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华  管林 《学术研究》2006,(5):144-145
2004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是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史的奠基之作。该书作者郭延礼教授是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出版的专著有《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三卷本)、《中国近代文学新探》、《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自西徂东:先哲的文化之旅,》以及“秋瑾研究”、“龚自珍研究”等专著八种。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介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80年代后一直从事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这些都为他完成《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  相似文献   

2.
在台湾文学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前的台湾近代文学以诗歌(包括民歌和旧体诗词)为主,而发端于新文化运动的台湾现代文学获得了全面发展,以小说成就最大。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至台湾光复期间的台湾现代文学史上,大多数有影响的作家,以写小说为主。二十年代前期,台湾新文学运动主要是思想舆论上的破旧立新,为新文学创作开拓了道路,文学创作大多处于萌芽状态。据钟肇政、叶石涛主编的《光复前台湾文学全集》(1979年出版)介绍,由追风(原名谢木春)创作,1922年发表于《台湾民报》上的《她要往何处去—一结苦恼的姐妹们》,是用日文写…  相似文献   

3.
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孔一青为了纪念《老残游记》发表90周年,由济南社会科学院主办,由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近代文学学会、齐鲁书社等六家联合发起的“刘鹗及《老残游记》国际学术讨论会”1993年10月8日至12日在济...  相似文献   

4.
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评《近代文学发展论纲》一鸣继《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概论》之后,徐鹏绪、张俊才两位先生再次联手,又推出新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先声——近代文学发展论纲》(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下简称《论纲》)。两位学人是“客串”到近代文学研究界的现...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2014,(2)
<正>经过两个轮次的严格筛选和匿名评审,2011年度《文史哲》"名篇奖"揭晓。郭延礼先生发表于《文史哲》2011年第3期的《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文学的近代化》一文,在九篇候选篇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该年度"名篇奖"。郭先生的文章认为,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具有独立的历史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学界有一种消解近代文学的动向,极这不利于全部中国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中国文学史学的建构。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中国文学学习西方,以及在西方文化的撞击下求新求变的过程。因此,八十年的近代文学(1840-1919),既不是古代文学的继续和尾声,也不是现代文学的前奏和背景,它有其独立的历史地位。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6.
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关系密切.在一百多年前即台湾建省以前,福建省包括了台湾.从闽台考古文化研究比较中,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台湾的史前考古文化渊源于福建:台湾最早的古人类——台南"左镇人"化石,据中外考古学者研究,是在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由大陆经长途跋涉来到台湾的;台东发现一万五千年前的"长滨文化"主人,是由大陆渡海来到台东的,有的台湾考古学家指出:台北芝山岩发现的旧石器,就是这个文化由大陆传到台东中途遗留下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岭南近代文学研究的走向”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会2 0 0 1年年会于 5月 1 2日在广州花都举行。与会者有广东、澳门、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2 0多人。会议以“新世纪中国与岭南近代文学研究的走向”为中心议题。与会专家学者认为 ,过去 2 0多年 ,广东的近代文学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管林教授、谢飘云教授、罗嘉慧副教授等人的发言对此作了较全面的回顾 :研究者发表了大批质量较高的论文 ,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 ,如《广东近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散文史》、《龚自珍研究》、《己亥杂诗注释》、《龚自珍诗选》、《龚自珍诗歌…  相似文献   

8.
蓝鼎元(1680——1733),字玉霖,号鹿洲,福建漳浦人。康熙六十年(1721)从兄蓝廷珍渡海参与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义。雍正六年(1728)经太学士朱试的推荐,任广东普宁知县,因性情伉直,违迕监司遭到褫职。后福建巡抚鄂尔达为其申冤.得以昭雪,旋署广州知府。十一年(1733)夏,死于任内,终年54岁。著有《鹿洲初集》20卷、《女学》6卷、《东征集》6卷、《平台纪略》1卷、《棉阳学准》5卷、《鹿州公案》2卷、《修史试笔》6卷等书,是清初福建一大文人。蓝鼎元协助镇压朱一贵起义,应予批判。但是,他对台湾善后经理的许多建议对台湾的开发起了促进作用,则是应予肯定的。本文拟就蓝鼎元对清初台湾开发的贡献作一粗略述评。  相似文献   

9.
《台湾历史与高山族文化》一书是张崇根同志三十年来勤奋攻读、苦心求索的成果。该书最为引人注意之处在于,它在关于台湾地方史实的考证与论述以及有关台湾的几种古籍的考订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驱散了长期笼罩在这些问题上的迷雾,很值得一评。 一、关于台湾的历史,作者着重研究了台湾历史上与大陆祖国的关系问题。在《怎样说明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领土》、《三国孙吴经营台湾考》、《台湾古称“流求”探源》、《毗舍邪——宋代台湾之别称》、《南宋已在台湾地区建置说》及《也谈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的年份问题》等论文中,作者根据国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史这门学科中,对近代文学的研究是薄弱的一环。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在发掘近代文学史料上作了大量的工作,对某些在近代文坛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作品、社团流派以及对近代文学分期等问题的研究,有所进展,但却缺乏从宏观审视,以史为系统的论著,尤其是在高等学校近代文学的教学中,尚无一部材料翔实、见解深刻、阐述全面的通用教材。陈则光教授致力于研究中国近代文学多年,他的新著《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册)(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填补了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的空白,刚一问世,便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评郭延礼的《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季桂起郭延礼先生的三卷本专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以其独特的视角、宏伟的结构、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学风,表现出不同凡响的价值。因此,它的出版引起近代文学研究界普遍的关注和欢迎,是十分自然的。关于近代文学的宏观研究,以往由...  相似文献   

