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到马基雅维里和他的《君主论》,人们往往联想起奸诈虚佞的人物和唆人犯罪的坏书;论及马基雅维里主义,人们更是乜眼吐唾,把它与背信弃义,不择手段相提并论.特别是在那些道学家和理想主义者的眼里,马基雅维里、《君主论》、马基雅维里主义无异于恶臭巨毒,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然而.只要我们客观地了解一下马基雅维里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实际社会政治生活,认真地品味一下《君主论》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中贵族、平民、君主与哲人这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马基雅维里赋予了“贵族”一词新的含义,他们是马基雅维里心目中潜在的新君主.其次,民众是统治的基础,君主需要懂得如何欺骗和利用民众.最后,马基雅维里也使哲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既是君主的幕僚,也是民众的启蒙者.  相似文献   

3.
马基雅维里主义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了君主统治术理论,其目的证明手段正确的权术思想后来被称为"马基雅维里主义"。数百年来人们对此褒贬不一。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包含了马基雅维里主义的非道德政治观,既具历史进步性,又有消极因素;马基雅维里主义本身一方面应受到批判,另一方面也应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现实看问题。  相似文献   

4.
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观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为了实现意大利的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一方面马基雅维里展示了人的自然性和某些弱点,同时将统治者和人民的弱点加以必要的区分,另一方面他阐述了人民的优良品性及其力量。马基雅维里的人性观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蕴含着民本情结,贯穿着现实主义原则,但也存在片面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维里非道德的德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里深入历史和实际经验,发现了"现实的非道德性"这个残酷的真理。基于是与应当的区分,马基雅维里悄悄完成了价值上的重估,把政治善置于道德善之上。马基雅维里据此降低了人们对政治的道德期许,塑造了具有非传统道德德性的新君主和政治共同体,完成了现代道德观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6.
马基雅维里可能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的政治思想家.他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切断了国家、君权与上帝的联系,使国家学说与宗教学说相分离,从而在政治思想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他的政治思想理论,也为近代资产阶级国家学说与政治学说奠定了基础.就马基雅维里所持有的国家观、权力观、法制观等政治观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来考量《君主论》在现代政治谱系中的位阶,依旧颇具意义。《君主论》在字里行间始终流露出一种对道德的漠视和对现实权力的强烈渴望,这为现代政治学"权力政治"出场和"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争"埋下伏笔;《君主论》中展现的马氏政体观,政治与合法性之关系,政治传播观念和军事建制等都对现代政治统治艺术贡献良多;《君主论》之后,随着现代政治实践中"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出场,也引发了一场道德合理性与权力合法性之间的内在冲突,如何正确界分马基雅维里思想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亦需正本清源,重新回归《君主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里原始著作的解读,分析马基雅维里对宗教的理解,他所设定的评判宗教价值的标准以及他为基督教会所确立的适当地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马基雅维里对待宗教的实用主义眼光和理性态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马基雅维里主义人格量表Ⅳ(Mach-Ⅳ)对315名大学生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进行调查,从其中筛选出马基雅维里主义高分组与马基雅维里主义低分组共31人参加最后通牒博弈实验。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对其在博弈中的表现存在影响;(2)马氏高分组的博弈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得分(Z=-2.655,p<0.05);(3)被试充当分配者时,马氏高分组的出价水平显著低于马氏低分组的出价水平;被试充当应答者时,马氏高分组接受的人数与马氏低分组接受的人数不存在显著差异;(4)马氏高分组较多使用权宜策略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策略而马氏低分组较多使用公平策略、道德文化策略、同情利他策略、互惠策略。  相似文献   

10.
马基雅维里非道德政治观及其评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基雅维里的权力政治观、政体观、权术观构成了其政治思想体系 ,他的政治思想从政治本身进行研究 ,揭示了政治的非道德的本质 ;其思想对后世影响远远超出了政治学领域 ;综合对其非政治观评析的研究 ,揭示了马基雅维里政治观的历史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伊丽莎白时代戏剧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大众的文化活动。莎士比亚戏剧具有大众文化的典型特质。从艺术表现原则、时代思潮、心理分析几个层面阐述莎剧中不同婚恋人物的塑造,从而探索莎剧如何通过婚恋关系的主题来肯定人文主义,否定禁锢人性的正统思想和极端自私的马基雅维里主义,以完成其教育功用。  相似文献   

