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晓秋 《决策探索》2010,(20):65-6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应紧密结合语文阅读实践,通过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深刻感悟文本内涵,丰富与积累文本语言,掌握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深化理解并感受作者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方式,使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会品味、积累和运用,从而提升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一、小学习作评改的现状新课程实施以来,习作教学,特别是在习作评改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老师翻开一篇习作,边看边改,从错别字、标点符号到语句、段落乃至篇章,都要逐一纠正,甚  相似文献   

4.
晏方莉 《科学咨询》2009,(16):35-3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写我所见,写我所闻,写我所思".  相似文献   

5.
冉茂淑 《科学咨询》2008,(20):52-52
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一般有两个途径:教师的范改,学生的自改和互改.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是学生自改习作的示范.这个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以教师的批改为例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直至学会自改习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相互批改习作,在交流中取他人之长,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和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小学习作评改的现状 新课程实施以来,习作教学,特别是在习作评改中,高耗低效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老师翻开一篇习作,边看边改,从错别字、标点符号到语句、段落乃至篇章,都要逐一纠正,甚至帮助润色,补充内容,然后煞费苦心写上眉批和总批.评改习作耗费了教师大量脑力与体力.  相似文献   

7.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写我所见,写我所闻,写我所思"。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  相似文献   

8.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和培养习作的信心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再结合多渠道学习,我们三年级语文组老师认为,在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孩子习作的兴趣和培养信心,应尽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一般有两个途径:教师的范改,学生的自改和互改。教师对学生习作的批改,是学生自改习作的示范。这个过程中应指导学生以教师的批改为例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直至学会自改习作;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相互批改习作,在交流中取他人之长,提高自己的修改能力、表达能力和赏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庄永琼 《科学咨询》2003,(14):30-3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习作批改又是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能否做好批改,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的习作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即教师文前指导--学生习作--教师修改--文后讲评.这期间,耗去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习作批改.几乎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是"满篇红",小到文章的错别字,大到文章的句子,段落以及结构,教师都不辞劳苦地一一修改,大增大删,学生习作也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几句话.这其中,作为教师的辛苦就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正在影响着习作教学模式,它可以将习作评改方式由纸上转移到多媒体中,极大提高习作评改效率,本文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例来分析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习作评改,进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革新传统的习作评改模式,提高习作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而习作批改又是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能否做好批改,对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的习作教学,几乎是一个模式,即教师文前指导——学生习作——教师修改——文后讲评。这期间,耗去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习作批改。几乎每个学生的习作都是“满篇红”,小到文章的错别字,大到文章的句子,段落以及结构,教师都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要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有经常动笔的习惯。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和探索。2010年11月,我们就如何"抓住年段特点,指导学生把习作内容写具体"做了校级课题研究,梳理出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再根据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把习作内容写具体的教学策略,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环节,但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害怕习作,主要原因,是学生习作素材的严重匮缺,这就直接导致了习作"假、大、空、套"的不良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必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书籍;仔细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常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证明,长期坚持,灵活运用,学生的习作素材会越来越丰富,习作水平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习作教学评价标准存在着过于笼统和拔高的问题,多元化后将会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己的习作评价,针对性更强,学生提升就会更快、展现的习作文本就更多彩。通过实践探索,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可以从"以人为本"、激发兴趣、动态关注三方面来实现。1"以人为本"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抒真情、写实感在作文评价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讲到写作时提到习作要具有情感的真实性。作文评价关注学生说真话,写实感,这不仅仅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作文评价标准的需要,也是培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才站在习作的起跑线上,不能用这样的大道理来说教,只有循循善诱,从小处入手,让孩子自信地、兴趣地、胸有成竹地站在习作这条起跑线上。如果把三年级的习作比作一座桥,我认为阅读是桥墩,支撑着整个桥梁,举足轻重;积累是连接桥墩的梁,要合拢不能出半点差错,重要的是技术和方法;习作就是桥面,有了稳重的桥墩和坚实桥梁,精彩的桥面就水到渠成。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积累、习作是一个不吊扣的链子,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7.
目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目标不明、训练脱节等弊端,造成了习作教学效率较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明确习作目标梯度,注意习作内容梯度,照顾学生思维梯度,认识和把握学生言语梯度,安排好教学梯度,讲究习作评价梯度。  相似文献   

18.
庄永琼 《科学咨询》2009,(17):88-88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要环节,但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没有兴趣,害怕习作,主要原因,是学生习作素材的严重匮缺,这就直接导致了习作"假、大、空,套"的不良现象,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不良现状,必须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我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内外书籍:仔细观察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常规训练丰富学生的语言,实践证明,长期坚持,灵活运用,学生的习作素材会越来越丰富,习作水平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游戏精神"在作文教学中越来越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如何让习作回归儿童的心灵,表现儿童的本真呢?游戏是儿童的本能行为,只有让习作与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从讨厌写作转为喜爱和期盼写作,从而快乐地习作.  相似文献   

20.
如何使农村小学生习作达到"实中求活、张弛有度"的最佳境界呢?根据二十年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在人教版小学习作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