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说起保姆和雇主,许多人大概会在两者之间树起一堵冰冷的墙。墙的这一边是雇主对于保姆的猜忌、不信任,墙的那一边是保姆对雇主的疏远以及自怜、自卑,甚至还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仇富。可谁说,保姆和雇主的关系只能这么"刻板"和冷漠,来看看这个女孩和保姆的故事吧……2012年3月,随着香港电影《桃姐》在内地的热映,刘德华所饰演的男主角与家佣桃姐之间的深厚情谊感动了每一位观众。而在湘北的古城岳阳,一个名叫朱婀琴的女孩与她的保姆袁妹如的故事也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
阿莲 《伴侣(A版)》2011,(3):20-22
正江苏南京市身患绝症的少妇郭安萍,因放不下心爱的丈夫胡守涛和女儿小小,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后事安排":制作征婚视频为老公找个"继任夫人"、为女儿找个疼爱她的后妈。一个名叫徐春梅的漂亮女士因揭榜"临终托孤"而走进郭安萍的家,在郭安萍的撮合下以保姆的名义跟胡守涛秘密拍拖。谁也没想到,这个神秘保姆竟是"卧底",她醉翁之意不在酒,将郭安萍的千金宝贝拐走。更令人惊愕的是,在这桩离奇的事件背后,竟隐藏着两个母亲爱恨交织的亲情故事……  相似文献   

3.
观点:即使是“形婚”,为了孩子也不能离 代表人物:连翘,37岁,公务员 许平,40岁,出租车司机 有人说,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或多或少会受影响,因为这个原因,许多家长不愿离婚. 连翘坦言自己的婚姻就是“形婚”,徒有婚姻的外壳,没有婚姻的实质.连翘的婚姻很失败,孩子4岁了,老公好吃懒做一分钱不赚还不干家务,全凭她养着,就一样好处,不家暴,不打闹.两人日子过得跟白开水似的没滋味.但她不敢离,因为儿子疼爸爸,一旦离了婚,以她老公不负责的态度,估计一年半年也难来见孩子一眼.为了儿子心灵成长的需求,她只好当另一个儿子一样养着老公,只因为她的儿子需要一个爸爸.连翘说朋友都劝她离,她也知道大家都是好意,可现实摆在这儿,儿子离不开爸爸,她也舍不得儿子难过,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正>孩子出生比预产期提前了10天。去医院的路上,婆婆说:"比预产期提前了,肯定是男孩!男孩生得快。"没见过重男轻女这么露骨的人,那一刻,我隐隐有些担心:万一生个女儿怎么办?生了女儿婆婆不管的话我怎么办?妈妈在老家给弟弟带孩子,不可能给我带孩子。我和老公收入都不高,又没钱请保姆。  相似文献   

5.
正第一眼看到毛美仙,你一定无法想象这个长发飘飘、充满艺术气质的女士其实是个保姆。毛美仙来自浙江衢州农村,会开车、会上网、会理财,会跟雇主就育儿、保健等"家务事"进行讨论、甚至争吵。每年她有两次回家探亲的长假,前不久,东家还出资让她去马尔代夫度假。当保姆当到这种境界,怎能不令人羡慕嫉妒恨?与东家结缘2004年,35岁的毛美仙结识了现在的东家周女士。周女士四十出头,全家住在杭州西湖边,夫妇俩带着两个孩子,女儿已经十几岁了,儿子小宇才16个月大。儿子生性胆小,遇见生人总是哇哇哭个不停。周女士一连找了好几个保姆都没能赢得孩子的好感,无奈的她只好委托家政公司帮她物色合适的人选。已经做  相似文献   

6.
萍聚 《当代老年》2013,(4):14-16
香港导演许鞍华拍摄的电影《桃姐》,曾一举夺得第49届台湾金马奖项中的三项大奖。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保姆为一个家族整整工作了60年,伺候过雇主老少五代人,她中风后,被她曾带过的少爷悉心照顾的故事。电影公映后,感动了万千观众。真实的生活,往往比电影更温暖,更动人。在成都温江区,也有这样一位“桃姐”,她叫高玉清,94岁。59年前,她走进一位姓刘的雇主家里,此后半个多世纪,她历尽艰辛,照顾了雇主老少三代人,相继带大7个孩子。而当她暮年中风瘫痪后,当年被她带大的儿女,如今反过来悉心尽孝,照顾“保姆妈妈”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我和老公北燕南飞,定居江南。女儿注定要生长在一个和我们语言不通的城市里。由于找不到会说普通话的保姆,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只好辞去工作,自己带她。  相似文献   

8.
正一位朋友跟我聊天时,得知我每次坐飞机都会让老公接送后,问:"那你的航班如果是一大早或很晚,也会让老公送吗?"我点头。她说,她从来都是自己打车去机场,"你每次让老公接送,不心疼他吗?尤其是需要早起时。"我一愣,很诚实地说:"那我也要早起的啊!这有什么好心疼的?"她说了一句:"那你心肠挺硬的。"在她的观念中,我属于不贤惠的女人,明明可以自己搞定的事,却要去折腾老公。因为她是那种从来不麻烦老公的妻子。  相似文献   

9.
心悦 《伴侣(A版)》2015,(7):8-10
为了让失聪的儿子能像正常人一样学习,她不惜辞职全程陪读,成为孩子的"耳朵",从小学、中学到大学,母子俩同桌度过16载.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今年2月27日获得央视"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和她22岁的儿子杨乃斌. 16年漫长陪读路,为了儿子放弃自己的事业和生活,在陶艳波看来不算什么,她说:"他是我儿,我是他妈,我做了每个母亲都会为孩子做的事情,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  相似文献   

