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 当今的市场竞争,是质量、价格、服务等的竞争。而名牌产品却一直都是竞争中的佼佼者。现代的消费者追崇名牌的心理正日趋成势,他们把名牌看成是高质量、高信誉、时髦的象征,名牌能带给他们满足感和优越感。同时,由于人们收入增加,也有了一定的购买能力。所以,企业能否创出名牌已成为竞争的关键。 那么,怎样才能使企业的产品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呢?首先,企业必须意识到争创名牌的必要性,并把创牌提上工作日程,组织专门人员展开工作。其次,企业  相似文献   

2.
<正> 名牌产品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崇高的信誉、占绝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和巨额的经济效益。企业要创造这样的名牌产品,必须做到如下四点: 一、创造卓越的产品本体。 企业要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和切合顾客需要的包装。产品质量是创造名牌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哗众取宠、欺骗顾客,产品没有使顾客得到所期望的满足,决不会是让市场真正认可的名牌。企业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选取质量改进的突破口。企业在推行名牌战略时必  相似文献   

3.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原《经济日报》主编艾丰同志应邀到武汉作了多场经济形势报告,现将其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论述刊登如下。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建立资本观念,注意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融合 在资本里面有两个东西值得一说,一个是名牌。很多地方并没有认识到什么是名牌,往往把名牌产品与名牌混淆。名牌产品不等于名牌,再好的名牌产品也会过时,特别是与现代科技相联系,使名牌越来越值钱:一个会过时,一个不会过时。因为名牌产品的载体是产品,名牌的载体是商标和商号。许多企业往往只宣传自己的产品,不宣传自己的品牌,包括许多著…  相似文献   

4.
<正> 当今市场风云变幻,竞争激烈。企业若想扎根于市场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推行名牌战略管理,创名牌、争效益。 (一)名牌的落脚点是消费 所谓名牌就是驰名的品牌,它可以指企业某种产品、某种商标,也可指某个名星企业。无论它代表什么,但它归根到底要靠企业的产品“创”出来,它要求企业的产品不仅具有高质量、可靠的售后服务保证,而且具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为用户和消费者所喜爱和信赖,名牌的最终落脚点是消费。它必须接受消费者的检验,必须是购买者心中的名牌,是购买者用货币选票从众多的同类产品中投票选出来的,是购买者公认的。因此,企业创名牌必须以顾客为导向,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确立由“适应需求”转为“创造需求、引发消费”的战略思维,积极主动地发掘市场机会,开发潜在需求,完美地结合丰富的营销想象力,引导、激发消费,创出名牌。  相似文献   

5.
<正> 现代名牌战略是产品质量与规模的统一,名牌必须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之上,有了规模才能提高竞争力和知名度,形成特色和优势。一个企业要登上国内外市场的舞台,深入消费者上帝的殿堂,驶向成功的彼岸,就必须正确运用名牌战略,创立、培育和提高自己的名牌产品,注重名牌效应,发挥名牌优势,促使企业迅速从区域中崛  相似文献   

6.
<正> 名牌之于企业,如同生命对于一个人一样重要,但凡成功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名牌产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愿我们的企业能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国外企业成功经验中有所借鉴,从而早日创出自己的名牌产品。 一、完美无缺的质量 名牌产品,人见人爱。它对消费者的巨大吸引力,来自其非凡的质量魅力。在纽约曼哈顿的ADAN超豪华商店里,一双LUCEHESE牌女靴的标价是1500美元,一套比坚(BffAN)牌鳄鱼皮皮箱的标价达25万美元,简直令人头晕目眩。当人们惊讶其高得吓人的价格  相似文献   

7.
<正> 名牌产品是企业的宝贵财富,“服务名牌”更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企业靠名牌产品开拓市场,更要靠“服务名牌”占领市场。这已成为我国许多企业和企业家的共识。精明的企业家从创名牌产品效应和激烈的商战中得到启迪:在创名牌产品的同时,更要创“服务名牌”,才能在对手如林中站稳脚跟。市场经济的竞争,不  相似文献   

8.
名牌≠高价     
<正> 名牌是市场的骄子,是企业的宝贵财富,也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有了名牌,就拥有了市场。拥有了财富、名牌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是一座“丰碑”,所以众多消费者都在追求名牌:吃名牌、喝名牌、穿名牌、用名牌,都以拥有名牌产品为乐为荣。但是,消费者在购买名牌产品(商品)中常常遇到一个使人困惑不解的现实:名牌就应是高价吗?这里,笔者不妨举一个例子。国内某服装厂生产的一种西服,一开始售价100多元一套,由于质价相称,很  相似文献   