12.
一、会文堂本《过番歌》 《过番歌》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流传于闽南、台湾及东南亚华人社区的一首长篇方言说唱诗。六十年代初,原藉荷兰、后在法国从事东方文化研究的施博尔教授,曾利用到台湾考察道教经科仪的机会,广泛搜购流存于民间中的福建及台湾的俗曲唱本。1965年10月,他在《台湾风物》15卷4期上发表了《五百旧本歌仔册目录》一文,记载他所收集到的部份俗曲唱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的兴起已经成为当代台湾重要的思潮和文化现象,它意味着台湾批判的知识分子寻找到一种介入当代现实的论述方式。在从"后现代左翼"到"民主左翼"的文化研究转型过程中,《岛屿边缘》和《台湾社会研究季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从本世纪七十年代起,台湾海峡两岸的学者先后撰写了有关台湾现当代文学的简史、简述、概观和纲要,但还未见有一部系统的、完整的、通史性质的台湾文学史。因为这些简史、简述、概观和纲要,主要是介绍台湾现当代文学,对台湾近代文学,常常是数笔带过;至于台湾古代文学,更是未见有人涉足。然而台湾的现当代文学史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们是台湾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历史发展的必然延伸。要真正写好台湾的现当代文学史,就必须追本溯源。因此,撰写一部系统的、完整的、通史性质的台湾文学史,已是台湾  相似文献   

15.
首次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于6月10日至1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台港文学研究会、暨南大学中文系、中山大学中文系、华南师院中文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福建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福建人民出版社《海峡》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北京、上海、福建、广东以及吉林,山东、四川、湖北、甘肃、广西等省市的台湾文学研究、教学、出版工作者6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香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他们一方面重新“诠释”了台湾区域文化,声称“台湾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台湾拥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另一方面企图把中国文化与荷兰、日本等殖民文化,福建闽南、客家及台湾高山族等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等同并列起来,削弱、贬低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把中国的区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及在与其他国家交流交往中相互间吸收的某些文化内涵,人为地拔高、扩大“台湾本土文化”等同为主体文化,以此来拼凑所谓的“台湾文化是在台湾产生的文化,是台湾人共享的文化”,“台湾本土文化是属于所有台湾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福建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过程中,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文化强省"理念的提出,不仅是适应福建新一轮发展战略部署的需要,也是为文化建设确立新目标、新思路。文章在概述《福建省文化强省建设纲要》颁布以来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文化强省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分析了存在问题,进而提出加快福建文化强省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地域文化研究的持续升温,田文化的宝库也缓缓地打开了。何绵山先生为打开这一宝库,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近几年来,他继主持、主编、独撰《闽文化研究》、《福建经济与文化》、《八闽文化》(上,下)、《福建民俗》、《福建历代作家评传》等书后,又于1996年1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闽文化概论》一书,进一步推动了阅文化研究。《闽文化概论》吸收了历史上和近年来海内外阅文化研究的成果,去粗存精,用伪晋江。读了全书,读者对闽文化的发展和光辉成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全书对闽文化的源流、特点,因地哲学、…  相似文献   

19.
闽越,是古代南方百越民族中的一个强大集团。据《尚书·禹贡》记载,夏商时期,闽越先民居住在“扬州之域”;在《周礼·职方氏》中,被称为“七闽”地。战国时期,由于地处浙江北部的放越被楚所灭,其“走南山”的一支亡八闽地与闽人融合,遂称闽越。秦代属闽中郡。汉立闽越国。结合考古资料考证,其分布地域大抵北达浙江南部,南抵福建九龙江流域,西跨武夷山脉与赣越毗邻,东临沿海诸岛,并达台湾、澎湖等地。”’‘’即今浙南、福建及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在闽越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历史悠久的捕捞业、种植业、制陶业、造船业和建筑业…  相似文献   

20.
拙著《台湾近代文学丛稿》(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所收《台湾竹枝词风物记(二十则)》,读者或以为可读。师友嘱作续篇,敢不欣然从命!爰补记十一则,以就正于方家、同好。新妇泔鱼泔鱼未学易牙方,软玉销为水碧浆。厨下怜却三日妇,羹汤难与小姑尝。孙湘南《新妇啼》孙湘南名元衡,清康熙年间游宦到台。其《新妇啼》题下有注,注云:“新妇啼,鱼名。状本鲜肥,熟则拳缩。意取新妇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