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伟 《日本学刊》2002,(3):99-109
日本医疗制度经过战后的发展 ,面临着少子老龄化的进展、经济状况低迷等周边环境的变化。为适应这些变化和提供满足人们需求的医疗 ,日本将医疗制度改革作为结构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的医疗制度改革以增加患者的负担和优化医疗机构为主要内容 ,在短期内会对日本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但从中长期看改革可以控制医疗费的持续增长 ,增加国民对医疗制度的信任 ,而这些将有助于经济的增长。所以日本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基础性建设 ,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 ,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因而 ,备受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现行职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于50年代初期 ,其形式是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它对于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促进经济发展 ,维护社会稳定 ,曾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种制度存在的缺陷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 :1.缺乏约束机制 ,浪费惊人。现行公费劳保医疗…  相似文献   

3.
制度创新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我国中长期面临的首要经济社会问题。而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体制、农村基层组织等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形成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加快包括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体制、县乡机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4.
论建立健全我国新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龚娜 《社会工作》2012,(11):80-82
日本医疗体制改革在坚持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的医疗服务提供制度的前提下,以增加患者的负担比例、优化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扩大医疗资金财源为主要内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日本医疗体制改革虽然还面临很多困境,但是从长期来看对控制医疗费的持续增长,恢复国民对医疗体制的信赖,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城镇化制度障碍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采伟 《社科纵横》2009,24(3):10-12
制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合理的制度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农村城镇化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农村城镇化必须消除阻碍其发展的一系列制度障碍,要着力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李世兰  夏泰凤 《探求》2013,(4):77-81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体制改革能够突破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依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深化体制改革是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和难点。体制机制的不到位会通过对资源消耗方式、自主创新能力、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影响而制约经济转型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深化基本经济制度、要素市场改革、财税改革和金融市场改革等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以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1998起,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全国各地逐步形成了以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互为补充的新型医疗保险机制。取代了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和企业劳保医疗制度,带动和促进了各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果逐步显现。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又遇到了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摄影  相似文献   

9.
王兆林 《创新》2012,6(1):76-79,127,128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在产权制度、流转制度、财产制度等环节暴露出很多问题。创新农村土地制度,释放农村土地生产力,是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途径,坚持与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模式是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所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创新:特殊矛盾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柏清 《创新》2009,3(2):10-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面临五大特殊矛盾。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公立医院改革和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相结合,建立以公益性医院为主体的医疗保险职能和公共医疗服务职能相结合的制度统一、全民覆盖、统筹城乡的新型公共医疗服务保险制度,构建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保基金管用分开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化解现行医药卫生体制蕴藏的内在矛盾,是破解我国医改难题可行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建立、改革、发展经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保障、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医疗保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全民医疗保障。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根本宗旨;医疗保障事业建设必须立足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各项医疗保障必须要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医疗保障与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2.
房莉杰 《社会工作》2012,(3):16-18,43
老龄化对任何国家的医疗体系都是巨大的挑战,进入老龄化的发达国家无不把"控制医疗费用"作为卫生改革的核心。从国际经验,尤其是日本的经验看,影响健康服务体系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并不是老龄化本身,而是采取了何种应对措施。日本的经验说明,尽管成本控制和改善服务两个目标之间经常存在冲突,但是对预防保健和长期照护服务的投入可以有效减少对昂贵且不适用的住院服务的利用,在更好地满足了社会成员健康需求的同时,反而使卫生费用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控制。这对我国的启示是,一方面要将预防保健提高到战略位置进行重新规划,另一方面要尽快构建起全国性的长期照护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王峥 《社会工作》2008,(10):39-41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近些年来的一系列的天价医疗费事件和医疗改革的成效讨论早已就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当前的热点人手,着重从政策过程角度提出了我国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政策中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转型期中国所必需的一种新的执政理念,是全求面临的共同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需要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和新的文化理念作引导。国家最根本的任务是要培育公民性社会。唯此,才能在分享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就的同时,逐步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发达国家进入现代化的进程相比。我国是后发式、滞后型、外力推动型的发展模式。政府如何担当自己的责任,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建设政治民主与法治社会,发展政治文化等,都直接影响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阎安 《社会工作》2008,(24):61-64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子女与城里的同龄儿童相比面临着教育不公平的巨大难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不是孤立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发展中、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相当长的阶段中将普遍存在,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以后,中国政府在承担卫生保健职能方面的意愿和能力发生了变化,本文考察了这些变化对城镇卫生保健筹资和服务公平性的影响。文章着重分析了两个相关问题:在多大程度上,卫生保健的筹资具有累进性?在多大程度上,医疗服务的利用是公平的?第一节解释为什么在改革开放期间中国政府承担卫生保健的意愿与能力都有所下降,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卫生总费用的结构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接下来的两节分别对中国城市卫生保健筹资和服务利用的不平等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四节进一步指出,筹资与服务方面的不平等将本来就处于弱势的社会群体置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总之,以市场为导向的卫生体制改革不但没有解决医疗费用上涨问题,反而加剧了这一问题;它因此损害了卫生保健筹资的公平性,降低了弱势人群对卫生服务的获取,增加了因病致贫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political dynamics underlying health care reform in Korea after the Asian economic crisis. The reform was a significant volte‐face in respect of the social policy paradigm, which now aims to enhance equity in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The articl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or equity in health policy and how it developed the two attributes required for successful policy change: institutional strength and the elaboration of policy rationale for reform. This process was not a simple linear development but a combination of setbacks and advances. The article also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structural conditions that set the policy environment over the course of the advocacy coalition's evolution since the 1960s. In short, the policy reform of 2000 was not a simple policy change in response to the economic crisis, but rather the outcome of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or equity in health policy.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医疗保障事业建立、改革、发展经过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位保障、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医疗保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的全民医疗保障。发展我国的医疗保障事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根本宗旨;医疗保障事业建设必须立足国情,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各项医疗保障必须要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医疗保障与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必须要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The cost of health care fraud and abuse is enormous. Not only is it costing us a lot of money but one wonders how many more people could afford and receive medical insurance if fraud and abus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is paper will show that the problem is embedded in the way America does health business. The problem needs to be better addressed by both the criminal justice community and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Most importantly, those making the health care industry policy decisions need to make a paradigm shift. The system is out of balance because of past policies and decisions that have given excessive power and liberty to the medical services community and insurance providers. Using O’Toole's Compass Card of the four major ideas that have influenced political decision‐making as a guide, this paper recommends that current decision‐making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equality and community poles and restrict the liberty and efficiency poles so that more balance might exist within the American health care system. Talcott Parsons saw the dangers of commercializing health care over half a century ago. The health care scene of today shows that he was correct in his apprais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