9.
峰岭 《经营管理者》2001,(11):48-49
<正> 在国际化经营中,名牌企业与名牌产品价值连城。创出中国产品国际品牌,是加入WTO后实施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更是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法码。近年来,我国知名企业纷纷从“出口创汇”转向“出口创牌”,通过打造中国产品国际品牌,推进企业经营国际化战略。这些企业的成  相似文献   

10.
<正> 实施名牌战略,利用名牌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信誉,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在企业界已形成共识。为避免走入误区,使实施名牌战略取得良好效果,经营者要念好“五不”经。 一、名牌不等于名牌产品 名牌即著名品牌,是指能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品牌,中国市场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将取决于是否创出了名牌,是否成功地进行了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12.
<正> 九十年代以来,经历了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和洗礼的中国企业家们已愈来愈懂得了名牌所蕴藏的巨大价值,企业界纷纷为创造名牌推行其名牌战略。然而,我国企业要真正地创立起自己的名牌,并能深入、持久地保持住自己的名牌优势,还必须站在顾客的角度,运用CS思想不断推进自身的名牌战略,创出令顾客满意的名牌。  相似文献   

13.
<正> 纵观地方工业企业的现状,一个最普遍也是最紧迫的问题,就是产品不精,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与之相关联的是企业素质较差,优秀厂长经理缺乏。解决上述问题,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名厂、名人为依托,加快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一、开发特色精品,培育名品名牌  相似文献   

14.
<正> “厂无品不兴,品无名不旺”。谁拥有叫得响的名牌,谁就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谁就会获得生存、发展和提高的空间。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抢占市场,国内企业争做“名牌”文章,纷纷采取“名牌延伸”策略。 一、名牌延伸的魅力 名牌延伸是一种名牌创新术,它可以利用现有名牌“生”出新的名牌,也就是说,凭借名牌产品的辐射力,事半功倍地形成名脾系列产品。如“娃哈哈”近年来已延伸  相似文献   

15.
追求名牌是一种普遍的消费心理,消费者选择名牌一方面是希望得到品质的保证,降低购买风险,另一方面也为了达到某种消费心理的满足。究竟何为“名牌”?名牌是在市场上受消费者认可、信赖的品牌,并具有不断挖掘潜在用户的实力。因而有了名牌就有了市场,就可以占领市场。开发市场,这种名牌产品在市场上形成的影响就是名牌效应。那么,对于企业来说该如何创造名牌,实施名牌战略呢?卜)名牌的质量战略一直保持高贵形象的奔驰牌汽车以性能卓越。省油、安全和寿命长而著称于世。奔驰汽车已是世界级的名牌产品,使用奔驰车已成为一种权利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广大消费者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商品数量的充足了,他们对商品的质量,对商品的象征性价值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的突出表现就是讲究名牌,追求名牌,购买名牌。因而,从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名牌产品的消费比例不断上升,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拥有名牌产品的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要比一般企业更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消费者对名牌的信任与追求越来越强烈。企业只有拥有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对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的焦点都集中于品牌的竞争。为此,确立名牌战略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名牌产品的特征、优势,并对培育国产名牌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拥有较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青岛已有130种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3种“山东名牌产品”,23种“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内拥有“中国名牌企业”、“中国名牌产品”最多的城市。青岛的海尔集团、青岛港务局、海信集团、青啤集团4家企业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奖”,获奖数量居全国城市第一位。正是这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形成了国内著名的“青岛现象”。  相似文献   

19.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会营造一个繁荣和成熟的市场,也将造就一批富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日益发展的市场,企业要想在国际经济的大循环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靠名牌发展战略。如果没有在国际国内市场打得响的名牌,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地位,永远受制于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 ,名牌战略被突现出来。如何正确认识这个新热点 ,发展名牌产品 ,形成名牌优势 ,已成为众多企业的主要目标 ,也是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目标。毕竟住房已渐渐丧失了福利的成份而成为商品。一、严格管理是创名牌的基础名牌产品既是一种物质文明的体现 ,更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名牌的基础是人。人是名牌的创造者 ,只有高素质的人 ,才能创造出高品质的名牌。创名牌产品 ,创名牌企业 ,创名牌职工队伍 ;生产一流产品 ,实施一流管理 ,创办一流企业已成为许多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重要措施。近两年 ,在参与市场竞争、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