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战后美国在推行“全球战略”和“欧洲中心战略”的进程中,奉行积极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政策,十分关注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每一重要时期。就欧洲自身的发展历程看,从舒曼计划的启动到《罗马条约》的签订建立欧共体(EC),这都标志着一体化进入了重要发展期,美国都给予密切关注。本文着重述评美国50年代后期始,在推行欧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及其基本的政策态度。  相似文献   

2.
肯尼迪政府确立了支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的政策。肯尼迪政府的政策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既支持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又对英国的加入提出了条件。政策的双重性源于美英两国战略的差异。这一双重性的政策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标志着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由“支持欧洲大陆一体化”转向“支持大西洋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由“相对无条件支持”转向“有条件支持”,政策反映了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政策的趋向。  相似文献   

3.
法国各主要政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是一个多党制的国家。左右法国政治生活的法国社会党、保卫共和联盟、法国民主联盟和法国共产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 ,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法国政府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战后法国社会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经历了积极推动西欧联合、政策上的暖昧和积极支持欧洲联盟进一步深化三个时期。保卫共和联盟一贯支持西欧的联合 ,但在西欧联合的发展方向及具体政策上 ,在戴高乐时期和希拉克有所不同。法国民主联盟的三个政党都拥护和积极推进欧洲一体化。法国共产党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前后可以 196 2年为界 ,分为完全反对时期和有选择地批判时期。法国各主要政党在欧洲一体化上的具体政策的分歧 ,源于“联邦”与“邦联”之争 ,即欧洲是主权国家的联合 ,还是超国家的联合  相似文献   

4.
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导致美国国家利益重心发生变化,美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面临调整的需要.冷战后,因一体化而日益强大的欧盟与美国在众多领域发生利益冲突,美欧矛盾的激化促使美国加快其对欧战略调整的步伐.伊拉克危机的爆发最终导致美国对欧洲一体化分化、防范加限制的"新欧洲"战略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法德两国一直被人们视为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轴心.法德轴心的形成同美国的调节和促进分不开.美国从全球战略及自身利益出发,一开始就支持欧洲一体化的过程.调节法德矛盾,促进法德和解,重新武装德国,支持德国经济复兴等是美国支持欧洲早期一体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乔治·H·W 布什政府执政时期,恰值冷战行将结束进入欧盟时期.美国把对“欧洲战略”中的欧洲一体化政策进行了调整,这样美国对欧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试从政治、经济及货币等几方面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7.
欧洲一体化是二战后欧洲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和自身利益的考虑出发。在总体上支持这一进程。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欧盟为主体的欧洲一体化随之深入发展,这使美国不得不及时调整对欧政策,以维护其在欧洲的主导权地位。  相似文献   

8.
欧盟在全球一体化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当代世界现存地区一体化组织中成立时间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对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欧盟在政治一体化方面的进展对于振兴欧洲、维护欧洲和世界和平起了重大作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地区开发基金政策促进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协调发展。欧盟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对后者的经济援助,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战后欧盟地区性民族主义即聚合型民族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并将对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欧洲防务一体化是欧盟的诞生初衷与长期追求目标。然而,无论是二战后的欧洲防务共同体还是当前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都无法达到欧洲防务一体化的预期,英国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由于特殊历史渊源,英国对欧洲防务一体化始终持保留态度。冷战后英国对欧洲防务一体化政策经历了从"双重遏制"到"恶意忽视"的一系列调整,对其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现在英国与欧盟即将分道扬镳,欧洲防务一体化能否因此取得突破性进展?本文认为,英国退欧意味着欧盟外部影响力的缩减和内部共识基础的弱化,这对于欧洲防务一体化来说并非利好消息而是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0.
成立于 1 949年的欧洲委员会是在战后初期欧洲统一运动的推动下形成的 ,但它又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产物。英国工党政府初则对欧洲统一运动态度冷淡 ,继则反对建立具有超国家倾向的欧洲议会的建议。在欧洲联合的大势所趋下 ,在美国的压力下 ,英国提出并实施建立欧洲政治磋商组织———欧洲委员会的计划 ,将欧洲联合纳入自己的政策轨道 ,即支持欧洲的政府间合作 ,以巩固自己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反对让渡主权的一体化联合 ,以维持自己与英联邦和美国的特殊关系。英国 1 950年以后对待西欧一体化的态度正是基于同一政策。  相似文献   

