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都是其社会认同的特殊形式,是教师与组织、职业具有一致性或从属于组织、职业的知觉。采用组织认同问卷和职业认同问卷对19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采用由Mael等人的组织认同问卷修改而成的职业认同问卷,对教师样本进行测量,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2)教师的组织认同和职业认同是可以相互区分的两个心理结构;(3)依据认知水平的高低,可以将教师的认同情况划分为高组织认同、高职业认同、混合认同和认同冷漠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调查问卷与访谈等方法,研究安徽省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问题。发现不同年龄、教龄的高职院校教师在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归属感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职称职务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学历、性别、职业动机、教师的个人认同和组织认同对职业认同程度存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是动态变化过程,是个体经验形成的结果。职业认同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突出的问题是,高职院校部分教师对其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认同。  相似文献   

3.
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离职问题是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自编的《公办园非在编教师职业认同问卷》《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社会支持问卷》以及改编的《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离职倾向问卷》对重庆市347名公办园非在编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离职倾向在学历、所任教园所等级、购买保险情况诸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与职业认同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认同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通过职业认同作用于离职倾向,职业认同在公办园非在编教师的社会支持与离职倾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政府、幼儿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企业幼儿园教师人格特质和职业认同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感得分偏低。职业认同与开放性和责任意识呈显著正相关。责任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职业动力感、职业获益感的强弱。据此,针对改善教师认同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和教师信念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信念对大学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的影响,如职业信念和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学科信念和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学生信念和大学外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提出了构建大学外语教师完整身份认同的途径:关注教师的独立性和自主行,促进教师"主体意识"的回归,是实现完整的教师身份认同的前提;建设学校共同体是构建大学外语教师完整身份认同的另一个重要途径。这对于外语教师发展研究和外语学科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职业承诺是个人对职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对职业的投入和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导致的不愿变更职业的程度。职业承诺对于特岗教师的留业意愿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辽宁省10个市15县460名特岗教师的职业承诺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承诺的各个维度在性别、是否是师范生、家庭分布、婚姻状况等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对于特岗教师招聘选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广州市的社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社工职业价值观、情感、技能等因素分析,发现目前社工职业认同度总体水平比较高;而行业整体发展程度、所在机构的管理水平、职业薪酬、所处团队关系、职业声望与社会认同、职业晋升渠道及职业前景等是影响社工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职业薪酬并非是影响社工职业认同的首要因素。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社工职业认同与其专业能力发展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认同低的个体,抱有负面情绪,面对工作持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职业上出现倦怠现象,进而影响了其专业能力的发展。反之亦然,对于职业持高认同态度的社工,则会选择积极的工作方式,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的专业技能。最后,从政府与社会、社工机构、学校、个人四个层面提出提高社工的职业认同度的对策,以维护社工队伍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认同作为教师发展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在学界往往界定不清。这与以往研究者在概念结构分析中重"归纳"轻"演绎"、重"认同"轻"职业"有关。从职业社会学视角来看,教师职业既指教学情境中的工作角色,也指社会生活中的阶层身份。因此,教师职业认同包含了工作角色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双重内涵。区分教师职业认同的工作角色与社会身份内涵,有助于推动教师职业认同研究及教师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高校教师甄选与开发的有效性,以国内五所综合性大学的144位教师为样本,通过教师自评、学生他评、文章发表三方配对数据的收集,实证检验了大学教师人格特质、职业认同与工作绩效的关系,主要结果为:大学教师大五人格的外倾性维度与教师的教学绩效正相关;教师的核心自我评价与教师的科研绩效正相关;职业认同与教师的教学、科研绩效均呈正相关;职业认同在教师的外倾性与教学绩效之间起调节作用。这些结果对于我国大学新教师的甄选和已有教师的培养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教师的工作价值观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方法:采用教师工作价值观量表和教师职业认同量表对1 28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量。结果:(1)教师工作价值观与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工作价值观的因子中,除物质报酬之外的六个因子都与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3)工作价值观中的利他奉献进入了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的所有回归方程,且其预测力均为最高;声望地位进入了除职业行为倾向之外的四个回归方程,其对总体的职业认同及其职业价值观因子和职业归属感因子的预测力也较高。结论:教师工作价值观与职业认同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认同具有正向预测力,对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各因子预测效果最好的是利他奉献方面。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承诺是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认同及其从事教学、研究的意愿.职业承诺高的人更认同和忠诚于所从事的职业,并对职业活动比较投入.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分析,梳理了我国幼儿教师职业承诺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幼儿教师职业承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对于海峡两岸来说,一个中国的认同,其基本的涵义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如果仅仅诉诸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并不足以实现海峡两岸民众对一个国家的普遍认同,进而无法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在这个意义上思考如何推进海峡两岸国家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对于教师来说 ,怎样做到教书育人 ,这是一个永久的现实话题。当然 ,对于学生来说 ,尊师重教也是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一个优秀的教师 ,当他面对具有一定潜质的学生 ,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能够使这样的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以下的步骤是教师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 :有效地利用“五个自己”一是丰富自己的知识。教师所从事的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 ,虽然要求教师懂得所有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但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当具备极为广阔的知识结构 ,却是一个人皆尽知的道理。较多的知识不仅使教师具备了向学生传授知…  相似文献   

