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穆军全在《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生成逻辑与治理路径》一文中指出,领导干部特权现象的生成逻辑,本质上就是在缺乏制度规范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领导干部与其下属之间、领导干部之间、领导干部与社会上的其他主体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过程。它暗合了公权力利益化和资本化的"游戏规则",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系统过程。领导干部特权现象形成的内在动力是人  相似文献   

2.
单位强势利益群体因为利益的稳固性、运行的隐秘性、观念的排他性而实现了彼此间的耦合。单位强势利益群体"赢者通吃"现象是丛林法则的现实异化、社会公众心理的选择集聚、人性弱点的现实反映。防控单位强势利益群体"赢者通吃"现象,须打造品性"磨刀石",实现赢者的自我约束管理;重塑文化"软环境",营造积极的人才竞争氛围;建立制度"控制阀",确保合理的利益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3.
<正>领导机关转变作风,就是要把下属的利益需求和期盼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为基层办实事、为下属解难题,增进感情、改进作风。感悟一:领导干部只有不摘"无花之果",机关才能不开"无果之花"。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盯着机关"甜果不多,苦果不少"的问题,改进自身"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功利主义作风作为领导干部,要善于"把脉",找准单位建设的关节点,抓住机关建设的"短板"和"瓶颈",不搞"政绩  相似文献   

4.
在共享理念下,部分领导干部将公事"共做",业绩"私占";职责"共担",权力"私握";任务"共分",资源"私用";精力"共付",利益"私享"。究其根本,在于领导干部身份不明,位置不清;担当不足,责任缺乏;诱惑增多,优先得利;制度欠缺,监管乏力。想要规避共享理念的异化、公私界限的混淆,就必须引导领导干部科学把握多重身份,明晰"我是谁";精准锁定服务对象,明晰"服务谁";夯实组织存续基础,明晰"依靠谁";提升思想认知高度,明晰"发展谁"。  相似文献   

5.
一个单位陷入思想格局僵化的局面,通常表现为:混龄员工之间人际代沟明显突出,单位整体业务能力长期停滞不前,单位员工争夺私人利益观念强盛。单位利益格局固化则表现为:利益分配呈现"赢者通吃"现象,职务晋升呈现"裙带关系"现象,员工能力呈现"落差较大"现象。破解单位思想和利益层面的"中梗阻",应立足意识形态"总开关",增强个体认知的现代性;把准制度建设"对标尺",提升单位工作的规范性;用好单位改革"破墙锤",化解潜在壁垒的阻碍力。  相似文献   

6.
在转型期,单位体制由"铁饭碗"向聘用制、单位成员由依附型向开放型、单位发展模式由稳定型向创新型、单位岗位由臃肿化向精简化转变,造成单位成员岗位陌生、沟通硬化、情感不适、利益依赖等情感认同的现实困境。破解此困境,应以优化配置为基准,全面布局发展框架,促进岗位认同;以技能输出为要求,加快构建创新体系,推动体制认同;以公平正义为保障,不断优化奖惩制度,强化权益认同;以情感依附为补充,强化建设成员互动,增强环境认同。  相似文献   

7.
<正>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的整体政治生活状况和整个政治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小政治生态",在此指的是政治生态的一部分,即单个领导干部内在的政治素养及其个人工作、生活环境等所形成的小范围的政治环境。构建良好的"小政治生态"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当前领导干部"小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勾结、不同领导干部之  相似文献   

8.
徐茜 《领导科学》2020,(7):93-95
领导干部的"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推诿责任、不求上进、思想麻痹的典型心理,主要表现为身子"懒"、胆子"软"、思想"散"等现象。究其根源,个人因素是诱发"鸵鸟心态"的本质因素,环境影响是诱发"鸵鸟心态"的核心因素。消除领导干部的"鸵鸟心态",在家庭层面,要"内辅外帮",致力营造积极健康环境氛围;在个人层面,要"内修外学",不断提高实力、完善性格、修正态度;在单位层面,要"内谨外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少数领导干部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并呈现多样化表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潜在的"实用主义者",现实的"机会主义者"。功利主义造成领导行为的短视化和狭隘化、领导责任的弱化与虚化、领导能力的庸俗化和功利化等严重后果。对此,要加强领导干部的自我引导,强化制度体系的刚性约束,发挥行政文化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单位争端发生的诱因有利益需求、情感需求、价值需求、个体特质以及其他因素。利益纽带感知不足、单位情感联系羸弱、价值实现途径模糊、个体行为选择差异是引发争端的根本原因。单位领导者消解争端,既要分好蛋糕,也要做大蛋糕;既要倡导融入,也要主动吸纳;既要专注任务,也要描绘图景;既要严格监管,也要收放自如。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就是放不下"面子",特别讲究"脸面""体面""场面""表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面子"的利益效应诱惑一些领导干部跟风追求,心系"面子"使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从业之根本,社会不正之风极大地助长了"面子"的发展势头。消除领导干部好"面子"现象的危害,应做到消除腐朽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根除不良嗜好,培育扎实稳健的好作风;消除"权老大"思想,做守规矩的人;消除监督死角,树正气新风。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意识视角中,对于责权利有这样的认知:耻于言利,但利影附于权;责具有笼统性、模糊性;权处于核心地位,权责倒挂等。在现代视角中,"责权利统一"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原则,责任、权力、利益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单位管理实践中处理好责权利关系,应做到:严密监督全覆盖,消除"灰色空间";赋予相关管理人士一定抓手;警惕逆向激励,处理好"做蛋糕"和"分蛋糕"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四个制度";加强单位人才梯队建设。  相似文献   

