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主权是民族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主要用于调整国家间关系的一个基本概念。主权概念自16世纪产生以来,有关的争论就从未间断过。不过,在20世纪以前,关于主权问题的讨论,主要是集中在主权是否可分的问题上,但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国家主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成为争论的焦点。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主权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全球治理、科技因素、跨国公司、全球性问题等开始或正在突破民族国家的疆界,模糊威斯特伐利亚主权体系的内外轮廓,使民族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的主权受到限制、侵蚀、分割,乃至让渡。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全球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悦笛  佑素珍 《学术论坛》2002,46(1):142-145
全球化是个多层次的发展性概念 ,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全球化是其中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从文化结构上看 ,全球化使各民族的实用性文化日益趋成一种普遍的全球性文化 ,但它们的理想性文化却有可能保留下来而呈现多元共生的发展态势。从全球化构成上看 ,其实现的途径主要有人类、民族国家、民族社会、个人这四个层面 ,文化全球化问题在个体层面上特别凸显。世界化与民族化的辩证统一 ,是全球文化建设应遵循的根本原则 ,它包括“全球价值的地域化”与“本土经验的全球化”两个互动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让渡是国家适应全球化趋势,对主权行使方式做出的适应性调整,目的是为了获取最大化的国家利益,但同时,国际关系的现实是民族国家并不愿意让渡主权,发展中国家如此,发达国家亦然。原因是在国际关系中存在着诸多制约国家主权让渡的困难和问题,所以,在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不会轻易擎起主权让渡的大旗,主权让渡是一种长远趋势。  相似文献   

4.
应当根据全球化的实质和进程来判断马克思是否具有全球化理论。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经济机制超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和深化,由此逐渐形成一体化的世界经济体系,并导致各国政治和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马克思的全球化理论恰好是对全球化第一阶段的理论把握,它包括了“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科学地预言了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我们所处的世界现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世界秩序正在重构,文明的形态正发生着转变,人们已经开始接受和创造“地球村”的生活方式。同时全球化时代文化如何反应的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入手,探讨了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全球化背景中民族文化的特点、全球化影响下民族文化的心态反应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评判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是人们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基本视角。全球化具有多维性。全球化正极大地改变着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和发展的形态和内容。中国能否成功地接受全球化的挑战,抓住这最后一次机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在主权、安全、发展三大问题上是否有合理和有效的对策,在体制、心理、战略三个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顿占民 《河北学刊》2002,22(2):68-71
新全球化时代各领域日益尖锐的“多样化”与“统一性”的矛盾 ,使回到现实生活世界和实践的哲学面临着这样一个严峻的考验 :是从“自我意识”出发 ,以“自我意识”活动扭曲世界和人自身“多样化统一”本来面目 ,使人们陷入独断“统一性”与“无根”多样化存在局限中 ;还是以本真智慧为根基 ,在生生不息的创新实践中把握世界和人自身“多样化统一”本来面目 ,实现个人和社会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关系人类生存质量和前途命运的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是 ,实现“自我意识”之道向本真智慧之道的根本转变和飞跃。这是新全球化时代的哲学主题 ,是当代哲学变革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已成为跨越 2 1世纪不可回避的现实。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是这个话题中的一个重要领域。1 .人类学的文化视角的启示。全球性是现代性的一种继续与深入。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 ,高新科技在全球的传播、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整个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种跨越民族社会差别的共同的生活方式图景正展现出来 :无论你走到哪儿 ,都可以看到带有全球性印记的跨国公司、电视机、牛仔裤、流行歌曲、性感的生活广告、网址、……。在这种情况下对“民族性”的理解 ,本身也牵涉到对“全球性”…  相似文献   

9.
论“全球化”意识形态的陷阱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安国 《社会科学》2000,1(10):41-45
全球化的浪漫正在席卷世界。如何正确理解全球化的真实意义 ,成为摆在民族国家面前的难题。为此 ,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全球化 ,但是真正指出全球化本质的凤毛麟角。实践证明 ,只有以马克思主义指导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研究全球化 ,才能揭示全球化的全部秘密并给民族国家的发展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全球化”意识形态的实质在当今世界 ,随着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等高科技的发展 ,资本可以更自由地在全球流动 ,整个地球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形成了“地球村”。同时 ,全球问题不断出现 ,如全球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全球…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意味着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活动空间正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主权版图界限。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个性 ,有效地进行文化建设是涉及到我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的大问题。对此 ,我国应采用“三管齐下”的文化发展战略 ,即维护文化主权 ,扩大跨文化交流 ,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对法律的冲击是显见的,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语境,法律必然做出回应.经济和法律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经济与法律是互动的,但二者属性上存在不同:经济的全球化关注的是国家利益,在这里效率是基本的思考;而法律的全球化关注的是国家主权,在这里国家主权是价值判断的唯一依据.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并不必然带来法律的全球化发展,但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对国内法律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国内法对经济全球化的回应也在所难免,这种回应注定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  相似文献   

12.
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化 《河北学刊》2001,21(4):68-70
本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由于共同的生活环境、共同的历史条件而产生的相互协作行为,这种协作是基于资源互补、人力互补以及技术互补等方面的内容之上的,这种互补也是由于历史、地理环境或人口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造成的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的必然。正由于此,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文化全球化,即在经济交往过程中的文化理解的需要。当经济全球化带动文化的全球化后,文化的全球化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感受不同的文化、满足精神对文化多样性的追求本身,也成为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3.
今天,"全球化"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围城效应",它召唤人们以现象学"面向事情本身"的方法,思考全球化"现象事情"本身。全球化的"潮"与"逆"反映了异质性全球化的深层焦虑和撕裂.中国的全球化之突围,不能避开"全球化断层"上由"全球/地方"的空间感知及其本质直观所展开的两个价值重估:一是关于"势"的重估;二是关于"能"的重估。就后者而言,我们既不能陷入"文明冲突论"的陷阱,更不能陷入"虚无的全球化"的陷阱。就前者而言,我们必须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展开新时代全球化的再认知与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4.
曾军 《学术探索》2002,(3):27-30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在当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它对各个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当代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 ,从长远看有益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但在近期却给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巨大的压力。云南要在全球化进程中 ,长远谋划 ,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全球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全球化的说法大约是在1992年前后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的,而且主要还是在经济学界。这一年正好是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要说巧合,真是有点巧合,因为,在我看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运动正是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始的。在此之前,世界历史还没有连成一片,东西两个半球几乎是各自独立地发展的,欧亚大陆的许多国家也是独自发展的,只有在美洲被重新“发现”后,世界各地区的历史发展才联系到了一起,互相影响,互相牵制。不过,对这前500年的全球化进程,人类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不是“自觉”,而是“被动”地卷入这一…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交往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彦钧  陈雪亮 《学术研究》2001,46(10):16-21
全球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转变思维方式,应对挑战.交往实践是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社会关系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交往实践的内容、特征和作用(意义)的分析,有助于对全球化本质及发展趋势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两大潮流,它们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共同作用于时代发展的全过程。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最大受益者,决定着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应重新审视其全球化的发展战略,从反全球化运动中汲取有益的思想和养料,尽量减少或避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发展中国家既要有原则的坚定性,又要有策略的灵活性,要利用全球化有利的一面不断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利用反全球化运动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18.
金融全球化过程中我国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金融不再只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正确地认识金融全球化的利益和风险,对于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如果只看重其利益而忽视其风险防范,就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在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开放程度不断提高、金融创新日趋活跃的今天,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加强,但也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化解风险的关键是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提高自身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为有利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全球化进程中的风险,充分享受全球化的益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