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州有6000亿的民间资本,其中民间金融的规模大致有600亿,这些资金大多流向广大的中小企业,支撑着它们度过经济寒冬。中国有20万亿的居民储蓄,如果对民间金融进行开闸放水,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民营企业"走出去",可以发挥其机制灵活的优势,更好地开展对外投资合作。上海急需培育一批本土中小企业跨国公司,以形成上海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源。为此,上海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做好中小企业境外投资风险防范工作;引导企业实施商标国际化战略;强化金融扶持政策的支持力度;实施降低中小企业税负的政策;创新贸易便利性政策,提高境外投资通关服务水平;提升国家形象和外交水平,为中小企业境外投资提供服务和保障;加大"走出去"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强化中国在认证体系上的话语权和公信力;完善政府"走出去"服务体系政策。  相似文献   

3.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上海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海中小企业转化发明专利,既受到内在因素制约,也面临外部环境障碍。上海应完善专利激励政策,提高专利质量,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组建专业服务机构支持科技金融创新,加快培养专利人才,培育发明专利转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大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发明专利转化。  相似文献   

4.
新金融产业是区别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一类产业的总称,作为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的结果,其发展具有较强的市场导向性,与实体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当前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新金融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优化产业结构,更能发挥产业转型过程中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分析新金融产业市场化属性,研究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从具体产业形态和功能角度,分析上海外滩新金融产业发展对实体产业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终要服务的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建设,但不能说上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建设,因为金融、贸易、航运都是服务业,把信息技术加进去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似文献   

6.
上海在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质量和创新能力方面,亟须通过顶层设计加强政策协同,提升部门间联动,整合多渠道资源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在政策目标一致性的情况下,未来应注重强化差异化政策措施间的互补效应及相互激发效果,最终形成相互引领、相互匹配的政策组合拳。  相似文献   

7.
金融开放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重要内容,市场各方关注度高、金融企业集聚度高、制度创新含金量高.随着金融国际化和管制放松化进程深入推进,“苗圃效应”逐渐扩大,其作用和地位已经超越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上海应利用好自贸试验区这些机遇,努力开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影响,黄石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经济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化危机为契机,黄石中小企业逆势而上更加需要资金支持。因此。缓解黄石中小企业融资难,对于保增长、增就业、维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弹太多,大量货币没有击中靶心,而是流向泡沫、过剩等产业领域;这样的资金分配不仅不符合效率最大化原则,而且使得迫切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得不到资金,不利于我国继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0.
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政策已进入全面推进和质量提升阶段,形成了“市区联动、评核互促、梯队培育、多策并举”的长效化、系统化政策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量质齐升。未来,上海将进一步立足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的发展目标,加大奖补力度,优化分类培育策略,支持重点产业链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服务平台,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我国的市场经济受到冲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实体经济持续低迷。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中小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等。然而随着金融危机过后,中小企业对信贷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其却无法取得足够的资金,这使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阻碍,从而影响了我国的整体经济。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刻不容缓。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我国各级政府在制定关于中小企业发展决策中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廖卓娴 《老年人》2016,(4):12-13
2月26~27日,中国金融之都上海迎来了全球最大经济体G20成员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各大资本市场的大佬们就全球经济形势、"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国际金融架构、金融部门改革、国际税收、绿色金融和气候资金以及反恐融资等议题开展讨论沟通,非正式地就各自市场形势发展情况交换信息,通报各自的政策意图,商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效对策。李克强总理发表视频  相似文献   

13.
偏离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影子银行"会创造金融泡沫;统计监管社会金融资产规模是关注"影子银行"活动的重要措施;尊重市场主体的投资和融资自主权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要义,资金是配置资源的龙头,风险自担是尊重自主权的前提;明确法律关系、发展资产管理市场是搞活投资渠道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环保财政资金投入的优化策略,对于实现环保目标、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政策制定质量以及增强社会参与度等至关重要。针对目前环保财政资金的投入机制、资金流向、支持对象、绩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上海应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行系统性的规划整合,探索多元化环保资金投入,强化财政资金对社会资本的带动效应,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支持对象,建立健全环保财政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估制度,从而助推上海环境治理现代化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祝佳  唐松 《城市观察》2016,(2):57-67
金融新业态是随着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而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对广州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广州市金融新业态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传统金融业务不断创新、跨境金融业务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新业态领跑者、各类新型金融模式也日益壮大;但同时也存在金融风险、技术安全问题、有效制度环境缺乏、行业监管面临巨大挑战等问题。因此,广州应加大对金融新业态的扶持力度,鼓励新型金融组织开展多层次合作,在实施差别化区域金融政策的同时,将适度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加强信用体系和市场制度环境建设,促进广州金融新业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形势下上海引进外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对上海投资环境、定位和区位的具体分析,建立上海吸引高端外资的系统框架,并提出上海在市场开放方面,应扩大外资进入领域,鼓励外资投向"上海制造"、"上海服务"、"上海创造"的高端产业,依次引导外资的产业结构升级;在投资环境方面,应建立统一和可预见的法制环境,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以此维护市场的竞争秩序;在市场准入方面,应放宽行业限制,不断调整和优化利用外资结构。  相似文献   

17.
2014年以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扶贫开发局认真抓住国家有关金融扶贫方面的政策机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大胆探索扶贫资金与信贷资金有机结合的金融扶贫模式,发挥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在全国区域金融改革中有其特殊的地位,要做到"合而不同,有抓有放":一方面,上海应抓住金融开放和体制创新两个重点,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全国其他地区金融改革积累经验;尤其是在体制创新上,要为全国走出一条新路。如上海可以在"负面清单"、"非禁即可"、"自律管理"等金融管理新理念上,加大探索力度争取试点。另一方面,上海应跟踪研究、学习、参考其他地方金融改革试点的成功经验,并适时在上海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的背景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把握机遇、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性选择。如何抢占制高点,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形成比较优势,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否率先突破的关键。上海应着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公开、透明、稳定的政策环境和产业生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环节,实现高端发展、引领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努力在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鼓励商业模式创新,拓展市场需求;加大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投资,实施新要素增长战略;拓宽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支持;增强率先突破的控制、创新、协同和避险能力,努力成为国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策源地和集聚地。  相似文献   

20.
盛久元 《科学发展》2011,(11):31-35
台湾高新技术产业以其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上海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重要载体和桥梁,促进了上海产业调整、结构升级,在上海城市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上海在长三角地区、海西地区和成渝经济区吸引台商竞争中既占有独特优势,也面临不可回避的挑战。上海应采取优化两岸金融合作政策和人才政策、完善项目扶持制度和服务台商的工作机制、设立专项引导基金和加强对台交流的机制性平台等措施来优化台商投资环境、把握对台经贸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