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除了在描述心理学中揭示的作为体验复合的经验自我外,胡塞尔在其先验现象学中还揭示了其他类型的自我:作为关系极点的纯粹自我、实显性自我和习性自我、原—自我以及前—自我。这些先验现象学的自我形态在现象学的时间性中都拥有各自的实事基础:单纯就其形式相位而被考察的双重意向性、横意向性、纵意向性与具体当下、涌流—持立的活的当下的原融合以及印象性的原同时性。据此,胡塞尔为自我问题的当下讨论构筑了一个全新且稳固的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在静态现象学中专注于平面结构的分析模式,确立了自我相对于意识相关项的优先性,但缺少对时间维度的考察.当胡塞尔把时间问题作为重点引入思考后,由静态现象学转变为发生现象学就成为必然,发生现象学考察的是自我必然发生的纵向历史结构,相对于静态现象学,发生现象学更基础和复杂,这种深化是胡塞尔为追求理论自明性必然导致的结果.尽管如此,这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作用和适用范围,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3.
对于自我问题的思考与胡塞尔对现象学的自身反思相伴,可以说,自我观念的演变标志着现象学运思的进程。胡塞尔的自我观念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进而从纯粹性到习性的发展过程。他在《观念I》中对纯粹自我的反思,暴露出纯粹自我观念在现象学上的理论困境,而纯粹自我观念在《观念I》以后的演进,则凸显出习性自我观念形成的必然性。习性自我观念的开显构成胡塞尔从前期的静态现象学向后期的发生现象学转变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论米歇·昂利的生命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歇·昂利在发展新的生命现象学的过程中,改造了胡塞尔以意向性为基础的现象学,强调现象学不能把现象当成研究对象,而是要在生命本身中探索作为现象呈现的本体论基础的纯粹显现,深入探索双重地发生于人的肉体和精神内部的最原始显现的自我现象化过程,集中揭示内在性、超越性及其在生命现象中的呈现原过程,建构一个新型的资料现象学和非意向性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5.
他者问题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热点问题.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在其代表作《知觉现象学》中,以知觉为出发点,以身体主体为核心,从自我的时间性存在、领会他者存在的过程、承认他者意识的可能性与途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讨.本文力图考察其具体论述,比较其与相关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并作出评论.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通过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的方法所阐发的 “纯粹现象学的理念”,可视为传统的 “纯粹性”理念的现代回响。在发生现象学阶段,这两种方法虽然得到了完善,但在自我之本质问题 上陷入困境,因此,“纯粹性”在发生现象学中面临危机。本文首先以哲学史上 “纯粹性”的两种代 表形态 (柏拉图和黑格尔)作为背景,其次考察了现象学对 “纯粹性”的阐述,最后揭示了发生现 象学为何在自我课题上引发了 “纯粹性”理念的危机。  相似文献   

7.
在施泰因早期的同感现象学中,有关"个体"的现象学构造构成其现象学的核心主题之一。所谓"个体"的现象学构造,意味着在现象学的意向性的相关性中对"个体一般"或"个体自我一般"的现象学意义的阐明。施泰因将个体一般或个体自我、它的躯体以及心灵、作为自然发生的心理之物,以及因果的联系乃至一个交互主体地构造起来的实在世界等都归属于"自然",一门"自然之现象学"则展示了这些客体是如何在意识中被构造的,它为自然科学的发生提供了澄清性的阐明。而正是在宽泛意义上的"同感"行为中,个体以及外部世界得以构造,这样的"同感"构成了人们"观""自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评罗杰斯现象学的人格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罗杰斯现象学人格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了他的现象学人格理论的核心——自我理论和心理治疗的关系。自我理论既产生于心理冶疗实践,又是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罗杰斯现象学人格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他主张人是积极向上的,并能在适合社会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推动个体行动,以达到理想的目标。其消极意义则在于罗杰斯忽略了社会生活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片面地强调主观经验决定人的行为,结果,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萨特的早期文献为依据,探讨了萨特思想得以形成的基础和过程.年青萨特通过研读胡塞尔的现象学,澄清了胡塞尔现象学与康德哲学在主体课题上的重要分野;进而又通过对胡塞尔的超越论的自我思想的批判,推进了早期胡塞尔的非观念论现象学的进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非自我论的意识概念,从而为他后来的存在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现象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芬克在《第六笛卡尔式沉思》中尝试将思辨哲学的要素引入现象学,同时借助现象学意义上的“绝对者”概念,描绘先验现象学的完整图景。一方面,绝对者作为现象学观察者,通过揭示先验主体性的世界构造进程和自身的先验处境,实现自我展开和自我认识;另一方面,绝对者也在描述现象学分析中不断触及直观被给予性的边界,并尝试通过建构现象学突破描述现象学的方法论限制。尽管芬克引入了思辨要素,但他并非在传统形而上学的意义上使用辩证法,而是仅用作展示性方法,同时严格依照发生现象学分析提供的法则和现象的本质必然性进行现象学建构。通过对于绝对者概念的阐释,芬克最终在先验现象学的框架内使描述现象学和建构现象学、先验唯心论与先验宇宙论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1.
胡塞尔的现象学由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多变性常常令人不易理解。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进行审视,是把握他的思想脉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进行了分析:第一,现象学的总体特征是思维的直观性,追求“面对实事本身”;第二,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反对自然主义和心理主义,坚持一种观念主义的立场;第三,意向性是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概念,澄清意向性的三结构:自我、意向对象、意向活动,有助于深入理解整个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梅罗-庞蒂在各个时期对胡塞尔现象学的读解,力图揭示他是如何走出胡塞尔有关"他我"(l'alter ego)的困境,而把主体间的世界界定为"肉体"(la chair),其中我与他人相互开放、相互交织;这对于理解他的知觉现象学和肉体本体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是其独创的现象学方法的创新成果,但也受到了各种批评,米歇尔·亨利批评它是一种外在性哲学,没有现象性的彻底化。这表现在现象学中的现象与自我都是在一种外在的距离中被把握的,丧失了内在性。进一步的考查发现,胡塞尔现象学的外在性来自其意识结构的二元性和自我意识的反思化;此二者又源自觉知("知")的关系模式。然而,研究表明,"知"(觉知)并不是关系范畴,其意义是"明",也即是现象的"自显示"。由此可反回现象和自我的内在性。  相似文献   