12.
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对政治与道德关系的论述,被视为开创了一条通向近代政治科学的新道路。而且,不同于主流的国家理性学说的解读,马基雅维里的新政治科学之建立并非以牺牲政治领域中的道德为代价;相反,马基雅维里通过将政治与道德的标准安置在流变的经验世界的界限之内,超越了以超验的终极实在为根基的古典政治哲学:一方面解构了以终极实在为依据的永恒不变的古典德性,另一方面重构了以流变的经验世界为根基的德性。马基雅维里通过区分政治事务中的"显得好"和"真的好",弥合了旧道德观与新政治科学之间的张力,重新安顿了道德在政治领域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马基雅维里与韩非是分属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政治家,但他们在"权力"问题上的观点,却有许多相似甚至相同之处。韩非强调"势"(权势)要与"法"、"术"结合使用。马基雅维里对"权力"的使用也有精辟见解,同时,对"权力"的取得方式也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基雅维里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是其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身因素包括他的教育背景、个性、能力及个人的社会经历等;外部因素指社会政治环境、国际政治局势、时代思想潮流、传统文化等对个人思想造成足够影响力的多重要素。  相似文献   

15.
环球视线     
《成才与就业》2014,(11):62-64
正英国:未来7年将有己5万人受益于伊拉斯谟项目4月28日,欧盟教育、培训、青年和运动新资助项目——伊拉斯谟项目在英国伦敦正式启动。伊拉斯谟项目在未来7年将拨款147亿欧元,支持四百多万人去国外学习、培训、工作或做志愿者,提升他们的工作技能。其中,英国将有25万学生、实习生、教师、青年员工从伊拉斯谟项目中得到资助。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君主论》是他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以及他本人多年从政阅历的理论总结。但与其他的思想家相比,他的名誉却糟得很。他长期被人误解,并蒙受恶名。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具体地分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以及后来所形成的马基亚维利主义,这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马基雅维利及其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7.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虽然民族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不同,但在政治理论的建构上却都摆脱了以往的宗教信仰主义和道德理想主义,走上了一条政治功利主义的道路。他们不仅使政治脱离了宗教和道德的羁绊,成为一种独立的学说;而且都将其建立在"人性恶"的理论基础之上。他们的政治哲学不仅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都对"极权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政治行径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而受到了后人毁誉不一的评价。在民族国家尚未解体、全球图景已然展开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比较和研究韩非子与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体系,不仅可以使我们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而且有助于我们重新反思政治哲学的支点与内涵。  相似文献   

18.
马基雅维利形象在无数学者的诠释下颇为分裂对立,而致力于做出统一解释的努力总显得理据不足。这都与解释者局限于马氏的政治著作文本有关。《曼陀罗》作为一个形式上直接处理现实生活的戏剧文本,倾向于表达普遍性的问题,这就提供了一个避开文本分歧的可能性。借助于戏剧行动,马基雅维利充分阐发了一个人应该如何审慎行事的见解。在政治与戏剧这种并行结构中,人们会发现马基雅维利学说的核心并不是共和主义,也不是爱国主义,而是关于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的普遍性教诲。他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与古代伦理和现代道德的进路都有所不同。我们需要从这里出发,重新理解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及其与现代政治、现代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马基雅维里的研究领域存在着一个共识,即马基雅维里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政治思想家。这可能也是马基雅维里的方法论内核。但是,《君主论》最后一章的叙述、修辞和论证却无不表明,马基雅维里思想中包含着某种“不太现实”的成分。并且,按照休谟等人的看法,马基雅维里的“新方法和新秩序”,并没有触及现实的力量,只是一种对现实的邪恶想象,甚至或许只是一种“邪恶”的“乌托邦”。因此,似乎更应该将马基雅维里的现实主义理解为某种“极端主义”。但更进一步说,极端主义也只是理论层面的设定,在实践上马基雅维里却是要用“极端”的手法,造成一个“正常”的幻觉。  相似文献   

20.
对《李维史论》第1卷11-15章的考察表明,马基雅维里有关宗教的论述以此卷前10章中提出自由民主政体的一般观点为基础,即从制度上保障民众的自由与安全,有关宗教的论述服务于其现代自由民主的一般看法。为此,马基雅维里在宗教论述中,放弃了对个体灵魂世界和德性的关注,其意图是想用一种说服的方式赢得民众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