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范冬萍 《学术研究》2006,1(12):35-39
系统科学家切克兰德所提出的“突现与层次”的系统思想在当代复杂性科学中得到了新的发展。首先,突现研究的进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静态的观点转换为动态的观点,从只是将突现看作是一种不必解释也不可解释的黑箱现象转换为力图打开黑箱、揭示突现产生的机制;其次,依据突现产生的机理,揭示了复杂系统突现与层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新特征;又次,承认突现性具有下向因果作用,因而,对突现的解释,局域的理论还原是可能的,但还需要宏观层次的理论自主和理论上索解释。  相似文献   

2.
刘闯 《中国社会科学》2023,(11):124-141+207
行动不仅是简单的行为,没有信念、欲望和意志(信欲志)作为理由,行动不成其为行动,这是当代行动哲学的中心思想。那么,以信欲志为原因来解释行动的根源何在?心智因果状态与脑神经的动力因果状态作为行动的原因,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心智哲学的研究文献对此类问题众说纷纭。以最小自由能原理为核心的能动推理理论,为动物和人类的心智因果解释提供了新资源。行动的物理解释仅为动力因果解释,戴维森和塞尔强调的基于意向性的心智因果解释恰恰是自然目的因果在动物和人类身上“内在化”的结果。这种内在化遵循自组织系统的最小自由能原理,并经由长期复杂的演化博弈过程演变而来。最小自由能原理为心智意向性解释提供了科学基础的自然规律。通过自然博弈与选择而涌现的能动推理功能,遵循的是一种二阶自然规律(最小自由能原理),它为化解如反常一元论这样的身心问题提供了自然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 当代科学发展对哲学的巨大冲击和挑战,突出地表现在对因果理论的重新解释和构造上.如何才能正确认识因果关系,是因果理论的中心主题.当代科学对传统因果理论的诘难正是从这个主题入手.其中主要涉及对因果时空次序的认识及事实证明问题.一因果关系的时空结构(次序)问题就因果理论发展的历史来说带有表象性的特点,依靠它,人们才可在现象层次上把握、认识因果关系.古人是从有规则地重复出现的、有前后次序的现象中首先确立因果联系的观念的.长期以来,前因后果的时序被当成是必然的信念,作为说明因果关系的一个前提,没有人从科学上说明其之所以成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现状分为传统理论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学说,其所存在的问题有:认识方法、内容对国外学说理解等方面。因此,为完善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应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重视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和证明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现状分为传统理论和对传统理论的发展与突破学说,其所存在的问题有:认识方法、内容对国外学说理解等方面.因此,为完善我国侵权法上因果理论的研究,应建立科学的认识论基础和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重视因果关系的介入因素和证明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12):5-11
大数据的新经验主义进路强调数据本身的自足性与独立价值,进而把科学研究的新范式界定为"数据-驱动",以区别于传统科学研究的"理论-驱动"模型。在大数据主义的这一新经验主义解释中,"观察负载理论"观念受到质疑,经验数据重新成为认识论的决定性环节。随着大数据主义的深入发展,科学的认知形式由个体主义认知转向社会群体的分工与合作模式,而其相应认知范式也由对自然的因果规律研究转向对数据间的关联性探索。  相似文献   

