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璁 《理论界》2007,2(1):20-21
我们党及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毛泽东的农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农民集体化的思想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邓小平主张农民自主化。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的基础上,以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统领。确立了农业产业化的新的农业发展观;胡锦涛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出农民增收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农民问题是关系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对调动农民积极性进行了不懈探索,这深刻体现在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政策上。调动农民积极性不仅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前提,而且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基础。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刻剖析党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途径,即:利益刺激、制度解放、引导和教育农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土地是农业和农民的根本,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的改革,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角度 ,着重研究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而形成其人民主体观。他的人民主体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二是为人民服务。从这种主体现出发 ,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毛泽东致力于调动人民积极性和实现人民主体性的实践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也存在着较大的失误。因此 ,我们必须深刻地领会和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关于人民主体观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们探讨、学习毛泽东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思想,对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加快农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 纵观我国革命和建设历史,毛泽东都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实现党的伟大政治斗争任务的一项重要政策来坚持贯彻执行。早在1928年春,毛泽东就为井冈山坚持斗争的工农红军规定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的纪律。1942年,抗日战争处于极端困难时期,毛泽东严厉批评了那种乱摊派,只知向农民要东西的错误倾向,指出:“我们还有许多同志的头脑没有变  相似文献   

6.
<正>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农民存在着极大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这种积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一是参加个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正确认识和调动广大农民的这两种劳动积极性,对加速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不断高涨和四化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首先表现为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是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教学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关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能力的思想,打好基础、减轻学生负担的思想,实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思想等.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教学思想,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万里同志在农村书记会议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农村的形势这样好,农民的积极性这样高,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三中全会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其中关键又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那么,为什么农业生产责任制能够调动和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呢?其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农业生产责任制把农民进行生产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统一了起来。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的决定因素,要发展生产力,首要的就是要调动人们进行生产的积极性,激发人们进行生产的极大劳动热  相似文献   

9.
减轻农民负担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有利于融洽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变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土地承包制的一系列弊端也日益显露出来。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清以及土地产权权能残缺、农户土地承包权的不稳定性,不利于避免农民土地经营行为的短期化,不利于阻止土地的进一步细化,不利于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相应对策,转变农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毛泽东指导中国革命的谋略思想的基础上,阐明了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中,对毛泽东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照顾全局,抓住重点,分步推进,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等谋略思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虫节民俗是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了广大群众防虫治虫的美好愿望,是生产劳动经验的外向化,具有朴素的生态意识.在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组织有针对性的集体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应该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从转变发展模式的理念出发,在坚持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贯彻以人为本的改革宗旨,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农民自己的增富要求,制定阶段性解决增富问题的发展目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沿着"形而下"途径自主发展生产,实现增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杠杆作用,为农民发展生产提供充足的发展资金和金融保障。为此要建立面向"三农"的公益性农业信用贷款体系,把国家对农村的反哺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主体,农民的自主权得到了充分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我省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然而,在现有的耕地等生产条件下,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难度很大.因此,在现有条件下发展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益,便成为今后我省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保护农民利益与深化农村经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农民利益是深化农村经济改革的内在动力。我国农村经济的第一步改革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在于尊重了农民的选择,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然而,近年来出现的农业比较利益趋于下降的分配格局使农村经济改革举步为艰。因此,要继续深化农村经济改革,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的有利条件 1.市场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这就为开展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一方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许多农民立足本地,面向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广开财源,逐步走上致富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已成为改革的最直接受益者,他们认识到自己致富靠的是党的  相似文献   

17.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作为我国干部队伍中工作在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农民群体,他们肩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任务,带领群众建设农村两个文明的历史重任。村干部作用的发挥,调动积极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企业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体,其积极性体现在生产的创造精神、岗位的忠诚精神、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能否调动起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19.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农业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包括农民的地位和作用、农民积极性的调动、农民的富裕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解决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粮食直补政策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艳文  赵伟 《天府新论》2005,(Z1):65-66
粮食直补政策是国家为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同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产量而提出的.笔者认为,在农业生产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不如将直补资金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