11.
1801-1814年是美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外交事件,不仅对华盛顿提出的中立外交政策提出新的挑战,而且使美国对外关系发展的重点逐渐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取,此后,美国逐渐走上了向外扩张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伊拉克农业贸易政策论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美国解密国家安全档案,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伊拉克的外交政策的转变,以及美国对伊拉克实行的农产品贷款担保计划的考察,可以看到新形势下的美伊外交关系与美国战略重心的改变.农产品贷款担保计划其实质是美国对伊外交绥靖政策的具体执行,其一方面挽救了美国国内存在的农产品过剩危机,并使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润;另一方面通过该政策的实行保障了美国在海湾地区的战略利益,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美国的务实主义外交政策本质.  相似文献   

13.
冷战结束后,布什政府提出美洲事业倡议,倡议以贸易、投资和债务为支柱,表明美国对拉美的政策重点由安全转向经济,由援助转向贸易,由不支持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到主动领导美洲经济一体化,美拉关系也由冲突为主转向趋向合作。美洲倡议服从于美国一体两翼的战略需要,表明美洲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之中。美洲倡议是美国面对冷战后国际形势、美国国内形势及拉美形势所做的积极主动的战略调整,标志着美国对拉美的政策由门罗主义式的势力范围的封闭政策转向门户开放式的开放政策,奠定了冷战后美国对拉美关系的大体框架。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绿卡政策、英国的新技术移民政策和法国的"优秀人才居留证"政策,被看作是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的欧洲民族国家、特别是西欧国家,实施国际人才战略、提高本国经济和技术创新活力的重要社会政策。欧洲国家的技术移民政策与以往的移民政策相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全球技术移民。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若与作为传统移民国家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相比,其对全球技术移民的吸引力远逊于美国。作为亚洲传统的民族国家——中国,当借鉴欧洲国家和美国的技术移民政策的成功经验,制定、完善和实施中国的技术移民政策和国际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15.
自欧洲一体化启动以来,欧洲一体化的传统解释路径联邦主义和新功能主义就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欧洲共同对外政策提出了自己的理解,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提出之后,对欧盟对外政策的理论争论也超越了联邦主义和新功能主义等解释欧洲一体化的传统理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也越来越多地关注欧盟的对外政策,对欧洲对外政策不同的理论解释相互碰撞推动了人们对欧洲对外政策的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约翰逊执政时期表面上美国对华仍然推行传统的遏制和封锁政策,但是实际上随着新的国内外局势的变动,美国原有对华政策的公共观念的一致性遭到破坏.要求改变对华政策的思想逐渐成为主流,而约翰逊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对华政策,特别是“遏制但不孤立政策”的提出,正是美国试图改变对华政策的一种努力。尽管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在行动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但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重大调整做了思想和政策的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7.
1949-1954年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是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对华经济遏制政策的顺利实施 ,美国对中国的南方门户———香港也实行了严厉的贸易管制 ,企图控制这条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唯一通道。 194 9— 1954年间 ,受美国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变化的影响 ,美国对香港的经济防卫政策经历了由削弱其转运作用到对其实行许可证管制的发展过程。这种演变表明 ,新中国成立后 ,香港已成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8.
论约翰逊政府时期美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的微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60年代是美中关系处于激烈对抗的时期,美国一方面通过越南战争来遏制共产主义、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又努力避免与中国直接交战.为了解决对华政策的矛盾性,约翰逊政府提出了"遏制但不孤立"的对华政策,试图通过放宽对华贸易禁运政策来缓和对华关系.虽然最后约翰逊政府任内对华政策没有根本的变化,但是它却为尼克松政府实现美中关系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程早霞 《国际论坛》2011,(5):38-42,80
美国的西藏政策是随着美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华政策的变化而演变的。新中国成立以前美国承认中国政府对西藏的主权,只是到了冷战时代,美国将西藏置于其全球反共产主义的棋盘后才开始考虑承认西藏分裂势力的独立主张,这在1959年达赖叛逃国外后达到顶峰,美国曾一度考虑承认西藏独立。但美国政府却终于没能公开承认西藏为一个独立国家,原因是这不符合中国西藏历史发展的真实轨迹,自然也得不到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  相似文献   

20.
法、德、俄等欧洲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此现象引起了国际政治学界和政策界的关注。美国部分学者依据所谓的“软”制衡理论,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阐释、分析这一现象,并得出这种反对具有“制衡”性质的结论。本文针对这一结论,仍从反对形式和动因两个方面来考察欧洲有关国家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一现象,但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反对不是制衡,而是传统的外交摩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