义及语用结构上形成三重背反。具体来说,结构上,相比于传统被动,"被××"结构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被"字后的成分远不局限于及物动词,可以为多种其他词性。语义上,传统被动句的"被"作为被动标记,凸显"被动性"或者"被处置性";而"被××"构式则凸显"被迫性"或者"非自愿性"。相比传统被动,"被××"结构的语用结构更为复杂、多变,确切解读"被XX"结构则更需要借助语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模因论和框架理论,分析了英语"-gate"词汇向汉语传播的模因动因,同时对汉语"门"词汇意义泛化的认知理据作以解读。研究发现,英语"-gate"词汇跨文化传播过程就是"门"模因形成的过程,而汉语"门"词汇意义虽发生严重泛化,但泛化轨迹仍旧发生在"门"框架内部,是其核心概念向边缘概念扩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讨厌"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常用词.论述了"讨厌"的成词过程、语义演变.明清时期,它由短语融合成复合词,演变途径为:动宾短语/兼语短语>复合词."讨厌"最初表达"令人厌恶",清末发展出"厌恶"义、民国时期发展出"嗔怪"义.认知凸显和高频使用是其词汇化和语义演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派生法对丰富一个语言的词汇系统和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及教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スト)者"、和 "-(フト)"家是韩汉两种语言中构词能力很强的人称后缀,其使用频率高于其他词缀.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构词方面,汉语比韩国语构词方式更为丰富,派生力也更强;在语义功能上,韩国语的核心附加义比汉语丰富,韩国语"-(スト)者"与汉语的"-者"和"-家"对应;从语体附加义考察,二者在[+知识专业]义上共同获得[+尊敬]属性,而韩国语 "-(フト)家"在[+能力]义上,汉语在[+性向]义上具有[+尊敬]属性.  相似文献   

13.
“什么×不×”构式可以看成是“什么”粘附在“×不×”上,“×”和“不×”分别代表“×”所表示的话题的两个方面。“什么×不×”构式在肯定结构中可以用于语用否定,在否定结构中有列举和突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惭"、"愧"义变的条件、过程和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惭"、"愧"句法环境和语义环境,认为其义变是中古汉语句法和语义条件下促成的词义引申的结果.同时,通过"感谢"义的多个词汇化形式的考察,认为"惭"、"愧"义变的动因具有文化上的理据.  相似文献   

15.
"却"的语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对"却"进行了多方位,多侧面的考察.对"却"所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描述,并概括出其在更大语言环境下的关系语义格式,在这种语义格下,"却"有两种形式的转折,一是条件转折,一是对待转折.意在尝试新方法、解决疑难问题,以推动汉语虚词乃至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VP到底"可表空间、过程或程度,"到底VP"可表主观时间和确认等意义.导致"VP到底"语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V的语义特征,导致"到底VP"用法差异的主要原因是VP的时体特征.此外,"到底"和"说"等言说义动词紧密结合,还可表总结及本质分析的篇章功能.汉语"到底"的语义演变,充分体现了汉语方所成分去范畴化的连续性,以及空间认知模式在汉语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用"字是一个常见的"中介"动词(Vm),也是个有灵动词。但是并非凡是"用字句"都出现"用"字,因为"用"字在汉语句子中是时隐时现的。文章首先对"用"字在句中的隐现问题作了详细的讨论。然后又指出,由于汉语"用"字有复杂的语义内涵,所以不同句中"用"字的翻译方法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青"是汉语中一个独有的颜色词。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色彩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翻译"青"时,译者应首先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它的色彩意义或国俗语义,然后在译文中正确将之予以再现。  相似文献   

19.
"是"与"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然语言表达"命题"或判断时,无论使用系词与否,无论使用何种起系词作用的句式,都摆脱不了先验的x=/()γ思维结构.无论在何种语言中,系词本身都没有独立的语义,只起连接主词和谓词的符号作用;而"在"或"存在"却具有独立的语义,甚至能单独构成句子的谓语.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即便在印欧语中,"是"与"在"在语义上也没有必然联系.希腊语ousia一词的语义与其说是从einai一词抽象得来的,毋宁说是借着einai从x=/()γ实验思维结构中抽象得来的.einai并没有为这种抽象提供确切的语义,而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符号.人类语言发展趋势是清晰化和准确化,故而汉语不应像某些学者所主张的那样逆势而行,把"存在"、"在"和"有"等语义移植到一个本无这些词义的"是"字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当代汉语中一种新的短语结构"打……牌"(以下称"打X牌")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句法分布、语义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其形成机制与篇章功能.就其形成机制而言,"打X牌"首先模拟了原型词"打牌"的语义和框架,伴随着"打"、"牌"以及这一结构的虚化,形成了"打X牌"短语结构.这其中既有语言自身演化的规律--隐喻机制的作用,也有语用需要的驱动;此外,"打X牌"在篇章结构中也有其特殊的功能."打X牌"因其结构能产性强、表义简洁丰富而广泛用于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