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水稻栽培——壮族祖先智慧的结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米在当今世界人民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期刊《读者文摘》1987年11月号指出:“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几乎占全世界人口的半数。”水稻在其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地区性的稻作文化,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许多从事稻作农业的民族,都在水稻栽培和稻作文化的形成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壮侗语诸族的祖先,贡献最大。其中,壮族则是发明水稻种植最早的民族,他们被埋没很久的功绩,今天应让其昭示于天下,使吃大米的人们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 ,一半以上人口的餐桌上以大米为主食。大米在人类主食结构中如此重要 ,难怪不少国家和民族都想把水稻人工栽培的发明权记在自己祖先的帐上。然而几十年来的考古表明 ,水稻人工栽培的发明在中国 ,在中国的南方。是江南越人的先民首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 ,越人是当今壮侗语族各族和江南大部分汉族的祖先。水稻人工栽培法发明以后 ,逐渐主宰了越人先人及其后裔的整个生活 ,在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饮食结构、语言文学、人生礼仪、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想观念、民族性格等方面形成了浓郁的稻作文化 ,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3.
胡宝华  刘立策 《民族学刊》2017,8(3):76-83,121-125
花山岩画为先秦时期生活于广西左江流域的骆越人所创作.先秦时期,水稻种植已经成为骆越社会主要的经济来源,骆越社会由此形成的宇宙观、价值观及生活习俗、信仰仪式皆体现出稻作文化的特征.在花山岩画中,诸多图像元素体现出丰富的稻作文化特征,如"蛙形人""日芒纹"强调对青蛙、鸟的崇拜,"饰羽人"、行船图对太阳、江河的敬畏,以及人们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祈愿.而花山岩画的作画地点选取,则直接与稻作生产仪式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花山岩画本身就是一种稻作生产的祭祀仪式.这些稻作文化记忆,有的形成了民间信仰的仪式活动,有的衍生出了民族节日.稻作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的宇宙观,在当代社会依然极具生态环境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们朝鲜族是自17世纪末以来陆续从朝鲜半岛迁入我国东北定居的一个民族。朝鲜族人民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我们的祖先在迁入东北初期大都是一贫如洗,衣食无着,患难交加。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辛勤劳动,开发荒芜地和低洼地,兴修水利,耕种水田。据史料记载,1921年,沈阳地区的85%、丹东地区的70%、抚顺地区的80%、吉林、黑龙江省的几乎100%的水田,都是朝鲜族开发耕种的。建国35周年时,黑龙江全省收购水稻100多亿斤,其中一半左右是朝鲜族农民提供的。我们民族还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解放  相似文献   

5.
女真人建立金朝以后,在中国东北地区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建置.一是采用了中原王朝的路、府、州、县制度;二是采用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猛安谋克制度.这是一种以汉制为核心、兼具本民族特色的建置.辽东半岛位于东北南部,是联系东北内陆与中原地区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女真人在东北地区重要的统治地区之一.这一区域的建置在整个东北地区金代建置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
就海外各界人士发文缅怀袁隆平院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这充分说明袁隆平对中国乃至世界杂交水稻事业所做贡献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赵立坚表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输出与对外开放几乎同步。1979年中方首次对外提供了杂交水稻种子,40年后,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7.
从浙江余姚河姆渡、罗家角,广西钦州独料、贵县罗泊湾,贵州赫章可乐乃至云南元谋大石墩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发掘的古稻遗迹和文献记载的古代野生稻、现代野生稻分布状况考察,兼及民族史、民俗学、遗传学、语言学乃至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证明:水稻的故乡在中国南方,它的始祖是古越人。古越人的一支——骆越在创造稻作文明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骆越后裔的布依族继承和发展了先民所创造的稻作文化的精华,从而以稻作民族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8.
乡村经济     
一、农业泰族以种植水稻为主,此外还种植玉米,豆类、木薯、花生、黄麻、辣椒、烟草等。据有关资料,在泰国东北部,如按人口划分,种植水稻的约占60%,种植木薯的约占16%,种植黄麻的约占10%,其余人口从事其他种植业和养殖业。泰国东北部基本上属于呵叻高原,海拔1000米左右,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适宜种植水稻。这里水稻每年只种植一季,一般在3-6月为播种期,10-12月为收割期。犁、  相似文献   

