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占卜者》:女性的自然回归之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加拿大当代经典小说<占卜者>,对女主人公莫拉格与自然和男性的复杂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莫拉格的一生就是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依恋自然、逃离城市、反抗男权、回归自然直至融入自然的过程.小说体现了女性和自然问密切的精神联系以及对男权价值等级观念的反抗,蕴涵着浓郁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李昂的政治小说书写了政治对身体的控制,以身体的在世状态解构了抽象高蹈的政治话语,呈现了人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小说揭示了政治的男权性质,指出不同政治阵营的政治行为皆有男权特征.小说表现了女性身体与抽象政治集团间的复杂关系,其主动挑战男权政治话语的姿态对大陆女性小说创作有启发意义,其强烈的公众关怀、尖锐的社会批判性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河流、家园、女性是壮族作家黄佩华小说的主要意象叙事,他通过这三个意象叙事来展现桂西北壮乡人们的生存状态。河流叙事潜存着壮乡天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家园叙事蕴涵着壮乡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作家对生态破坏的忧虑;女性叙事是对男权文化的控诉,也是对壮乡女性生命张扬和人性放达的礼赞。  相似文献   

4.
张贤亮近年发表的<壹亿陆>是他进入21世纪以来的重要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改变了他以往知识分子的话语风格,建构了一种新的两性关系.论文将这部小说与他以前小说中的男权意识和女性形象作对比分析,得出男权意识遮蔽致使正面意义的女性形象缺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女性作家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刻画了一个个鲜活而又具有个性的女性形象,解读这些女性形象,分析她们的人生际遇,可以发现,张爱玲是怀着悲悯情怀,透视男权社会下,两种文化夹缝里的女性作为边缘人的尴尬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6.
徐坤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几部小说集中关注女性命运,有《女娲》中对传统社会女性作为繁衍种族工具以及自觉由被吃转向吃人这样一种女性历史命运的关注,也有《狗日的足球》等小说中对当下女性生存处境的描述,女性不管是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中总是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徐坤对女性在男权社会命运的关注更多的是揭示一种现实.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萧红通过其作品描述了女性人生的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不仅拷问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和迫害,而且深入女性精神肌理,挖掘女性自身的精神病弱,即充当了男权社会的同谋。全面关照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直面女性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安德森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他的作品表达了对女性生存状态的关怀.倍感孤独、压抑的女性极度渴盼爱与理解,但在男权中心文化规范下,她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理解与被理解的权利,她们内心的渴望和憧憬无以言表,女性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作品同时警示我们:善待女性才能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艾丽丝·沃克作为美国当代文坛颇负盛名的黑人女性作家之一,笔锋着力于美国黑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被压迫的形象。其小说《紫颜色》揭示了女性主义思想的内涵和对黑人妇女求解放、求平等的积极意义。小说文本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体现出黑人女性主体身份建构,反映出黑人女性人物在父权与夫权制桎梏中的觉醒与抗争,以及寻求和建构女性自我主体身份的过程,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看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追寻自我、建构自我的奋斗之路。  相似文献   

10.
张宝国 《兰州学刊》2012,(9):185-190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常常把女性与自然相提并论,认为二者均能"孕育生命"、为人类生存"提供或准备必需的物质资料"、并且二者都在遭受来自男权体制的"压迫和征服"(Mackinnon 43)。19世纪初,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代替了与自然关系密不可分的农耕文明,进而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也遭受重创,人的精神与心灵陷入了巨大的困惑与危机之中,整个人类需要集体"拯救"。而这一主题在19世纪英国早期女性文学中均有体现。文章拟就两部英国早期经典女性自传小说:《简.爱》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下称《磨坊》)为例,探讨早期英国女性文学如何关注、反映上述主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了余华小说中最具普遍性的三种女性类型进行分析,分别是天使型、妖妇型、自主型。通过论述,笔者认为余华并没有完全超越创作主体自我性别立场的局限性,塑造的女性形象没有完全表现女性的生命真实。他通过女性形象发出的仍然是男性的心声,显示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内在欲望,体现了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对女人的期望,是传统男权的女性价值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迟子建的小说,大都是表现北国小镇这一特定地域、特定环境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浓郁的东北地域文化特色。在描写女性形象方面,她不仅仅关注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悲喜命运与女性私生活的隐秘描写上,而且,在独特的视角下,用唯美的述说去张扬女性对自由和爱的追求。这些描写或述说多是在一种温情的方式下进行的,用温情的力量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使迟子建的小说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张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小说自诞生那天起,就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主的历史环境中。这一方面是表现为明代中期以前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是男性;更主要的是这些小说在所展示的人物精神世界的社会价值取向上,也是男性化的,即使有极少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其精神实质和社会价值取向仍是以男性为中心,它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人生情感、社会心态并不是以女性的角度来切入的,女性形象,即使是主人公,也是男性的代言人,一切社会人生或行为规范,甚至连性活动,都受着男权文化的制约,其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更明显地表现出对男权文化的依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作为男性唤醒女性的运动,担任启蒙者的男性没有意识到自身潜意识中封建男权传统的残留,并在他们建构新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中植入新的男权意识。解放区作家孙犁的抗战小说,以诗性之笔勾画了一群生活在冀中平原战争年代的美好女性形象,而在“美好”想象的背后隐含了叙事者男性中心的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5.
哈代的小说十分关注和审视女性的命运。在其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小说中,虽然哈代有着浓重的宿命论思想,但在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依附心理和无廉则的顺从是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而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男权”意识则是女性悲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的小说高奏英雄主义的旋律,制造女性的神话,在坚持不懈地探寻人类心灵家园的同时,也流露出了以性别歧视为核心的男权意识。这种男权意识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复杂的影响,有时甚至使他笔下的主人公走入爱情的困境,显示了人生的悖论。  相似文献   

17.
潘金莲是一个有争议的女性形象。《义侠记》沿袭小说《水浒传》的男权视角;话剧《潘金莲》注重人性解放内涵的挖掘;川剧《潘金莲》从不同视角中审视潘金莲的沉沦。不同的文本,展现了在不同语境中形象的变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侧重。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里生活着一群形貌萎琐 ,举止猥亵 ,谈吐龌龊的各色男性 ,他们要么身体残疾、肢短体小、相貌丑陋 ,要么行为乖张、表现失当、语气下流 ,完全不是男权文化下男性形象伟岸英俊的想象认可和传统表达 ,从而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男性世界的浮世丑怪众相图。这是张爱玲基于女性主体意识 ,对整个男权世界价值评判的外化凸现  相似文献   

19.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性别意识从其女性形象塑造的轨迹的变迁.对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阶段性特征做一番探析.可以看到施蛰存小说的女性意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特征变化:对初恋情人梦幻式依念,对妖妇、魔女的漠视,对受压抑苦闷的女性寄予同情,显现了作家随着文明思想的深入由维护男权到倡导人性,由传统到现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残雪在其小说中站在女性之立场,运用独特的叙事话语,打破传统男性的叙事模式,从而解构了男性高大、威猛之形象,肯定了女性意识。而残雪义无反顾地摧毁传统的女性形象,则可视为对男权意识的曲折反叛和对女性意识的巧妙张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