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族”)。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  相似文献   

2.
东夷是新石器时代以后我国东南地区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楚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势力最强大的民族,岭南越族是百越的组成部分。南越族留给后人最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是今天流行在岭南地区的粤语。粤语是汉语在岭南地区的三大方言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闽语与客家语),是古越语与古东夷语、古楚语及古汉语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地方语言。在今天粤语的一些词汇、读音以及岭南的民俗之中,可以找到东夷与楚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一直是不平衡的。少数民族地区一般都落后于汉族地区,如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西汉前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越人实行了“和辑百越”的政策。一、“和辑百越”政策的具体内容古越人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汉水以南的广大地区。早在商周时期,这里的越人部落就已与中原王朝发生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西汉建立后,为了处理好和周边少数民族的  相似文献   

4.
赵炳林 《民族学刊》2021,12(8):93-103, 130
唐朝时期的岭南是俚僚等百越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唐朝在消灭伪梁、伪楚两大割据政权和地方叛乱势力后,恢复了对岭南民族地区的有效统治。唐朝在岭南推行了诸如均田制、租庸调制、屯耕、修浚交通水利设施、整饬外贸秩序等措施,促进了岭南的整体开发和快速发展。唐代岭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岭北中原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即便在岭南地区,各区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5.
古代的岭南,大致包括今广东、广西以及印度支那半岛这一区域。从战国以来,史家多将此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据文献考证,沿袭史文记载,将岭南的古代居民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发现及研究的逐步深入,我们认为先秦两汉时期岭南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可明显地分为两大系统,它们应属于不同的民族集团。它们具体地表明了先秦两汉的岭南人,并非是清一色的越人。下面我们试将这两类不同内涵的考古学文化与史书中的有关记载联系分析,探讨其归属。谬讹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试论马援对古代民族地区的贡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史实客观地论述了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古代民族地区的重要建树:治陇6年,镇抚边众,开渠引水,郡中乐业,开创了安抚少数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并与之和睦相处的羁縻政策,为后世封建民族羁縻制度的形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经略岭南3年,百越民众“奉行马将军故事”,马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法律形式巩固自己斗争成果的将军,有力地推动了岭南百越地区郡县制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为岭南地区社会进步和民族和谐,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布依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大约在战国时期(公元前476——221年),古越人在五岭以南建立了静多大小部落联盟,这些部落联盟被泛称为“百越”。从现在布依族分布的地区来看,布依族很可能是从“百越”中的“骆越”这一支发展起来的。汉以后,岭南地区继“越”之后出现了“僚”人。隋书地理志里有“俚僚贵铜鼓,岭南二十五郡处处有之”的记载。由于布依族分布在岭南地区,直到目前很多村寨之中  相似文献   

8.
<正> 骆越民族的族源及族属问题是百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世纪20年代以来所出土的大量考古资料,为此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与实证。战国以来,在涉及岭南的古籍中,史家多将这一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相沿承袭,将岭南民族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积累及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骆越虽有“越”称而并非越人,从族源上考察,他们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濮僚系统民族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我们认  相似文献   

9.
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其中93.7%的人口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古学、民族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壮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是古代“百越”民族(主要是西瓯、骆越)的后裔,壮族及其先民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已有5万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壮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壮药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南民族大学项目组在刘向明教授的带领下,深入广西地区,对壮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湖南的先秦文化及民族,很多专家学者据历史文献和实物资料,论证为“越文化”,属越民族。越民族是我国古代三大民族之一,分布于东南、西南广大地区,支系甚多,有“句吴”、“于越”“杨越”、“闽越”、“南越”、“东瓯”、“西瓯”和“骆越”等等。湖南先秦文化究竟属于越民族的哪一支系呢?笔者就目前的考古资料分析,认为其与百越中的“西瓯”关系较为密切,应属西瓯一系。以下试从两个方面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秦始皇经略岭南越人地区,前后共十三年(公元前222年至前210年),其中前九年,系为用兵岭南并在该地区设置郡县制度,后四年,系为巩固新建立的封建地方政权。秦始皇经略岭南越人地区,是百越民族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下列是这一事件的述议。  相似文献   

