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革命后期邓演达农民观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久以来,学术界就把邓演达视为激进的小资产阶级代表。事实上,邓演达在大革命后期就开始向一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者转变。在思想上,他的农民观继承和发展了基本属于新民主主义范畴的孙中山晚年思想;在核心内容上,他反帝反封,拯救农民大众,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这和当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一致;在行动上,在大革命关键时刻,他和共产党人一起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期间,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物毛泽东,对解决农民问题重要性有基本一致的认识,认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不起来,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对如何解决农民问题的看法也基本相同,他们提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步骤。然而他们对农民问题的分析,其深度和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毛泽东分析问题的深度明显高于邓演达。  相似文献   

3.
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彭敦文本文探讨了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在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上的特点,认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大革命时期,以形成其基本框架为特征;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将孙中山三民主义具体化为特征。前一时期,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内容主要...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烈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英勇战士。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过去长时期很少有人研究他的政治思想。为了认识邓演达在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功绩,为了总结经验教训,现仅就邓演达关于土地问题的主张进行初步的研究,请学术界同人指正。邓演达非常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他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看作是中国革命中的两个最大的问题,而“土地问题可算是我们的中心问题的中心问题,是我们党的最重要的一种工作”,因为“土地问题解决了,才算是农民问题解决了”,“土地问题若果不能解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革命后期农民土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和基本任务之一。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问题已有一定深度的理论分析,对农民土地问题也在一定意义上进行了酝酿。然而,到大革命后期,农民运动已发展到强烈要求土地的高潮时期,却没有去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本文试就大革命后期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原因以及这些原因同共产国际的关系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在继承孙中山三民主义理论上的特点,认为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可分为两个时期:大革命时期,以形成其基本框架为特征;大革命失败以后,以将孙中山三民主义具体化为特征。前一时期,邓演达三民主义思想内容主要体现在阐发三民主义整体观,以“耕者有其田”为中心的民生主义和注重农民民权的民权主义思想上;后一时期,主要体现在以民族革命为内容的民族主义,以平民政权建立为中心的民权主义和以社会主义经济为发展方向的民生主义思想上。两个时期的思想内容基本相通,而民生主义思想在后期与孙中山更加接近。上述内容决定了他在继承三民主义方面与戴季陶、胡汉民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邓演达关于政党建设的思想,集中在北伐后期和临时行动委员会创建时期。他针对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内出现的突出矛盾,提出了统一党的理论、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和权力机关、恢复党权、树立党的权威的思想。大革命失败后,他积极筹组新党,以民权主义为重心、重视农民问题,将三民主义发展为平民革命理论。邓演达以平民革命理论为纲领、以军事抗争为革命路径、以代表和实现广大平民群众利益为己任、以社会主义为归宿的政党建设思想,对早期农工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禹康 《中华魂》2013,(9):42-44
邓演达这位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作为孙中山身边的亲信,国民党的要员,却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交往密切。他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促进国共合作,在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北伐战争期间,通过汹涌澎湃的农民运动,他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对农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并从青年时代起受到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成为民主革命家,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尤其在中国农民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主张。第一,邓演达指出农民问题就是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有关农民的思考具有恒常意义。20世纪初,就农民问题理论之演进路向来看,邓演达是个特殊人物,但是,近年来他的理论贡献似乎被世人淡忘。从农民与革命、与土地、与武装三个核心命题来梳理他的思想历程,理析他与孙中山理论的逻辑关系,从而揭示邓演达之思想的轨迹和理论特点。  相似文献   

11.
国民大革命时期尤其是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左派著名领袖邓演达继承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同时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特别是欧洲的经验,既对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又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邓演达的教育思想亦即平民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位民主革命家亟欲改造近代中国不合理与落后的教育制度、推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振兴中华民族教育的伟大抱负。邓演达平民教育思想是邓演达平民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属于新民主主义教育范畴,虽有不足之处,但其积极因素占主导地位,其中许多主张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教育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大革命失败到邓演达先生牺牲时为止,邓演达在反蒋斗争和组建第三党的过程中,与中共分道扬镳,在有关民主革命理论和政治主张上与中共有着多方面的矛盾冲突,并互相公开批评,争论也为之激烈.为此,本文拟就邓演达与中共之间的矛盾的根源作一些探索,以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学术界对大革命后邓演达处理与中共关系态度的若干种评价,一一加以评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当时邓演达坚持革命的三民主义的主张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独裁统治而进行不懈的斗争,同时从理论上、思想上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以及其脱离中国国情的"资产阶级性民权革命纲领"予以批评,这就是邓演达与中共的矛盾冲突的历史实质.  相似文献   

14.
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提出了平民政权理论,该理论有什么进步意义,有何局限性,本文试图对此谈点看法。 一 大革命失败后,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民党建立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南京政权,对内实行独裁专政,剥夺人民民主权利;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能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了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国共两党的阶级性质决定了双方的土地政策有所不同。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双方在如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方面时而合作,时而斗争,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双方的分歧是无法弥合的。这就注定了国共两党不可能在合作的条件下完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本文试对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全貌。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对农民问题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对中国农民问题在理论上有重要建树:较早论证了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将农民要求解放土地的呼声与国民革命的成败联系在一起,而给予充分肯定;热情赞扬农民推翻乡封建政权、建立自己革命武装的行动;认为对农民运动的态度,是真革命、假革命。不革命、反革命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7.
国民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外交思想,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争取中华民族完全获得解放并努力“促成世界大同的实现”,为此主张“一定要唤起并组织广大的民众”“使其觉悟的参加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在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联合“平等待我的革命势力及民族”即苏联和“被压迫民族的势力”,并且强调在同帝国主义列强进行斗争时要注意外交策略,充分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总体上来说,邓演达的外交主张不仅对日后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外交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而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建设过程中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邓演达的确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同时表明邓演达外交思想在近代中国外交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当然,邓演达在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外交思想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但其积极方面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发起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为捍卫已经获得的革命果实,农民积极投身革命,所以尽管国民党屡次围剿,根据地却始终没有被完全消灭.面对中共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国民党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其效果又如何呢?从在南京建立政权开始,国民党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法令.认1927年到1929年,继续实行大革命期间提出的减租法令,酝酿制定《土地法》,并于1930年6月30日正式向全国公布.30年代在实行减租的同时,又相继公布了其它土地法令…  相似文献   

19.
《邓演达与农工党》是一本很权威的邓演达研究新成果。全书根据翔实的资料,全面阐述邓演达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创始人和领袖,农民问题的思想家和农民运动的支持者,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中国共产党人亲密的战友和可贵的诤友。读完全书,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的由来及深刻内涵定会有历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七年武汉政府时期是农民运动的高涨时期,同时也是农民运动备受责难时期,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这一时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