7.
顾燕峰 《东南学术》2021,(1):113-126
大数据从两个角度影响实证社会科学.从数据层面看,虽然数据量的增长没有改变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从样本推断总体的基本逻辑架构,从而并未对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进行完全重构;但数据形式的急速扩展和数据精度的不断提升拓展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议题,丰富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容.从数据分析技术看,包括计算社会科学在内的一系列大数据算法抛开了理论和解释的必要性,专注于事物之间的相关而非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对社会现象的预测,从而开拓了实证社会科学的预测新范式;与此同时,大数据算法与传统计量模型的融合进一步改善着因果识别的效果,从而推动着社会科学中传统理论化因果解释范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介绍分析社会学这一社会学新领域的理论背景、理论起点、总体框架和工具方法.分析社会学由牛津大学Peter Hedstrǒm等人提出,强调运用中层理论的方法,以个体行动为基础,旨在建立对社会现象的机制性因果解释.分析社会学既继承了覆盖率解释的决定论思路,又提倡通过定量分析、正式模型、多主体计算机仿真、网络分析和实证校准等工具来探求从微观向宏观跃升的因果关系.作为社会学理论发展的最前沿,分析社会学将对提升社会学分析的理论解释力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融合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原因与结果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的关系反映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科学技术的多样性因果关系是科学技术领域千差万别的相互联系的多种表现形式,是各种特殊规律的内在本质关系。探明科学技术的多样性因果关系,对认识和运用科学技术规律至关重要。相对于不同角度和不同联系而言,其因果关系主要有:直接性因果与间接性因果,单一性因果与复杂性因果,量变性因果与质变性因果,可逆性因果与不可逆性因果,同时性因果与非同时性因果,统计性因果与非统计性因果等因果关系。我们应唯物辩证地分析和把握这些多样性因果关系,搞好科学技术研究,运用好科学技术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把中国的科学技术同西方进行长期深入的比较研究后,指出:“无论是谁想要解释中国社会未能发展出近代科学的原因,那他最好是从解释中国社会为何未发展商业的以及后来的工业的资本主义入手。耗散结构理论为我们分析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模式。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展的因果关系,决非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式的因果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看,应是诸因素相互联系、交互作用的因果模式。如果根据历史事实,并上升到现代理论的高度。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这样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应该作为一个耗散结构来分析。大家知道,凡是一个系统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形成稳定而有序的动态结构,即耗散结构。普利戈金指出,耗散结构总有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功能、结构和涨落。  相似文献   

11.
首次对休谟哲学进行科学哲学解读的是分析哲学家,但这解读由于对因果关系、心与外物解释的无视而沦为一种流于肤浅的一厢情愿,沿着与分析哲学相反的进路,休谟的科学哲学家身份在别一种维度被揭秘:与现象学科学哲学传统相似,休谟旨在重构科学合理性。这一重构因为休谟独特的观念理论而意义重大,它不仅是一场情感和本能取代理性的革命,更是一场由客观转向主观的哥白尼式革命。  相似文献   

12.
刘荣林 《云梦学刊》2007,28(5):101-104
小说的质在要素是因果关系。它有一个衍变和异化过程,即:性格因果命运因果宿命因果非理性因果的发展脉络。现实主义小说更多的是情节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而神话小说及一些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在性格因果、命运因果的基础上,更多地表现为宿命因果。如今现代派、后现代派小说和我国先锋小说则出现了小说情节的非理性因果,然而非理性因果却呈弱化趋势。作家们都在向传统的性格因果和命运因果关系回归。  相似文献   

