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5,(5):68-73
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直被视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而工业园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集群程度不深、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破坏、产城融合步伐缓慢以及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我国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必须以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园区建设为导向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  相似文献   

2.
<正>新型城镇化目标是以产业升级转型改变生产方式,进而改变城乡居民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但前期城镇化探索实践中出现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的造城运动,"产城分离"出现"卧城""空城""鬼城",房地产业发展脱离了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人口的吸纳集聚能力,造成"产城脱节""业居分离",城镇化质量不高。产业发展、就业实现和城镇化需要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以人为核心,走产城融合,业居一体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6,(2):61-67
产城融合是现阶段一种重要发展思路,它要求产业与城市融合一体化,形成互动机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进产城融合系数指标,通过建立产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静态评估与排名,研究发现各地市产城融合水平并不理想,主要受人口城镇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与生态协同发展影响。对此,在产业发展方面,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注重优势互补及产业链的衔接和延伸,促进产业生态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方面,要重视"人"的问题,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新型户籍制度,确保人的长远发展;在职能定位方面,政府要做宏观调控者、体制引导者、政策服务者、创新倡导者和社会协调者。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目的就是把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从而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转变。这必然需要新型城镇化着力提高其内部的承载力,深入推进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融合,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辅相成。街镇工业走廊作为长寿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平台,其"依城建园、以园聚产、以产促城、以城优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街镇工业走廊内各镇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该区域内的园区建设业已基本成形,产业支撑作用也日渐凸现,城镇开发有序推进,统筹城乡效应也逐步显现,并基本实现了区域的产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东经济园区在整个山东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国内外大环境不断变化下,需要转换思路,重装发展。通过借助SWOT分析法,分析山东经济园区的发展状况,明晰经济园区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威胁因素,可以看出,山东经济园区产业升级面对的是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道路,加快经济园区转型升级成为园区经济再发展的关键,而园区产业升级则是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山东经济园区产业升级的进程,最终实现园区整体经济的提高,必须科学地制定产业升级路径与举措。具体的对策建议是:制定和完善经济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布局,加快经济园区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完善招商引资方式,加强经济园区人才资源的建设,推进经济园区科技的自主创新,健全经济园区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7,(8):63-70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为支撑的新型经济加速形成,工业园区必须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探索高端化、智能化和生态化的转型升级之路。本文从规模效率、开放创新、服务能力、绿色发展、平台建设等五方面构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1—2016年江西省89个工业园区的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转型升级的成效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示:江西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发展综合水平显著提升,但总体水平偏弱。通过比较各园区得分及排序变化,发现科技创新、产业集群和绿色发展对园区的发展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开发区在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成为外商投资的密集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和集约化发展的新城区.根据十八大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的精神,适应内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实现开发区从“集聚功能”向“创新功能”转变,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基于江苏实践的研究,本文认为,从“集聚产业”向“集聚要素,培育产业”、从外向型“出口平台”向“内外兼顾,注重内需”、从“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型,是开发区新一轮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形成新型区域开放发展高地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3):59-66
区域经济发展是由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所引发的。单纯的产业结构视角或者空间结构视角均有其局限性,"产业-空间结构"就成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合适视角。承接产业转移作为一种重要外生动力,不仅会引起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及其高度化、空间结构变迁及其密集化,而且由于两者的互动共进,还会带来产业-空间结构的变迁及其优化。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变迁及其优化的实质,是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基于产城融合目标,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对象,将省域城市群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将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2):56-60
工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主战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撬动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杠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江西工业园区已经成为全省外资吸引、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创新高效的经济区域。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园区规模和层次不均衡日益加剧,面临土地、矿产、生态等内在资源瓶颈约束和国内结构性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外部环境挑战。科学甄别江西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层次差异和阶段区别,坚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原则,坚持"考评"、"集约"、"创新、"示范"的转型思路,差异化推进各层次工业园区"提质进阶",是江西工业园区实现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际和东部沿海地区转移产业的承接,是中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往研究多强调产业承接方对产业形式和产能的引进,属于典型的"产能增长"模式.广大中西部地区固然有产业培育和提高产能的客观要求,但更关键的是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未来中西部地区对产业转移和承接机制的建立,应采用新的"内生性发展"模式.通过甄别产业转移的不同类型,做到产业承接中"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承接产业和产业结构升级良性互动,实现相应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6,(5):58-65
工业园区是地方经济增长的引擎,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工业园区面临迫切的转型升级需要。采用2004—2013年江西省14个国家级工业园区数据,运用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 ,对各工业园区的综合效率及动态变化进行的测量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综合效率更高;产业集聚度和省级发展战略对工业园区的综合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国家级工业园区对当地的经济增长推动作用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经济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避免"资源诅咒"和实现"创新驱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创新为引擎。本文在探讨青海循环经济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与人才战略、金融创新、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产城融合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六个方面为青海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文锋 《学术论坛》2012,35(9):126-129,19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战略。人才结构优化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可以拉动人才结构优化。文章认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依赖人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更要实现两者的互动协调。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融合,以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立人力资源产业配置的市场机制,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优化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农村人力资源向高层次转移。  相似文献   

