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民间收藏的一张同治五年继嗣文书,重点关注了立嗣继承的历史原因、继承人员选择原则、立嗣文书的有效性等问题,并根据该继嗣文书的时间标示,展示了“长时段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尹建学  刘千芬 《南都学坛》2001,21(2):117-118
课堂上的 5 0分钟是由长短不一的时间段落即时段构成的。不同时段教学的内容的比例关系和排列组合方式就形成了时间结构。两种不同的时间结构 :“多拱桥”和“独拱桥”对课堂效率的影响不同 ,“多拱桥”课型 ,更有益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与一年前在本刊发表的《论基督教在中韩两国传播的现代命运》一文组合为姐妹篇,主要从中国的视角切入,同时与基督教入韩史相映照,尝试用现代新史学理论,而主要是年鉴学派布罗代尔的时段理论,集中讨论19世纪60年代至1900年为何成为近代中国反基督教的“暴烈期”,以揭橥基督教入华的近代命运。在论述长时段理论时,借鉴与运用了当代西方盛行的心理史学,尤其是它的集体无意识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学史研究视角的变化,传统的文学史分期面临挑战,本文试图超越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学科疆界,借鉴“时段”理论,采用“转型”视角,提出“近现代转型期文学”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同时区分“核心时段”与“一般时段”,以便把握中国文学近现代转型的特质,既突出转型,又强调源流,更注重整体性.  相似文献   

5.
自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以来,区域史研究蔚然成风,“在一定时段下打通历史与社会、经济、地理、文化研究的界限”,这样的学术进路开始引导新的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长时段宽领域的宏观学术视野为各国史家所倚重。在此背景下,亚洲区域史研究在近10年来呈现繁荣之趋势。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对近代东北亚历史的研究一直呈薄弱状态。张晓刚教授新著《东北亚近代史探赜》(以下简称《探赜》)无疑对此一领域的研究作了有益探索。此外,作者虽以东北亚区域为研究对象,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是将各“子区域”间的“交错”发展呈献给读者,如“经济发展篇”中“锁国时期中、日两国对外贸易输出品结构”,以两国输出品为主线对东亚、东南亚间海域贸易的互动进行了考察。另从时间范围上看,《探赜》虽以近代为主要时限,但亦着眼于前近代相关历史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从事研究历史原“动力”的学者,特别是从事分析短时段历史事件与长时段倾向,一般与特殊的学者都面临着各种难题。某一历史时期的“总的倾向”真是如此势不可挡而使一切都望风披靡吗?难道一些秉性特异的领袖的特殊行动不会影响国家的决策吗?意外事件和偶然巧合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类学家埃里克.穆格勒的民族志《野鬼时代———中国西南的记忆、暴力和空间》,对“空间”概念和“行动者”等概念做了新鉴定,对众所皆知的“文革”历史事件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用民俗模式的生活属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对民俗整体研究有一个理论上的整体把握;将社会理论、底层历史与民俗解读有机地勾连起来,加深我们对民俗事项的阐释深度。中国民俗学的发展可能需要长时段的田野调查方法和社会理论的介入。埃里克.穆格勒的这本民族志著作《野鬼时代》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典范。对于研究当代中国的学者来说,这本著作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作为一个概念被译学界提出的时间并不长,即使如此,译学界还是对其起始时间至少存有三种表述:“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或始于20世纪初,或始于二战后,或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此外,译学界对与之有关的“现代”和“当代”之间的关系也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要么把“现代”和“当代”等同起来看;要么绝口不提“当代”,只提“现代”;要么将“现代”和“当代”区别对待。因此,分析和厘定上述问题,并以此为据提出将“当代西方翻译理论”视为一个动态概念的观点,即“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是指近十年来的西方翻译理论,无疑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认知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双减”政策是我国义务教育领域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政策实施以来,受到各类群体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统计学角度,基于时间序列分析“双减”舆情热度,运用动态嵌入式主题模型,对热度最高的五省市不同时段双减舆情文本开展研究,得到不同时段“双减”舆情词云。研究发现,“双减”发布的前三个月民众关注度最高,时间区间内的主题演化跟随了热点话题,2021年与2022年负面主题各有侧重。关注度较高的北京等五省市民众对“双减”的抵触原因不同,并且同一地域不同时间关注话题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江北运河是京杭运河里运河段与江苏中运河段的统称。分析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发现其研究趋势是从“大人物—历史事件—精英史观”,走向“社会群体—制度结构—多重视野”;另一方面在梳理研究资料与论著中,看出其多是围绕运河治理、生态环境与社会效益问题展开论述。但现有成果存在内容同质化、时段割裂化与空缺化等不足。从上述三个问题着手,可提出当前研究的可拓展空间,并结合整体性、宏观性与长时段分析方法,探析江北运河研究的“变与不”“自下而上”以及“专通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