14.
道德自我在丰富的交往和社会性生活中确证和实现自我价值。恰当处理和协调他人与自我之间关系,是道德自我价值外向推展和实践的基本途径。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推己及人,求取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现实生活中人我关系的基本交往模式。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费尔巴哈的“我-你”关系论以及现象学视域中的“他者”理论,都是对人我关系价值的合理解释。当代社会人我关系中道德自我的外向推展价值体现在:人我之间和谐与相互尊重,交往中的情理结合,弘扬人道主义博爱。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是当代重要的学术运动和学术方法。现象学家都高度重视自然科学对现象学的启示作用。量子力学是当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前沿。量子力学对现象学的若干重要概念,如现象、直观、微观现象本身、自我、客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概念的意义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展。量子现象必须借助科学仪器来实现直观。电子本身必须用科学语言——概率幅——描述。仅根据自我的原初性,是不可能构建出外部的客观世界。自然科学所依据的客体、实体等,通过现象学的还原之后,仍然以意向性对象存在于意识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基于对马克斯·韦伯的社会行动理论有许多不满意,阿弗莱德·舒茨开始用现象学的方法进行社会学的研究.但他不是从事具体的微观社会现象分析,而是建立了一种现象学的社会学本体论.在他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一书中,舒茨细致人微地从韦伯的"行动"概念出发,对行动与行为、意向与意义、动机与理解、情境与自我等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他所提出的目的动机与原因动机、面对面关系、同时代人世界、汝取向、他人取向、隐匿化等概念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对外部事件还是对自我的把握,理解至关紧要。现象主义和心理主义过分强调"内知觉",从而有陷入"唯我论"的危险;现象学讲究"移情"和"亲知",但如果这些都脱离了外部世界,理解也必然是一种空谈和幻想。当胡塞尔最终祭出"主体间性"和"生活世界"的理念时,实际上他已看出"意向性"和"回到事实本身"的艰难,也更加明确了理解的复杂性和相关性。维特根斯坦通过摒弃私人语言和转入日常生活语言研究,用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forms of life)阐释了这一难度,同时他也在新的立场和维度上解释了理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教育应该赋予学生人生力量。人格结构是承载人生力量的载体。中外文化史上六种影响较大的人格模型 ,至今仍然具有各自的教育学意义。将这六种模型进行抽象 ,可以建立当今大学生的“三我”人格模型 ,即由“肉体自我、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构成的三位一体的大学生人格结构。要有效赋予学生人生力量 ,需科学应对这“三个自我”的各自特征 ,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 ,匹配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这个前提下 ,改善或重建我国大学的基本课程和培养模式 ,使学生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青少年期的中心发展任务。自E.Erikson提出自我同一性概念之后,已有大量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主要包括概念解析、测量方法和相关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西方有关自我同一性的研究的影响,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的把握等。  相似文献   

20.
“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已成为当代欧洲思想界的一个热点,对哲学的这种理解和实践与20世纪的现象学运动密不可分。无论是胡塞尔的生活世界,还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分析,都是以关怀人类生存、合理安顿人与世界的关系为根本动机的。现象学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倒置、对在场和缺席关系的倒置、对确定性和可能性的倒置、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倒置,为生活艺术哲学做了充分的理论奠基,由此出发,生活艺术哲学在哲学实践、审美泛化等向度上得到了发展。现象学的“小零钱”精神、“前科学”立场、关注意义构建、重回古典哲学的精神和实践,都成为生活艺术哲学的基本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