9.
壮语稻作词汇及其文化内涵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子与麦子、玉米并称世界三大粮食作物。壮族是一个古老的农业民族 ,有悠久的水稻裁培历史。壮语之中沉积着丰富的稻作文化词汇。本文从广西马山县壮语相关的稻作词汇入手 ,挖掘它们的深层内涵 ,从语言角度解读壮族的稻作文化。  相似文献   

10.
哈尼梯田成功申遗为哈尼族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依托梯田稻作促进哈尼族发展是其发展的趋势。然而现阶段由于梯田稻作经济价值较低,猛懂村选择了香蕉种植,香蕉种植破坏了哈尼梯田文化和生态环境,因此本文就挖掘梯田经济价值、保护哈尼梯田文化和开展生态修复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一直承认朝鲜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一员的平等和合法地位 ,并以朝鲜族的特殊历史为依据 ,制定了在朝鲜族地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原则。其主要内容为 :保障朝鲜族人民的平等权利 ;承认朝鲜族自治权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解决朝鲜族人民的土地问题 ;积极争取和团结朝鲜族人民 ,共同进行抗日救亡运动 ;建立朝鲜族人民武装 ,共同进行抗日武装斗争 ;大力培养朝鲜族干部 ;发展朝鲜族文化教育和语言文字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几年的连续试验,摸索出一套人工栽培麻黄的技术。麻黄虽然无性繁殖能力很强,但大面积栽培还应以种子繁殖为主,而育苗移栽优于大田直播,在野生资源日趋枯竭的情况下,必须走野生变人工栽培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白衣民族"的朝鲜族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其中延边地区是其主要聚居地,朝鲜族不仅在历史上对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与延边地区汉族一道开发、建设延边。本文特选取延边地区朝鲜族作为研究对象,追溯其历史渊源,找出朝鲜族社会现存的问题,为我国完善民族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朝鲜族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在抗击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同全国人民一道,为保卫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达斡尔族是在我国最北方从事农业的民族,有着很久远的农业历史。达斡尔族在农业的大田耕作、园田耕作、农产品加工、节气、测农事、禳灾祭祀等民俗中,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达斡尔族农业民俗中承传着古老农业民俗中物质及精神的成分,有着丰富的内涵,凝结了世代达斡尔人在生产实践中的探索与创造,是对人类文化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朝鲜族的对外劳务输出业务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不仅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而且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认为 ,朝鲜族的对外劳务输出业务是一项新兴事业 ,具有利国利民的积极意义 ,主要表现在 :为消化朝鲜族地区的过剩劳动力提供了渠道 ;增加了劳务人员的收入 ,使这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带动了朝鲜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为国家创造了外汇 ,支援了国家建设 ;提高了民族素质 ;有利于发展外交事业。在中国对外劳务输出事业不断发展完善的宏观背景下 ,朝鲜族应抓住机遇 ,采取措施 ,在中国的劳务输出史上谱写出新篇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朝鲜族双语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特点,进一步探讨了朝鲜族在我国多民族文化生态系统中,不断吸收、融化、调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变迁中 ,一个文化发展、进步的民族 ,总离不开其文化赖以依附的环境 ,作为拥有 860多万人口、散居于全国的回族 ,在未来的发展中 ,面临着文化环境的挑战与发展 ,冲突与抉择。  相似文献   

19.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京族聚集地具备优良的旅游资源,金滩景区已有10多年的旅游开发历史,但旅游开发一直处于较低的层面上进行。了解中国京族聚集地旅游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加强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对发展京族民族经济,增进民族和谐和促进对越南的友好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期间,东北朝鲜族村整体步入"小康社会"。这一成果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率先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东北朝鲜族开始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它们的发展可以成为少数民族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从建设示范性、发展超前性、产业优势性和地缘族缘优势性研究东北朝鲜族新农村建设的特点,总结"十一五"东北朝鲜族新农村建设,为"十二五"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