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时期,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和以权术相驭的用人方法,使其阵营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情况;刘备知人善任以及注重情义、以情留人的用人艺术,使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基业最弱和人才来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虚心纳谏、厚相结纳、充分信任的用人之道,使吴国成为三国中实际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三人的成就说明,用人之道便是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2.
<正> 松下幸之助非凡又平凡的一生,谜一样地吸引着世人。其魔力何在?今天,我们先看看他的用人之道。 松下认为:“拥有优秀的人才,事业就会繁荣;反之就会衰微。松下电器公司能有今日的发展,就是因为比别人稍微懂得用人的缘故。”松下公司之所以能吸引众多优秀人才,是因为松下对人才的强烈需求之心和独特的用人之道。  相似文献   

3.
<正>官德是固政之本,为官者以德为先,官无德则无为、乱为。我国的官德有着完整的历史传承,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制度均有对为官者职业伦理、职业操守的阐述和规范者,因此也就出现了忠实践行古代官德的典范。这些典范的为官人格、为官思想、为官经历,对当代社会的官德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与借鉴作用。苏轼为官以积学深、见理明、议事切为当时和后世所称颂,其丰富的治国思想、坎坷的为官经历和显著的为官业绩系统地体现了苏轼的为官之德,堪称古代官德的典范,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领导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治国之道的核心所在。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用人之道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在古代史书都有大量记载。借鉴古代用人之道,其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今,学学古人的为官之道,可以净化官场,改进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官员的人格品位。所谓为官之道,就是为官之人跻身于官场的一般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 对于被日本人尊称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无论从个人的角度而言,还是从企业的发展来说,他的辉煌都是空前的。松下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其经营思想的核心——“人才思想”奠定了他事业成功的基础。松下堪称“人才经营之典范”,其用人之道也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7.
岳要朴 《经营管理者》2013,(26):325-325
<正>清正廉洁是古往今来为官的基本要求和道德准则,也是新形势下检验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标准。"廉"是为官之本,为民之基,清正,才能无私无畏,秉公办事;廉洁,才能公正掌权,一心为民。纵观历史,为官清廉,则国强民富,百姓喜;为官贪婪,则国损民失,百姓怨。基层单位的党支部书记作为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  相似文献   

8.
领导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是治国之道的核心所在。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在用人之道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在古代史书中有大量记载。借鉴古代用人之道,其意义在于以史为鉴,建立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通过体制和制度创新,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地把全社会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囊括其中,以加快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正官职乃天下公器,为官须恪尽职守;民为邦本,为官尽职的根本在于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在1990年第9期《领导科学》杂志上发表过《为官之道》一文。他指出:"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造福一方就是造福于民,这是对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深刻体认和笃诚践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多年前关于为官之本的精辟论述和慷慨情怀,仍然令我们深受教益、备受鞭策、激情奋发。  相似文献   

10.
<正>"食君俸禄,担君之忧。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行其责",古人将其列为处世之根本、为官之信条。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作为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更需秉承品德为首、勤业为本、廉洁为根,要常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惶恐之心,以全心全意的工作态度,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让人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荀子的政治哲学还是其道德哲学,都是以分为中心。在其管理思想中,分以"等差"的内涵反映出来;在社会的管理方法上,其追求外控式的差序管理之道。"化性起伪"是荀子管理伦理思想的治人之道,"明分使群"是荀子实施组织管理的差序原则,"德以叙位,能以授官"是荀子尚贤使能的差序用人之道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正>当我们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以及他彪炳千秋的功业,穿越历史的时空,仍然激励着后人。一、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任学政、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3.
正宋朝开国宰相赵普为官与春秋时期的齐相管仲颇有相似之处:都有卓越的政绩,不仅颇得领导赏识,而且生活幸福,善始善终。赵普的政治、经济、管理理念相对于管仲的丰盈、深邃而言,显得单薄很多。不仅如此,赵普与历朝历代的宰相相比较,其"寡学术"也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从为官的角度来看,赵普极为简明的为官之道可以供我们深思,其为官的经营机巧也有助于我们参透职场人生。一、支持、辅佐、建立等级秩序,  相似文献   

14.
《领导文萃》2010,(17):126-126
<正>问题231:有人说:"为官之路有三条:关系路,作假路,苦熬路。"请实话实说,你打算走哪条路?为什么?参考答案:(1)这三条路都不是积极、正确的为官之道。(2)作假,害国害民,  相似文献   

15.
<正>《争臣论》是韩愈有感于贤士阳城被荐为谏官五年,每日饮酒,为官不为,未尝言事而作。韩愈严正地指出:"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如辞官不做。作者站在儒家积极"用世"的立场上提出,有道之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兼济天下",而且更进一步指出谏官应敢言直谏,不顾个人安危:"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相对于儒家的为官当为伦理,作为党的干部,更应该修炼和践履勇于担当、恪尽职守、发奋有为的从政之德。  相似文献   

16.
<正>宋代司马光说:"凡人之才性,各有所能,或优于德而强于才,或长于此而短于彼。"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而企业领导者对待不同类型的下属,则应当采取不同的用人之道,使他们克服短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和光同尘"为官之道的正解旨在造福于民、少私寡欲、宽容善下。当然,人们对"和光同尘"为官之道也存在惯常误解,与世无争被误解为置身事外不作为,不露锋芒被当作畏首畏尾无能力,团结宽容他人被看作拉帮结派谋私利。因此,为官者要消除种种偏见、成见,做到德才兼修,以民为本;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良性竞争,团结合作。  相似文献   

18.
蔡建军 《领导之友》2014,(12):55-56
正晚清名臣张之洞,在晚清险恶的局势中能够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为后世所传,其为人、为官之道留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启示。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出身于官宦之家,由科举步入仕途,历经学政、翰林院京官、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观其一生,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对国家利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逐步深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监督越来越严格、问责越来越严厉、反"四风"越来越深入,一些官员产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态,对"为官不易"的感叹也随之产生。如何理解"为官不易"?从现实来看,"为官不易"的感叹,恐怕对应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曾经"为官太易"的情形。正是由于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束缚,让这些领导干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抛到脑后,怀揣"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奉行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甚至将其看成"当官"的应有状态。现在,他们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其实是舍不下"为官不正"带来  相似文献   

20.
正《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句上来就将"亲民"与"明明德"——也就是为官与修德——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接下来论述:"古之欲明明德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