13.
疫学因果关系在公害犯罪认定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平 《理论界》2009,(1):99-100
疫学因果关系理论是为应时越发严重的公害犯罪而产生的,它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推定,与建立在科学法则基础上的条件说、相当因果说不同,但它与条件说、相当因果说并不矛盾.疫学因果关系的认定要符合四个条件.被告人可以举证证明致病因子与公害事故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及其手稿是马克思留于后世最为宝贵的理论资源。国内学者围绕《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条独具特色的进路:第一条进路是借助现象学“面向事情本身”的口号,遵循现象学还原的方法和模式来研讨《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相关理论,并形成了历史现象学、生产关系现象学、人的存在的现象学和资本现象学四种现象学的解读模式。第二条进路是文本学解释。这一解读模式主要围绕文献还原与版本考证、文本研究与概念梳理、思想阐释与理论建构并展开。第三条进路是历史化的解读。这一诠释路向抓住了“现代社会”这一关键,并对其展开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继而科学剖析了它的内部结构、运行机理和历史趋向。纵观相关研究的成果与问题,当代《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研习者要立足经典文本、对接现实问题、展望未来路向,以增强学术研究的理论自觉,在此基础上,不断开辟《资本论》及其手稿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经典的文学史研究理论关注的核心是狭义的文学文本,即通过书写和评价而固化、经典化了的书面文学形态。固化了的文学典籍文本是特定时间断面上留下的体验记忆,而经典的文学史就是把这些固化了的记忆片断通过某种逻辑联系起来,构成了关于历史过程的想象。这种历史叙述虽然以历史文本为依据,对于历史活动过程的解释却是建立在想象逻辑的基础上,脱离了历史语境的活态。对历史的研究还需要一种对持续地发生和发展中的活态过程的关注,即关注文本背后的活动形态和发展演变的动态,更加关注文学行为而不仅仅是固化了的文本。这就是对活的记忆的追寻和重构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典籍文本所记录的历史片断不同,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遗产,而是通过持续的活动延续至今的活的历史记忆。文学史的研究应当从经典的研究思路中拓展开,关注这种被典籍掩盖了的记忆,通过寻找这种文本外的活动与经典文本的关系而形成新的更加系统生动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6.
经典的理解与解释是延续传统的重要方式,只有在不断的创造性诠释的过程中,一个文化系统的经典才能够保持鲜活的状态和长久的生命力。而在现代性的社会语境中,如何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和理念,显然离不开对其核心典籍的重新释读、系统再构与现代转化,这就需要尝试建立一套基本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中国经典诠释学的提出,正是因应了这一时代的需求,而它的理论建构至少应该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考虑:一是能够回应西方现代文化的挑战,在问题域和表达方式上能与西方的解释学形成一种对话的关系。二是能够呈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资源方面能调动一切传统经典解释的记忆与形式,特别是儒家的经学。三是能立定宗旨、明确目的性,其学术形态应重在阐发义理和凝练思想,为当代的中国文化转型寻求意义,在理论的体系化和方法论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易传》提出“观象玩辞”和“立象尽意”两种易学解释方法,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解释形式而生发出汉易与宋易的解释模式,实现了易学传承与创新。《易传》以圣人“观象制器”的事实印证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将这种“观象制器”思路落实到易学上,阐明儒家易学是秉承易学传统、通过创造性的解释而形成的。即秉承巫史卜筮易学传统,以德性为易学旨归,借鉴与融合儒道两家的理论,通过创造性的解释,实现了易学话语转换,从而完成了从卜筮到德性、从象数到义理、从天道到人道的易学体系重建。《易传》新易学体系的建构,对于今天易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今天易学研究当从易学经典出发,借助于传统的象数训诂兼义理等方法,重新解读易学经典和已有研究成果,以客观再现易学文本固有之意为导向。然后在此基础上,以道器关系为出发点,借鉴当代哲学思维方法和学术文化成果及科技知识,促进传统的易学与现代知识深度融合,重建贯通古今中外思想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的、新的易学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
改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是一项紧迫任务。为达成这一目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重心应当从客观进路转向主观进路,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机制和理性认知模式。从课堂信息传递的角度考虑,主观进路把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发展成果作为自变量有选择地向大学生述评,把大众文化作为常量定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背景;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导对象考虑,主观进路把研究重心从外在于学生的客观对象转向其内在主观世界。  相似文献   

19.
经济理论不仅要体现事物之间的功能关系,更是要揭示事物之间发生的作用机理,何以存在这种机理的因果关系;显然,这种因果关系的解释是难以依靠经验实在主义加以归纳的,因为它有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运用经验范畴来界定整个世界的"认识的谬误",二是把人们经历或者给予人们可能的体验视为最核心的特征。相反,超验实在主义强调,不仅要关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注重去辨明和解释那些左右着或促发经验现象的结构和机理、力量和趋势;并且,它借助于溯因推理或外展推理来从"表面现象"来探究"更深层的"因果联系。正因如此,超验实证主义更适合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学界流行的两种主要的意志自由论理论都未能合理地解决运气问题。尽管罗伯特·凯恩的理论部分地克服了传统的事件因果理论的一些困难,但其对运气问题的合理解决要求或预设相容论的思想资源,从而使其在理论承诺上变得不一致。另一方面,行动者因果关系理论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强调了能动性,但未能对能动性给予任何充分合理的解释。凯恩在其理论中对所谓“多元控制”提出的说明是根本上不合理的,这种“控制”最好是按照行动者在开放世界中对理由的慎思和选择来解释,而这完全可以在一种广泛地设想的相容论的思想框架中来处理。以此为基础,将能够为如何恰当地理解人类能动性提供一些一般考虑,并阐明它们与自由意志问题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