14.
《南方论刊》2014,(5):131-132
深圳市南山区经过2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现已成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旅游基地、高等教育基地和西部物流中心。近年来,为了缓解日益突出的土地供需矛盾,南山区在园区拓展方面大步迈进,不断开拓创新,大力推动片区产业转型升级。“南山云谷”的应运而生,已成为南山产业转型升级和探索“园区、社区、校区”三区融合的“国际知识创新村”样板。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宁夏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在县,加快扶贫开发的重点在县,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也在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县域经济向现代产业集聚转型升级的路径:一是优化结构推进产业组织转型升级;二是科技兴企,推进产业技术转型升级;三是拓展市场,推进营销方式转型升级;四是提升素质,推进经营管理转型升级;五是经营园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六是创新机制,推进政府服务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6.
新基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是引导产业发展思维转变、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支撑。新基建带来的支撑设施、支持技术与创新环境,促进了"文化+科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并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新兴文化业态培育、数字文化资源传播、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推动新基建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产业、政策等三个因素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文化企业运营模式,积极主动、全方位地融入新基建;打造文化产业平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文化政策保障,优化文化产业监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新时代,体育旅游产业呈现出创新性、动态性和群体性等发展特征,是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促进经济内循环的有效着力点。在"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处于快速发展起步阶段的体育旅游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乏力、动能转换不畅、支撑能力欠缺、创新动力不足、发展驱动力不够等诸多现实困境。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体育旅游产业亟须强化产业融合、提升供给效率、强化创新智力支撑、增强政策供给有效性、加强风险防范,以推动体育旅游产业的量增质升,加速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创新发展中的产业转移研究——以皖江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转移是推动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对于优化城市群的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激发城市群经济发展的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群创新发展中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包括城市群协调机理模型、产业转移的概念和产业集聚的相关理论;然后,以皖江城市群为例,对皖江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集群分析,并进行了集群间的产业链关联分析;最后,讨论了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的模式选择问题,重点分析了区域合作模式、共建模式和特色园区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掀起了新一轮由东向西的产业转移浪潮,而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和栽体.从北海工业园区的发展可知,我国工业园区在产业转移背景下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应发挥中介机构和企业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明确园区定位,走特色化、差别化路线;加强园区政府服务和监管力度;注意对中小企业的孵化,特别是加强金融方面的扶持.  相似文献   

20.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特色小镇是产城融合、人文与自然融合、创新与传统融合的包容性空间载体。特色小镇的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目标,统一于城乡融合发展。我们以"嵩口模式"为例,在剖析、传承和再造乡村文化民俗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通过集聚和利用乡村资源要素发展特色产业,将台湾先进理念和管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等现代要素引入乡村,能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