12.
一、岭南越族诸称关于岭南古代居民的族称,见于史载的,先秦及秦汉之际,有百越、扬越、外越、陆梁、西瓯、骆越、瓯骆等名称;东汉一代,又有乌浒、俚、僚等称谓。此等名称,其各自的含义如何,彼此间又有什么关系,诚为研究岭南地方史、民族史之一课题。 1、百越历史文献中,“百越”一名,颇多歧义。“秦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挽首系颈,委命下吏。”此百越所指,显系岭南越人。罗泌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林蔚文研究员的新著《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全书36万字,分为百越民族历史概述;人口、土地与社会形态;原始宗教与图腾神灵信仰;社会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和百越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影响等六章。书中还配有几十幅插图和照片。这是作者继2003年出版《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之后的又一部研究百越民族历史文化的力作,值得祝贺。 30多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的研究逐渐走向深层次,《中国百越民族社会与文化》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下脱颖而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作者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种文献及文物资料, 结合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有关资料,通过对涵盖于今中国南方广大地区以及越南等地的百越民族历史文化遗  相似文献   

14.
秦汉时期岭南的郡县——兼论岭南土司制度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区设置郡县,肇始于秦,巩固于汉。研究秦汉时期岭南的郡县及其特点,及其此后的发展演变,对于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岭南地方沿革史和岭南土司制度的渊源是有裨益的。 (一) 秦汉时期的岭南,又称岭外或峤南,指今两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和中部。先秦时期,岭南分布众多土著族团,这些族团绝大部分属于百越系统。他们分为文化特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四支。在今粤东、粤中的一支较为进步,已进入奴隶制社  相似文献   

15.
谈先秦荆楚、百越民族的葬制郭伟民先秦时期,在南中国辽阔的地域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民族群体。其中,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地区主要有荆楚和百越两支民族及其内部的若干分支。这些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轨迹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对岭南文化形成的探讨,应从既包括儒家学术文化,也包括土著民俗文化的大文化观出发.岭南原始文化出现雏形当于母系氏族社会;但渐趋成熟则在夏商周,全面确立在春秋战国时,比中原稍晚.秦统一中国后,岭南土著民族文化出现雏形;赵佗主南越国,岭南汉族地域文化出现雏形.此后,随着中原文化不断向岭南传播,岭南汉族地域文化与土著民族文化交替演进,至唐代以后岭南文化渐趋成熟,明代全面确立.  相似文献   

17.
“百越”是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越族”的总称,是中国民族史研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现实问题。但是,过去对百越民族史的研究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1980年6月17日至6月24日,在福建厦门大学举行了百越民族史学术讨论会,并成立了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参加这次讨论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学院、南京、上海、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高等学校、民族研究机关和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共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三十多个单位,六十多位代表,提出学术论文五十篇。主要围绕着百越民族的名称、来源、地理分布、文化特征、同中原民族以及现代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考古研究成果表明,早自新石器时代起,中华大地上存在着三大考古文化系统和民族系统。新石器时代,我国黄河流域广泛分布着仰韶文化及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和分化出来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寺洼文化等,统称为“仰韶文化系统”。炎帝族、夏族、周族等同为羌氐民族。当他们先后迁居中原地区融合为华夏民族(汉族的前身)后,共同创造了仰韶文化。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是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系统”的主要分布区,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先秦时期分布着两大原始民族系统,即百越系统和百濮系统,总称为濮越民族系统。以细小打制石器为特征的细石器文化,是北方新石器时代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毛南族传统节日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南族传统节日文化卢敏飞(广西民族研究所)毛南族操毛南语,毛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文语言。战国、秦、汉时期,毛南族先民属岭南越系族群之一;魏晋以后,是组成“僚”人群体的一部分。南宋初年,毛南族已有自己独立的称谓“茅滩”。元、明以后,史籍中“茆滩...  相似文献   

20.
以槟榔为礼:岭南汉族婚俗的文化地理学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南方地区,槟榔被广泛运用在交际待客、婚姻缔结等各种场合,成为南方民俗的重要载体,形成特有的“以槟榔为礼”的婚姻习尚。其婚俗的形成是中原汉族婚姻文化在岭南地区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