10.
正我和老公是经人介绍闪婚的。老公从结婚起就像在应付这个家,他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跟我也没有什么话可说。说他不懂感情吧,却对孩子特别好,还总是有意无意地把"给孩子找个后妈"挂在嘴上。老公的表现是因为不爱我吗?这毫无生气的日子该怎么过?我能想象你的处境和感受,但我不打算同情你,同情只是无用的怜悯,根本帮不到你,反而会让你陷在自怜自艾  相似文献   

11.
司晶快语     
<正>问:结婚3年后,老公在外面找了情人。我们的孩子还很小,况且我也很爱他,所以一直睁只眼闭只眼。可那"小三儿"以为我好欺负,只要我老公和她在一起,她就马上告诉我。我跟老公理论时,  相似文献   

12.
邹小玲 《女性天地》2008,(12):44-45
阿芬和村里许多留守妇女一样,老公外出打工,自己在家里守着田地、孩子和家畜。阿芬和公婆住在一起,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7岁,都在上小学。老公在大儿子出生肘就去厂东打工了,每月往家里寄些钱,春节就背着大包小包回来,带好吃的好玩的给她和孩子。村里的妇女都说她有福,老公那么惦记家里。她虽然晒得皮肤黧黑,蓬头垢面,但心里却甜滋滋的。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10,(4)
沪上家政市场提前出现"保姆荒",杭州人为找保姆早排队,广州保姆人数锐减,昆明保姆就算加薪也要回家过年,北京保姆价格高,人难觅……春节前后,各大城市都出现保姆难求的场面.  相似文献   

14.
正读者来信我有一个关系很好的闺蜜,她各方面都很优秀。几年前,她爱上了一个农村小伙,不顾家人反对嫁给了他。闺蜜老公平时对她很好,特别是最近闺蜜怀孕了,他几乎把她当成孩子一样宠爱。可就在不久前,我在一家酒店开会的时候,竟亲眼看到她老公和一个妙龄女子搂着进了酒店!我反复确认,自己真的没有看错。回家后,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告诉闺蜜。老公说,这  相似文献   

15.
萍聚 《老人世界》2013,(5):15-17
香港导演许鞍华拍摄的电影俐5姐》,曾一举夺得第49届台湾金马奖项中的三项大奖。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保姆为一个家族整整工作60年,伺候老少五代人,她中风后,被她曾带过的少爷悉心照顾的故事。电影公映后。感动了万千观众。真实的生活,往往比电影更温暖、更动人。也有这么一位“桃姐”,她叫高玉清,94岁。59年前,她走进一位刘姓雇主家里,此后半个多世纪,她历尽艰辛,照顾了老少三代人,相继带大7个孩子。而当她暮年中风瘫痪后,当年被她带大的儿女,如今反过来悉心尽孝,照顾“保姆妈妈”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6.
正你很好,我也不差,如此白头偕老,就好。我们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大家都忙着找工作,菜菜却嫁人了。老公家也算有点钱,开一个很大的食品加工厂,菜菜成了一个可爱的家庭主妇。毕业五年后,参加一个婚礼,席间听老赵说,菜菜离婚了。我诧异,菜菜嫁得那么好,老公那么疼她。我们回校领毕业证,菜菜老公开车送她,他会把手放在她头上方,防止她撞到车;为她撑伞,还蹲下来给她  相似文献   

17.
找工作就像找老公.在学校里你是天之骄子,前途不可限量,亲戚朋友邻里提起你来都羡慕不已地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如养在深闺的少女,准家有女初长成,一家有女百家求,引得数人争相问询——此时不摆谱更待何时.可是,就像不能永远都是学生一样,毕竟不能永远都是待嫁女.找工作、找老公,两者过程尤为相似.  相似文献   

18.
幸福不是拥有了最好的,而是美化了相对好的,体会到自己身在幸福中,这也是一种能力。前不久,我去一个新婚不久的女友家玩。小小的家中有不少她老公的画作,客厅里的音箱居然是她老公自制的,我由衷地夸她老公有情趣,她却很讶异的样子:"情趣?他就在这些乱七八槽的事上有兴趣。"我不禁反驳:"总比他在外面赌博强吧?"她冷笑道:"赌博?那也得有钱呀!"我们聊天时她老公在做饭,喷香的菜刚上涨上桌,她就当着老公的面说:"每天吃这种家常菜真没劲!"她指着手里一本时尚杂志中的图片:"好想吃这里面的‘堂烹象拔蚌’啊!一看就眼馋。"说话问,她用余光瞥着老公,眼里是不屑和嗔怪……她老公一脸的尴尬,却还是很有修养地笑着哄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14,(5):106-106
事事太要强,乳房要遭殃 黄小姐是一位乳腺癌晚期的患者,她来找我似乎不是为看病,只是一直絮絮叨叨跟我说自己有多厉害,工作中雷厉风行,事事要乐过别人;生活中一直照颐父母,负担两个弟弟念完了大学;对老公多么的好,连老公进一下厨房都不让,最后老公却背弃了她……  相似文献   

20.
"现在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找不到照顾父亲的保姆。"李女士说。她母亲几年前去世,68岁的父亲前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记忆力很差,语言功能也基本丧失。现在,她每天上班每隔几小时就要往家中打个电话,有时候父亲不接电话,她就会急忙赶回家去。她和丈夫想给父亲找个保姆,但人家一听说是照顾患病老人,就不愿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