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他从制度的属性、内涵、价值目标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总体设计,从基本制度、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三个层面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系架构,通过推进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强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当今中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理论创新带动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和开放,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和协调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初期,个体经济破土而出,在"铁板一块"的所有制结构上打开了一个缺口,从此中国所有制结构的演进便获得了内生动力和呈现自身的规律性。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基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我们对公有制、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等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基本范畴的认识不断深化,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三个不同层面的具体体现,各有其独特的内涵,三者辩证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创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善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载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拓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的根本保障。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基本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坚定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90年的伟业作了新概括,其中最重要的新内容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已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和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历史和现实都明确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设者。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果。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制度问题,把制度建设提到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他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实现的根本目标和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巩固的基础,确立正确的方向,做出了开创性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心理认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性上的深刻认知、情感上的深切认同、信仰上的坚定执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科学性、制度的优越性、文化的先进性,具有深刻的实践基础、道义基础和科学基础。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鉴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优秀文化,在实践基础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才能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性视角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整体性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成熟和定型,而且对于实现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整体性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整体性研究,应改变以往把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以分门别类研究的固有模式,强化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研究;要从比较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互统一等多重视角展开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植根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是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来实现的 ,其价值目标是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发展论的建构中 ,毛泽东和邓小平作出了重要理论贡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这一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新的阶段 ,从而成为新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总体目标,提出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要基石的经济制度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多层次、多因素有机结合而成的系统架构,是包括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制度、经济保障制度在内的完整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体系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和完善经济运行制度,建立和发展经济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6-22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他从制度层面深刻反思"文革"教训,恢复和创新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制度建设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全面改革为动力推动制度创新;把"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作为评判制度优劣的标准,在"南方谈话"中,系统总结制度建设经验,科学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相似文献   

11.
程竹汝 《晋阳学刊》2014,(1):97-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具有系统性特征,与之相适应,制度所内涵的基本价值也具备系统性。这个价值系统包括:政治价值:人民民主;社会价值:公平正义;经济价值:共同富裕;以及综合价值:社会和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初步具备了按照上述价值调整、规范人民与国家政权关系、生产和分配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坚持与发展贯穿于党的各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坚定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创造性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科学社会主义新的内涵,使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3.
人民当家作主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 ,是我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就是对人民民主的制度保障。在确立这个制度的过程中 ,毛泽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伟大奠基者  相似文献   

14.
蒋传光 《江淮论坛》2011,(4):93-102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就开始了社会主义宪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视宪法在争取人民民主权利中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宪政思想;邓小平在对毛泽东宪政思想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社会历史条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对当代中国宪政理论作出了贡献;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和中共十六大以来,在全面继承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宪政体制的各个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新的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60年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这三个层面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三大成果,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和个人收入分配理论.实现了"三个结合",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结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的结合.这三大理论成果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理论依据,"三个结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实践特征.这三大理论成果和"三个结合",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实际而赋予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典范.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继续,是中华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智慧的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国两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等,都体现着中国智慧。中国智慧,尤其是其中的"和合"精神及其价值追求,是人类社会文明之大道,从本质上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从现代化看,就是从传统制度向现代制度的发展;从全球化看,就是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就现代化而言,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共产党成为领导核心,现代化的经济、民主法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制度安排;就全球化而言,全球化具有三大逻辑:资源的优化配置、优胜劣汰、优势互补。全球化的逻辑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民主体制、法治进程不断完善和发展。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交织与重合,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外动因,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的一把重要钥匙。  相似文献   

18.
制度形态具有二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就是抽象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在中国的具体化,它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经历了一个"二次抽象"的过程,即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抽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结合中国实际(具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抽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随着具体—抽象—具体的制度构建逻辑的展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逐渐形成并具有了独特的内涵。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认识有必要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与社会主义制度形态、资本主义制度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他三种形态以及"中国模式"等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6,(5):52-57
混合所有制曾经萌动于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初期。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对混合所有制的认识逐渐深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之后,发展混合所有制进一步成为自觉意义上的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由外在并存向内在融合的深刻转变,开拓了将国有企业改造为真正的市场经济微观组织和竞争主体的通途,成为改革开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实践成果、制度成果,丰富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宝库。着眼于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在政策措施上,应侧重关注和解决产权结构优化、企业动力机制建构、要素有效供给、国有资产管理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社会的最终建成不仅要依靠宪政体制自身的完善和改革,还必须注重非正式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改良与完善,努力发挥非正式制度对宪政建设的积极作用,使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在宪政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和谐,使宪法、法律这种正式制度约束达到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