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西方文学领域中,很多作品都描述出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数千年男性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让我们从女性的形象出发,来重新评估西方文学史的价值,从而为我们重新阐释西方文学开创了一条崭新的渠道.因此,文章将重新审视西方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让长期处于男性文化观念压抑之下的社会对女性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界定,从而树立了西方文学中的女性意识,这是女性解放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有利于通过这种超越性的女性意识来推进人类精神的深层次发展与提高,实现真正的两性平等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文、武是中国古代男性气质的核心,是男性气质的重要体现。宋明话本小说中的男性气质书写呈现出了明显的偏重性、阶段性,实为一个持续构建的动态过程,与不同阶段的文化形态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联;而女性气质书写乃至女性形象塑造则更进一步地受制于男性意愿,在相当程度上实为基于某种男性需求而对当时的男性气质、男性形象所做的有益补充,是为男性意愿下的进一步"被书写"。受制于文化形态的男性气质书写、男性形象塑造与进一步受制于男性需求的女性气质书写、女性形象塑造彼此搭配进而构成了这一时期文本表现中具有代表性的两性关系模式,并在两性关系的构建上体现出了这一时期的文化选择与男性意愿。  相似文献   

3.
荒野是女性处境的隐喻,荒野是女性抗争的隐喻.双性同体作为女性主义中的重要概念,指出了每个人都兼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而其最佳状态就是这两种气质达到平衡;这一概念应用到社会中不是为了使女性压倒男性,而是要使两种性别和谐相处,达到一种平衡境界.解读<愤怒的葡萄>中的荒野与丰饶的隐喻及双性同体概念有助于深刻理解作品精髓.  相似文献   

4.
马基雅维利和卢梭这两位优秀的政治思想家不仅曾经名声显赫,如今仍然炙手可热,解读这两位大师著作的文献汗牛充栋.但是,所有研究者不得不承认,这两位充满魅力的思想巨人对女人的态度令人不敢恭维.无论是责难他们歧视女性,还是分析这两人对女性"大不敬"的社会--历史原因,两人都见证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政治毕竟还是男性主导的事情,在公民社会中,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  相似文献   

5.
<伤逝>、<倪焕之>有一种明显的男性视阈,在爱和事业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中,女性与其生理、心理相关联的生活态度与作为,都被男性主人公视作变为粗俗庸俗的表现;在男性视阈中显示出一种男女的不平等,也展现出男主人公自私利己的一面.女性形象从天使向妖妇转变的趋势,多少隐藏着男性父权制社会观念对女性的苛求与歪曲.  相似文献   

6.
以女性为主要审美对象的宋词,对女性给予了特别关注,冲破了以男性为表现主题的惯例,显示了一定的进步性.但其中的男性词人由于受到男权社会文化语境性别立场的影响和性别上的隔膜,他们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无论是对才貌俱佳的女性的外在形态描写,还是对性弱情怨的女性内在品质的熔铸,立足点都是为了满足男性生理、心理追求而忽视女性的主体意识,流露出词人男权意识的传统积淀.  相似文献   

7.
茨威格作为男性作家从女性的视角来写<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无疑展现了茨威格对女性的关注.用女性主义批评从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实和女性传统观念两个方面来解读,不难看出,作家在文本中显现出男女极不平等的爱情观,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女性的同情和尊重.同时也揭示了女性的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歌中女性出现的频率较高,而杜甫诗歌中女性出现的频率却相对较低.李白在诗中描写女性时,主要是表达对女性的思慕与渴求,这正是男权社会里,男性将女性抽象化为审美客体甚至欲望化玩物而用以满足男性缺失情感的一种体现,而杜甫则将女性投放到了现实生活的大时代背景上,从人性的角度,将女性作为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主观美化的抽象喻指来抒写,对女性进行了新的诠释,折射出男女平等的一线曙光.二人在女性题材的写作上表现出从喻指到写实、从飘逸到沉郁、从渴求到礼赞三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古典叙事一般以男性为权威,不存在女性叙事权威范式.随着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在小说叙事层面越来越主张女性叙述权威的建构.小说《时时刻刻》作为女性叙事话语权建构的典型案例,对女性叙事权威建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研究以《时时刻刻》为例,从叙事声音、自由间接言语及消极情节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女性叙事建构逻辑,为新时代小说中女性叙事权威的铺陈提供了系统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0.
女权运动是最具潜力的激进政治运动,它超越、否定资本主义价值观与男性特征,以女性价值观为主导,强调女性及女性特征具的重要作用.马尔库塞关于女权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他对西方女权运动等当代世界重大现实问题思考的结果,也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对社会主义进行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认识女性处境以及女性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兵力的征调就成为战争进行的重要任务之一,人口调查及其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壮丁调查是兵役工作的基础,国民政府在30年代初期建立的保甲成为户籍调查和人事登记的主要承担者,也是壮丁征调的主要执行者,国民政府为获得真实的壮丁人数和保证壮丁征集抽签的公平,不断针对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规和办法。八年间共征壮丁1 405万人。然而在壮丁征集的过程中,由于保甲长对户籍调查的漠视、壮丁征集过程中的强征行为以及民众对兵役存在的恐惧心理,都使壮丁征集过程充满了舞弊和不公正。  相似文献   