13.
“领导心理困局”的生成与消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领导干部为何会承受比其他一般群体更大的心理压力?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生成机理是什么?如何消解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走出"领导心理困局"?社会角色冲突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一、"领导心理困局"的生成机理:压力型体制与角色冲突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体制与内部角色的双重"挤  相似文献   

14.
单位在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价值共识难以达成、职责分工不易明晰、领导权威受到挑战、人际关系趋于淡漠等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可从中国传统礼治中汲取智慧。中国传统礼治对单位实现现代治理的重要借鉴价值在于:礼治主张"天下为公",启发单位领导者在树立承载价值共识的崇高愿景时,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把个体利益的实现融入对公共利益的追求中;礼治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启发单位领导者厘清单位内部的权责利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礼治强调"亲亲,尊尊",启发单位领导者重塑领导权威、把控全局,平衡权威与民主的关系;礼治倡导"和为贵"以及利他精神,启发单位领导者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抑制人际关系淡漠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在利益扩张心理、权力投机心理、法不责众心理的影响下,单位核心圈层易形成"权力联盟",钻制度的空子,进行权力与利益置换,不仅破坏了单位政治行为规范,更恶化了单位政治生态。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建立健全多元立体的制度体系,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有效抑制单位核心圈层的权力自肥行为。  相似文献   

16.
<正>领导干部价值观的培育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成长,还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成败。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领导干部深受消费主义之害而不自知。作为意识形态的消费主义主要通过"虚饰化""统一化""合理  相似文献   

17.
正近现代以来,随着世界民主浪潮的不断冲刷,随着我国对女性从政权利的保障,人们日渐接受了女性从政的事实,但是女性领导干部依然常常被"污名"困扰。所谓女性领导干部,就是在国家企事业机关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对单位事务负有决策和管理权力的女性人员。与男性领导干部不同的是,女性领导干部常常为"污名"所困扰。所谓"污名",是指社会上存在的对女性领导干部的资历、能力和成就的猜忌、怀疑、攻击甚至诽谤,认为其职务和成就的取得是"权色交易"的结果或者"因血缘而致",而不是凭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得到的,是依附男权(父、夫等)的衍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我们把当代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界定为"建立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的公众参与",并认为比较理想的社会体制是这样的:在合理利益和公正决策边界下,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动员公众参与社会生活和公共事务,社会要受到约束,由国家来提供人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推进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就要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建立中国社会体制的"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制度环境。要明确社会进步、社会秩序、社会和谐是社会宏观调控的目标,明确顶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规定社会进步的目标、原则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新华社以"中国经济应警惕虚胖,沾沾自喜无益改革发展"为题,指出我国经济虽在多项指标上实现"赶英超美",但实际上仍有众多问题不可忽视。其实,不仅是经济工作要防范"虚胖",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虚胖"问题同样应该引起高度警觉。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的"虚胖"主要表现为五种形式:一是"精神虚胖"。有的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流于形式,口口声声马列主义,内心却对共产主义半信半疑。有的精神萎靡、贪图物质享受;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混日子;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封建迷  相似文献   

20.
<正>中央开展解决"四风"问题的大扫除活动,对领导干部的行为划定了"高压线",于是一些关于"为官不易""当官难"的抱怨声便不绝于耳。如何让自认"为官不易"的领导干部有所作为?笔者认为,要从领导干部思想深处纠偏,做到知难而行、迎难而上、化难为易。一、知难而行,善谋善为"畏难苟安则难,知难而上则易"。领导干部要放平心态、摆正位置、常修官德,不断增强"为官有为"的使命感,知难而行,善谋善为。一要端正"为官"态度。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