14.
以民国时期甘孜藏区的汉人移民为研究对象,从历史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群体的职业构成、社会地位及身份认同等问题予以考察,并对其背后的动力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日常的民间交往中,无论是移民群体,还是本地族群,其“族属”意识都处于“自在”的状态中,与血缘、地缘、职业、阶层等其他与“身份”相关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汉人移民在本地社会的地位更多地与职业、财富等因素相关,而与“族属”关系不大。同时,汉人移民的“本地化”与本地族群的“汉化”是同一个社会进程的两个方面。对于迁移时间较久的汉人移民来说,他们对居住地的“地域认同”可能会超越“族群认同”,而构成其行为选择的主要逻辑。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自我意义的实现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存在职业角色认知偏差、职业情感消极及职业行为退缩等问题。这主要受我国传统价值体系、国家政策及高职院校管理模式、教师职业发展过程的消极经验及师德滑坡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要强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则需要通过淡化身份意识,树立契约精神,完善国家政策,优化高职院校管理,加强教师的认同教育及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职业认同,在近些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综观教师对职业中师生关系认同的理论基础及意义,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即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与新聘教师结成“工作联盟”,给新聘教师示范师生关系技能,形成他们对自己学生关系的认同,同时自身的职业认同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新入职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美国在这方面的实践值得国内人士借鉴,以培养新入职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过程性角色理论形成职业认同循环模型,在角色期望、角色领悟及角色实践三阶段探究本科护生临床职业认同的形成机制,探索其职业认同形成过程中的阻碍和促进因素及职业认同建构结果。结果发现,角色固化、职业价值低、职业支持不足是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的阻碍因素,促进因素包括自我期望、护理榜样、临床适应力,最终形成参与者和旁观者两种职业认同结果。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在护理职业现代化转型中,传统社会结构与护生个体意识的博弈过程。尽管面临护士职业历史与现实双向维度的职业认同困境,但是大部分本科护生还是展示出了积极的角色实践姿态,产生新的角色期望,形成螺旋上升的职业认同格局。  相似文献   

18.
污名是移民在地化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但学界对于污名与认同的关系的认识仍有待深入。通过对一个位于吴江东太湖流域的移民社会的考察,发现移民在与本地人的污名互动中形成了多样化的认同分类,即原籍认同分类“河南人 - 苏北人 - 本地人”、地方认同分类“太湖人 - 高田人”以及污名分类“太湖强盗 - 高田蛮子”。 污名互动表面上制造了社会的分裂,但实际上强调了不同社群的共存关系,其对于移民完成在地化和认同重构具有重要意义。 从污名切入进行移民认同的研究时,应在污名互动中全面考察互动各方的污名规范与污名实践,从而解答充满污名的社会如何具备共同体的可能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为职业名称的"教师",其涵义很难界定,所以,教师身份认同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下阳光文化的出现,对教师身份认同,尤其是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提出了新的思考。阳光文化是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院文化,是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环境的集中展示。基于阳光文化的教师身份认同对已有的教师的职业身份的界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新的理解。依据阳光文化的内涵,教师身份认同由三部分构成:阳光的职业情感、阳光的职业知识和阳光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20.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善于学习。对于社会来说,营造一个宽容失败,给年轻人多次机会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