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构建衡量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开放数据库(CGSS)中<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调查>(2005年)有关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异同点,并进一步提出改进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了评价社会生态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证调查研究,以乐业指数为例,运用套索(LASSO)方法对数据作重要变量的选择来降维和简化模型,再用传统Logistic回归建模和做参数估计,分析了影响群众满意度的一些重要影响因素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3.
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的出具属于多阶段决策问题,本文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以13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影响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个三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该模型对持续经营审计意见类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3.2%,显示了良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4.
2000年以来,江苏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较而言仍然存在消费水平总体偏低、消费结构亟待升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为"十二五"时期扩大江苏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提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劳动报酬高低关系到社会分配的合理与公平问题。近年来,受户籍制度、农民工供求关系变化、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浙江城乡居民劳动报酬呈现出差距持续扩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幅较大等特征,从而提出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城镇化扩展农村劳动者的就业空间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公平理论三因素模型基础上,对抱怨公众的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政府对公众抱怨情况的改善和补偿因子与分配公平有显著影响,(2)便捷和及时两个因子对于程序公平具有显著影响,(3)解释、尊重和努力三个因子对互动公平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尊重和努力的影响最大,(4)公平感的三个维度对于公众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互动公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刘光辉 《统计与决策》2016,(10):109-111
文章立足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参与主体的农民,通过对广西实地调研收集的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参合农民满意度的因素,结果表明:参合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仅为33.6%,受教育水平高、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认可和对医疗费报销效率认可度高等因素对新农合满意度有显著正向作用,近一年无住院、不解新农合政策和不知道报销起付线是参合满意度低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卫生技术人员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社会责任感为主题,采用现场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湖北省武汉市10所医院内部分卫生技术人员的调查,从卫生技术人员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现状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卫生技术人员社会责任感评价的影响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9.
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一个微观的生活满意度函数建立Ordered Logit模型,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和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我国18个城市的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空气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样本城市居民生活满意度与空气环境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空气质量下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低收入阶层居民的影响上,对高收入阶层的居民没有显著影响。文章的政策含义在于:改善环境质量,一方面可以直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社会公平而间接提高居民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期,我国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以刺激内需为目的的政策,而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村居民是最为重要的消费主体,因此,研究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扩大内需,发挥政策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了全国30个省市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面板数据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时间因素引致的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逐年提高,地域因素引致的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差异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选取江西省21个县45个村作为样本,基于实地调研数据,采用ODM(Ordered Dependent Model)排序选择模型,对农村公共产品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自身状况,比较突出的是年龄、文化教育程度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其他如性别、家庭人数、劳动力数量等相对不明显;二是农民对各项公共产品如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饮用水、生活垃圾处理、农村义务教育、农村社会保障等的满意度;三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相关制度性因素,包括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农民参与决策程度、农民对筹资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定基指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述强 《统计研究》2011,28(5):64-66
 内容提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统计评价方法测度标准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不足,尝试编制定基发展指数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快于社会发展步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大力改善医疗、交通、住房等条件,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31个省份2 852份农村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运用Gini系数等指标,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现状进行统计测算;从农户家庭基本特征、物质资本、人力资本、政治资本、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等方面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现阶段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户人均年收入及收入差距由于农户家庭特征、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政治资本不同、地理环境和地区差异而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合理的界限;"农村劳动力缺少就业技能"和"缺乏农业技术与资金"是造成农民增收难的最主要原因;农村居民对收入差距扩大的承受力较弱,对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不满意,但对国家实施的三农政策比较满意;"社会保障"、"教育"和"公共基础设施"是对农村居民不公平的主要表现;"贫富差距过大"是阻碍经济效率的主要风险;"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构建城乡均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农村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熊广勤  张卫东 《统计研究》2010,27(11):40-46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Beach提出的分位数法构建时间系列模型,利用中国农村1993-2007年的数据,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不平等程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或者说教育的均化会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收入不平等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落后,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式仍处于倒U型的左边。上述结论对农村的收人分配政策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幸福不仅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更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创新性地从环境“二维化”这一研究视角,将环境因素划分为两个维度,即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与居民主观的环境行为,采用优化的两阶段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沿着“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居民幸福感”和“居民幸福感——居民主观的环境行为”两条研究思路展开实证分析,在实证过程中引入控制变量及工具变量,同时对经济因素及地区因素可能导致的组群差异进行考量和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环境污染对居民幸福感,还是居民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其影响均是显著的,且具有异质性;环境污染通过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而居民环境行为则因个体收入和居民幸福感程度的不同产生差异。本文对环境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展开深入分析,为政府出台环境政策的制定、提升居民幸福感及居民环境行为贡献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CGSS提供的中国28个省区微观调查数据,应用Atkinson回归模型和转移矩阵两种度量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方法,研究了中国2005年的城乡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代际收入在不同的分类下流动弹性并不大,其中城市的流动高于农村;东、中、西部的流动弹性呈现逐渐递减趋势。利用转移矩阵对流动性进行测度,研究表明:总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有一种保持效应,即从最低等级转向高一等级的概率较小,从最高等级转向低一等级的概率也较小,总体的不同等级间的流动性较差。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家庭背景对个人收入的高低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影响了社会的公正与稳定,故将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外贸依存度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作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影响变量,通过建立协整回归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到反映它们之间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表达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发展速度是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制约农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增长的机制。借助2003年全国31个省区截面数据从静态角度实证分析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显示二元系数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1978-2007年二元系数和城乡收入差距指数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二元经济结构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Granger原因。进一步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二元经济结构的持续增长将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刺激作用会增强。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相对低下的问题,关键在于及早实现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2数据对新农保参与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农村居民参与新农保的年份考察其参保积极性。研究发现,个人禀赋中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和个人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的新农保参与有显著影响:46-60岁年龄的参保积极性最高;身体处于不健康和非常健康状况的农村居民参保积极性不高;收入水平在新农保政策实施初期显著影响参保积极性,中后期影响有限。社会信任中个人对村干部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信任度显著影响农村居民的新农保参与度,农村居民对村干部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信任度越高,其参与新农保的年份越早,参与积极性越高。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新农保缴费档次,完善新农合政策,提升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提升村干部政治与理论素养,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升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20.
臧微  白雪梅 《统计研究》2015,32(12):62-6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西部农村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本文基于1989-2011年CHNS提供的西部省区调查数据,研究西部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及结构指标分析不同收入阶层的动态演进轨迹,结果表明贫富阶层僵化现象严重,中间阶层趋于脆弱化。用多分类逻辑模型揭示收入结构、支出结构和职业特征对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显著。从制度和体制上改善西部农村收入流动性结构确实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