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孤残儿童情感需求的重视,在满足了孤残儿童成长过程中基本生理需求的同时,亲情化的家庭寄养逐渐成为全国各地儿童福利机构的养育模式之一。 2006年“六一”儿童节前,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了北京市儿童福利院,并针对孤残儿童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3.
陈静 《社会福利》2006,(5):41-41
2001年,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下,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为基础,以建立孤残儿童养、教、康复、医疗救助服务体系为目标,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努力于2001年底一幢5800平方米的集养、教、治、康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落成并交付使用。几年来,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加强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为主导,以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健康的发展为己任,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较好地完成了哈尔滨市辖8区11县市443名孤残儿童在福利机构的救助和管理,为全院的孤残儿童撑起一边蓝天。抓好职工队伍建设,为孤残儿童救助提供精神食粮。哈尔滨市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工作。《浙江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儿童福利工作的目标和内容。2011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事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1]60号),作为首个省级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具体构建了浙江省儿童福利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今年浙江省人代会将"完善孤残儿童及其他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建立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儿童福利督导制度列入省政府考核民政工作一类目标,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3,(11):31-33
现阶段,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其他处于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儿童福利的法律法规基本建立,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得到落实,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的合法  相似文献   

6.
家庭福利是儿童的最好福利,家庭收养相对于孤残儿童来说是永久性的、最佳的安置。通过收养,孤残儿童进入家庭获得父母亲情,从根本上改变了孩子的命运,是儿童福利社会化的最好体现。儿童福利机构的最终目的是尽可能为孤残儿童找到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但为了保证收养人及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收养必须依法办理。  相似文献   

7.
生活在儿童福利机构中的儿童,绝大多数患有各种疾病或残疾,院舍集中养育的模式决定了机构为孤残儿童提供全方位的养育、医疗保健、康复、教育等服务。在儿童福利机构实行标准化的服务,以标准化的技术要求规范机构长效性的工作内容,是提升机构养育和管理水平,促进儿童福利事业转型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北京市自2011年起,相继出台儿童福利相关技术标准,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养育、康复、教育等进行规范。结合标准,分期介绍儿童福利机构常见传染性疾病(麻疹、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结膜炎)患儿的养护。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孤残儿童福利的保障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喆 《社会福利》2003,(10):12-13
孤残儿童包括父母双亡的孤儿、被父母遗弃的弃儿以及患有各种残疾的缺陷儿童,保障他们的权益的一直是我国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创造一个集护理、治疗、康复、教育为一体的成长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福利机构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日趋复杂。 建国初期,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是一些因贫困或受灾后家庭无力养育的孩子及灾后父母双亡的孤儿;  相似文献   

9.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黑龙江省从切实有效保障孤残儿童的生活发展需要出发,将贫困市县的儿童福利机构纳入省级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儿童福利机构: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是儿童福利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但从黑龙江省情况看,一些市县的经济比较落后,若依靠当地财政来保障孤残儿童的生活需要,困难很大。针对这种情况,1992年黑龙江省民政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将经济困难市县的儿童福利机构纳入省级管理”的建议,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省民政厅积极争取协调下,牡丹江、佳木斯、讷河、巴彦4个经济困难市县的儿童福利机构纳入省级管理。自纳入省级管理以来,这些经济困难市县的儿童福利院的孤残儿童生活费标准同原来相比,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儿童福利院院内家庭养护模式以心理分析的人格发展理论、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学的儿童依赖理论、社会学的首属群体理论和重要他人理论为理论依据,以同时兼顾儿童福利机构的两种需要:搭建孤残儿童领养家庭与机构之间的桥梁,满足孤残儿童机构康复治疗与家庭生活体验需求为基本动机和出发点,构建了养护家庭三层整合的支持系统。形成了较为成功的体现家庭化、亲情化的孤残儿童养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之一:构建服务网络。2011年5月江苏省民政厅出台了《关于抓紧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儿童福利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全省各地依托儿童福利机构,以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为方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普遍建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孤残儿童、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服务,并辐射和带动社区儿童福利服务的开展。中心要基本做到"六有":即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满足工作需要的设备器材;有专人负责,并建立工作队伍,配有包括从事儿童教育、医疗护理、法律事务、社会工作、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有满足工作需要的专项经费;有规范的工作制度;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服务项目。目前全省有60%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20~21日第二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有200余名来自儿童福利一线的同志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孤残儿童养育的家庭化、亲情化和社区化”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届论坛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5月31日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就儿童福利工作做出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途径.使孤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了重要讲话.23个福利院院长在论坛上诠释了各自在孤残儿童养育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与创新。在此.本刊特选部分典型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孤残儿童福利事业运行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由于辽宁省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社会矛盾逐渐凸现,弃婴、孤儿及问题家庭儿童相对增加,儿童福利的需求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为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领导重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孤残儿童福利工作是社会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党政领导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儿童福利工作者要有爱心、责任心、平常心 一要有爱心.这是做好儿童福利工作的基本前提.儿童福利工作与一般工作的根本区别在于对象特殊,服务的是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困难、最弱小的群体.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7,(7):59-59
2007年6月14晶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在青岛召开了“儿童福利工作座谈会”。会议通报了上半年儿童福利工作的总体情况:成功召开“明天计划”总结会议:在“蓝天计划”基础上,编制印发了《“十一五”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启动了《儿童福利证》的发放工作:完成了《孤残儿童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论证起草工作:启动了《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标准》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社会福利》2009,(11):11-12
按照“儿童利益优生,分散养育为生,集中供养为辅”的原则,湖北省大力加强儿童福利基础建设,积极创新孤儿安置模式,努力提高孤残儿童养育水平、构建起覆盖城乡、设施完善、安置灵活、救助有力的孤残儿童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18.
李冬冬 《社会福利》2014,(10):41-42
正儿童福利机构是以养护孤残儿童为主要目的和功能的社会福利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机构养育的特殊性,传统机构养育的不足逐渐凸显,比如机构内孤残儿童的性格孤立、社会适应能力弱以及生活技能缺乏等。为了回应孤残儿童的需求,更好更全面地为孤残儿童服务,儿童福利机构在不断提升传统的医疗、康复、教育、护理等专业人员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意识到社会工作介入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说,社会工作仍属于新兴行业,大  相似文献   

19.
李玉芝 《社会福利》2007,(11):29-29
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四平市儿童福利事业取得较大进步,市社会福利院整体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累计养育孤残儿童1800名.由于没有专门的儿童福利机构,孤残儿童的养育任务只能由社会福利院和农村敬老院承担.从发展趋势看,现有设施难以满足孤残儿童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孙凯  陈凯 《社会福利》2007,(5):43-44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的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孤残儿童福利工作指明了方向.民政部随后提出在"十一五"期间实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为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完善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