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论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政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利红 《江汉论坛》2002,(11):15-1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祖国统一政策,先后制定和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等一系列关于台湾回归祖国的重要文件和讲话。特别是江泽民同志的《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就两岸关系及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了八项主张,这是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发表的关于祖国统一问题的纲领性文件。这次讲话不仅深入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要素,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统一祖国的构想,同时所提建议具体、务实、具有可操作性,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充分体现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争取祖国统一大业中体现出的和平统一的前瞻性、一个中国原则的坚定性、两种制度的包容性和具体方法现实灵活性的有机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是我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对侨务工作的重要作用、指导思想、基本任务、重大的方针政策所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始终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足邓小平同志侨务思想的精髓所在;始终围绕着“发展经济,对外开放”这一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同志侨务思想的核心所在;始终围绕着“和平与发展”这一世界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构想,是邓小平侨务思想的创获。我们以邓小平理论来指导侨务工作,就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善于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同志的侨务…  相似文献   

3.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阐明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呼吁尽快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和分离局面。1981年国庆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提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两岸实行通邮、通商、通航。相继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92年10月在党的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又重申了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促进祖国统一。自1987年10月以来,台湾当局采取了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等一些有利改善两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在寻求祖国统一的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决策,江泽民提出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都充分尊重了台湾的历史实际和现实情况,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祖国统一的伟大战略决择。和平统一祖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香港回归是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的成功范例,对解决台湾问题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一、和平统一祖国决策的提出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  相似文献   

5.
和平统一战略思想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首先提出来的。“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和平统一战略思想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构想,是和平统一战略思想的新发展。运用“一国两制”理论实现香港、澳门和平回归,并进一步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和平统一战略思想,特别是“一国两制”思想的具体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试论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和实践高正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祖国统一与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相互联系,相互发展,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实现祖国统一对激发民族自...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智慧首先提出的。党的十四大认为,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构想,对于和平统一祖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维护世界和乎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一国两制”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产物“一国两制”概括地说,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这一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一个中国”是前提。就是祖国要统一,只能在一个中华…  相似文献   

8.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是党中央根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确保澳门顺利回归而制定的重要方针。世纪之交的澳门回归,是继香港回归后又一件盛事,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新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它对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采驭的和平移交、平稳过渡的形式,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具有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我国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重大科学决策。继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后,澳门将于1999年12月20日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香港的顺利回归,证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成功的,对澳门“九九”回归将起到“借鉴、激励和鼓舞”作用,澳门回归祖国的前途明朗而美好。正确认识澳门回归祖国的性质和意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澳门问题是殖民统治的产物澳门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南端,由澳门半岛、幽仔岛和路环岛三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61村平方公里。澳门半…  相似文献   

1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酝酿、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构想.50年代以来,党中央在解决台湾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和平统一、“一国一制”的方针,是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政策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这一构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灵魂.“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和平统一祖国问题上 ,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于五、六十年代曾提出过“一纲四目”主张。为了总结和平统一祖国主张方面的经验 ,本文对“一纲四目”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具体过程 ,分别作了系统论述与如实介绍。在此基础上 ,本文一方面指出 :一纲四目”主张的提出 ,具有重大理论与现实意义 ,另一方面又揭示了“一纲四目”主张 ,具有某种程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①以“一国两制”构想和平解决祖国的统一问题,是邓小乎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对毛泽东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一、毛泽东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祖国大陆混乱分裂的局面,我国从此进入了统一安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台湾、香港、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决香港、台湾和澳门问题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合精神。从哲学与文化的角度审视,它是中华民族和合精神的结晶和发展。一国两制和而不周“和而不同”,这是和合文化的精要之一。“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中的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与在冲突、融合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张立文:《和合学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第71页)在古人眼里,一个“和”字,提携着中华民族文化之纲,历来将它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国共产党对台湾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再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演变历程的研究,阐述了中共三代领导人对和平统一大业战略思考的逐步深化和完善,揭示了其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统一问题是 2 0世纪的中国所产生的有着极为复杂而特殊历史背景的问题。“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解决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的基本方针 ,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笔者认为 ,中央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使得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已由政治问题向法律问题转化 ,依法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因此 ,理应对两岸统一的根本性、迫切性、实践性较强的重大问题进行法律思考 ,从而探究“一国两制”解决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问题的正当性、可行性 ,为最终实现和平统一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好法律准备。本文试图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沈艳华 《理论界》2005,(7):50-51
邓小平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又赋予爱国主义崭新的时代内容。他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他把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两种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把爱国爱民的思想落实到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之中。在中国爱国主义思想宝库中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推进了我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有效地维护了地区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一国两制”构想作为指导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其理论原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与统一,即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早在1983年6月,邓小平就明确地、坚决地拒绝台湾“完全自治”的提法,说“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而不是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①1990年9月,邓小平指出,台湾某些人想搞“一国两府”,这实际上还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报告,把这一崭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其中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为全世界所瞩目。一、“一国两制”是新思想、新语言,是前人未曾讲过的所谓“一国两制”,根据小平同志的说法,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即12亿人口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基于对历史和现实的尊重,邓小平等中共领导人在80年代前期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在香港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制度安排,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伟大战略构想,其意义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其所解决的现实政治问题,而成为一个构建中国人新国家意识、促进中华民族实现共同繁荣的指导方针。香港的顺利回归及其回归后的持续稳定繁荣,都仰赖于“一国两制”这一创造性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在这个意义,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香港回归这一千秋功业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相似文献   

20.
<正> 何谓“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允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一种政策。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29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心归向,提出的香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