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属称谓泛化是中西文化在称呼语使用上的最大区别。在非亲属交际中,亲属称谓的运用,意在缩短人际距离,体现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尊敬和礼貌,符合顾曰国的贬己尊人原则。在非正式场合,亲属称谓"阿姨"是上海话中最常用的女性称呼语。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称呼语"阿姨"的指称对象和含义逐步扩大,其礼貌的功能受到挑衅。因此,有时候,贬己未必就是尊人。  相似文献   

2.
礼貌用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对文化的不了解会造成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问候、打招呼、委婉语及对恭维的礼貌回应等方面的语用差异,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主动了解、尊重并遵循对方文化的礼貌原则,避免语用失误,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恭维与自谦语、称呼语、交际语言、隐私语言与禁忌语等方面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在称呼语、社交应酬语、日常寒暄语、谦逊与客套、委婉语等方面的语用差异,从而进一步表明礼貌用语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比较和分析文化中两种不同文化在称呼语、问候语、赞誉与谦逊语、致谢与道歉语几方面礼貌原则的语用差异,可引起跨文化交际双方对于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的重视,尽可能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从而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操中文母语者、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操英文母语者在补救话语的语境中采用的礼貌策略。根据Brownand Levison(1978)的理论,提出五个假设。通过分析采集的语料,发现由于在对强制评估时中国人与英国人的文化差异,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操英文母语者采用的礼貌策略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与操英文母语者交际时,虽然采用了带有母语倾向的礼貌策略,也能根据有关目的语的社会语言学知识调整其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7.
英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受特定文化背景的制约.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貌规范,因此在学习语言时,就不能不同时学习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免产生“社交语用失误”.“策略准则”是根本的礼貌原则,因为策略准则强调的是调整礼貌程度,把给对方的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8.
礼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和文化中,但不同文化中实现礼貌的方法和礼貌的衡量标准却有所不同。从礼貌与禁忌、礼貌与称呼、礼貌与恭维等三个方面对汉英礼貌用语的对比中可以发现礼貌是相对的,具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得体才是语用的最高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引进与言语行为相关的礼貌概念,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交际策略,从而尽可能避免交际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交际是人类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行为。双人交际是交际的基本单位。交际双方的权势差异,直接导致交际者对礼貌策略的不同选择。本文从双人关系中的权势差异,来分析王熙凤的礼貌策略,指出权势对她的礼貌策略的运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上的差异,人们在探讨礼貌的认知与应用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跨文化社会语用学的范畴内探讨比较有关英汉文化在礼貌的本质、规范、策略等方面的异同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礼貌行为的"得体性"问题。提出了以"求同存异"和"入乡随俗"作为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原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语言最要的功能是交际,在语言应用中,礼貌的表达与委婉语的使用是密切相关的.礼貌原则是语言交际中制约语言行为的礼貌规范,委婉语则是语言交际中的"润滑剂",用一种令人愉快的、较婉转的方式替代可能会使人不愉快的表达.委婉语在交际过程中是遵守礼貌原则的,两者之间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其礼貌用语的使用差异.本文从礼貌原则差异,礼貌语用差异,以及交际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说明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价值,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礼貌策略在礼貌连续体上呈现阶梯状态。根据Scollon&Scollon的礼貌系统理论,权力(P)和社会距离(D)决定了礼貌系统。话题因素和即时语境因素对Rx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言语交际参与者所选的礼貌策略值相对于礼貌系统的偏离值上。在同文化和跨文化背景下,通过考察访谈中言语交际参与者对礼貌系统的偏离值,可得出Rx值的变化趋向和Rx值的相对变化强度。  相似文献   

14.
以汉语言中拟亲属称谓这种独特而常用的社交称呼行为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情况及社会文化成因进行探讨。参照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顾日国提出的汉语中制约交际的中国礼貌原则,从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交叉层面上展开分析.认为汉语言中的拟亲属称谓用法违背了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却符合中国礼貌原则所倡导的贬己尊人准则和称呼准则。在此基础上,指出汉语言言语交际中独特的礼貌规范和社交称呼缺环是拟亲属称谓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日语会话中,前置语列中的"礼貌系列前置语列"是一种礼貌策略,当谈话目的内容是威胁听话者"面子"的言语行为时,说话者为了减轻该言语行为对听话者的"面子威胁程度",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文章运用合作原则、礼貌理论分析前置语列的使用原理,总结得出"礼貌系列前置语列"中较典型的有道歉型、谦逊型、理解型这3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礼貌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礼貌策略理论为切入点,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对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的使用情况,并指出教师恰当地运用礼貌策略可以调控课堂氛围,能使师生交际通畅,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为了顺利实现会话的目标需要遵循两条原则,即: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它们在交际中处于相互交融又相互制约的矛盾状态中。本文认为合作值与礼貌值是会话交际活动中合作程度与礼貌程度的具体体现,交际双方会话言语质量的高低,主要依赖特定言语交际活动中合作值与礼貌值的相互协调。为了提高会话质量,本文提出了等值策略、优值策略和去值策略。  相似文献   

18.
礼貌别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现象,其主要目的是用礼貌用语来维持社会的良好秩序,最终避免日常交际中不必要的冲突和误会,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本文本文从英语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渊源、礼貌原则、英语礼貌用语、礼貌交际四方面进行阐述,以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能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提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礼貌表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民族由于受到不同文化心理的影响,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礼貌言行。这种差异往往会影响人们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通过对汉英日三种语言文化心理的分析,并对其在称呼语、问候语、告别语、致谢语和道歉语等几方面的礼貌表达进行比较,探明三种语言在礼貌表达上的异同,以期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0.
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在人们言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得以维持的基石。里奇发现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除遵守会话合作原则外,更经常遵守礼貌原则。我们可以运用间接法,模糊限制语和某些修辞手段等策略来恪守礼貌原则,这几种策略有一个共同点:不直接遣辞达意坦率直言,而要拐弯抹角委婉意会。此外,礼貌语言存在着级别差异,所以在应用这些策略时还要根据不同的话语内容、说话对象和说话场合来变更礼貌的级别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