12.
王青 《齐鲁学刊》2007,(1):17-22
春秋时期鲁国施氏是为数众多的中、下等贵族的代表。它在鲁国政治中与高层贵族有矛盾也有联合。施氏治家谨严,守家以礼,慎言慎行,故而家世绵延很久。施氏家族的“施伯”更是值得注意的人物,他对鲁庄公的影响很大。上博简《曹沫之陈》所载其对天命的看法应当是春秋时期鲁国乃至各国贤大夫的共识,对于认识相关儒家思想的渊源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年谱长编>和<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两种重要年谱都认为梁启超和胡适的初次见面是在1918年11月23日,这一说法被许多论著沿用.其实,此说有误.1918年底梁启超因参与北京政府出席巴黎和会的讨论,同时筹备私人赴欧考察事宜,致使未能与胡适在11月23日如期会面,直到梁启超从欧洲回来以后,1920年3月21日两人才在林长民的家中第一次正式见面.这两位知识界领袖的初晤颇具象征意义,透露了后五@四时期社会思潮及新知识分子群体演变的某些迹象.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类建构资源活动的根本要求是合理性。需要的合理尺度 ,节约资源 ,以人为本是当代人类建构资源活动三个极其重要的终极合理性原则。需要的合理尺度 ,只有从社会发展的必然、实现需要的能力的可行性才能得到确定。节约资源 ,来自人类存在的理性和社会特征。以人为本 ,则是当今人类建构人力资源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庄子作为战国时代伟大的哲学家,面对险恶的社会现实为疾苦的百姓提供了明哲保身的救世之道——庄子的处世哲学。《人间世》就是集中探讨人如何在社会中相处和生活的哲学论文。本文通过解读《人间世》来分析和探究庄子“心斋”、“顺物无己”和“无用之大用”的处世之道。庄子的处世之道,在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时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所以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汲取。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体系与社区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信息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中外有识之士的共同看法。终身教育体系具有强烈的现代性特质 ,即开放性、超前性、包容性。社区教育顺天时、合地利、迎人和 ,是未来人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重要形式 ,是各种教育形式相互联系的纽带 ,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区教育必然在未来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08,21(5):69-74
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制度文明,制度文明的道德立法原理乃是平等。人类追求平等的历程,表征为不断创建新的制度文明的历程;反之,人类创建制度文明的历程,同样是不懈探索平等生存发展的历程。平等的观念、思想来源于自然,萌生于人类前文明时期;国家诞生之后,这种自然平等观念、思想演变为等级式平等的制度立法原理;近代革命以来,人类中心主义的人人平等思想,成为现代人类制度的道德立法原理。人本中心论的人人平等的制度文明,从根本上忽视了自然权利、万物生命权利的平等这一存在事实,把人类引上片面征服和掠夺的道路,导致了人与自然之生态链的断裂。当代制度文明应该建立在物权与人权普遍平等的基础上。物权和人权普遍平等,构成了当代人类制度文明创建的道德立法原理。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last 40 years, imprisonment has become a common stage in the life-course for low-skilled and minority men, with implications not only for inequality among adult men but also for inequality more broadly. Unfortunately, all research documenting how increases in imprisonment have transformed the life-course of poor, minority men has neglected to estimate how much time black and white men on average spend imprisoned or marked as an ex-prisoner. In this article, we fill this gap by using multistate life tables to estimate what share of their working lives (18–64) black and white men will spend imprisoned and marked as ex-prisoners. Our estimates imply that white men spend on average 0.33 years of their working lives imprisoned and 2.31 years marked, while black men spend on average 1.79 years of their working lives imprisoned and 11.14 years marked. This implies that black men spend on average one-third of their working lives either imprisoned or having been freed but marked by the penal system. For the 32.2% of black men who ever experience imprisonment (Bonczar, 2003), moreover, these estimates imply that they spend on average 5.56 years imprisoned, corresponding to 13.4% of their working lives. Taken together, these findings imply a dramatic reorientation of the life course for black men, as one-third of the black male population will spend one-seventh of their working life in prison.  相似文献   

19.
贾熟村 《河北学刊》2004,24(5):155-160
太平军在早年 ,分别男营女营 ,实行圣库制度 ,纪律严明 ,战斗力甚强。后来 ,成员日益复杂 ,粮食供应困难 ,男女混杂 ,纪律日坏。太平军兵由将招 ,饷由将筹 ,形成以家族为核心、以同乡为外围的大大小小的集团 ,较清军的绿营兵有较强的战斗力。久而久之 ,其弊端也突出显现 ,各集团之间互争雄长 ,互相仇杀 ,损失惨重 ,成了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Using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data on the employed, we assess the effects of gender as well as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 and gender on family leave taking post-FMLA. We find that White men are significantly less likely to take family leaves than White women and men and women of color. Although men across race are less likely to take leaves for newborns, they are almost as likely as women to take leaves for seriously ill children and parents and as likely to take leaves for spouses. Men, regardless of race, tend to take shorter leaves than women. Our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leave policy: the broadening of family leaves beyond parental leaves reduces inequality in likelihood of leave; the introduction of leaves for routine family demands probably does little to reduce gender inequality; unpaid leaves mandated by the FMLA may sustain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