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国籍法。它在现在颁布有着重大意义。 国籍是指一个国家成员的资格,也就是国民资格或公民资格。凡具有某国国籍的人,不论处于何地,都要服从该国最高权力  相似文献   

2.
法律意义上的近代"中国"人身份的确定经历从依照传统的"习惯法"、参照西方成例和按照近代意义上的"国籍法",这样一个不断调适的过程。《大清国籍条例》颁行具有加强华侨的"中国"认同和维护清政府国内统治合法性的双重目的。"国籍法"确立血统主义原则,显然是受到当时"大民族"主义的影响,体现出晚清政府在大一统近代转型中对于"中国"观念的重塑。  相似文献   

3.
周力 《学术研究》2005,(3):146-147
暨南大学刘华副教授的学术著作《华侨国籍问题与中国国籍立法》在 2003年度广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出版了。该书的出版为华侨问题研究及我国涉侨法律法规、尤其是国籍法的研究乃至修改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学术背景资料。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学术界对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日趋重视, 无论在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上, 较之 80年代都前进了一大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 国家对此问题空前重视, 2002年, 中国社科院正式成立海外华人研究中心, 随即又有《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12卷全部出版问世。该书作者自 1987年即开始涉足华…  相似文献   

4.
少年朋友们,你知道从出生到成年前,有若干法规在保障着你的合法权益,伴着你成长吗? (1)国籍资格 这种资格从你诞生之日起就具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明确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2)公民资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籍法》的部分条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此,可考虑增补基本原则的内容,修改“自动丧失中国国籍”等条款,明确“定居”等法律概念,避免产生歧义,从而为解决实践中的国籍问题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满洲国”成立以后,为了体现其“独立”的国家性质,日本开始策划制定国籍法,企图把“满洲国”国籍强加给东北人民,同时对“满洲国”的日本人实施双重国籍优惠政策,以保证日本人在“满洲国”的统治地位。但是直至二战结束为止,“满洲国”并没有制定出国籍法。而没有国籍法的“满洲国”实际上不存在其统治下的“国民”。所以从“满洲国”实际上是无“民”之“国”的史实出发,就可以论证“满洲国”的傀儡性质。  相似文献   

7.
论华侨国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籍是严格的法律概念。华侨国籍问题关系到华侨属于哪国公民及有什么权利义务等问题。它的产生和变化可分为远古至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至1945年及战后至今三个时期。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历届中国政府对华侨国籍采取不同政策。如今绝大多数华侨已归化为当地公民,这主要是由于保留中国籍影响他们的居留、经济活动、就业、教育及参政等问题。华侨归化后使华侨社会的政治、文教及观念等发生重大变化。华侨选择当地国籍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明智之举。华侨社会终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8.
间岛朝鲜人的国籍问题,在“日韩合并”后日益突出。日本公然宣称间岛朝鲜人皆为“日本臣民”,企图破坏《间岛协约》体制,并将其领事裁判权扩大到东北全境。为了获得土地所有权和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压凌虐,间岛朝鲜人加入中国国籍的愿望日益强烈;中国政府亦将间岛朝鲜人的归化入籍视为阻止日本侵略的有效手段,相继出台“国籍法”及其实施细则,对朝鲜人入籍由严加排斥和限制逐渐转为积极海纳和鼓励,借以扼止日本势力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留学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留学生李喜所孙中山一生,比较注重的社会力量有华侨、会党、新军和留学生。其中,有些华侨来自留学生,不少新军军官,也由留学生充任,总起来看,留学生在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从1894年成立兴中会算起,在孙中山30多年的...  相似文献   

10.
伪满洲国《国籍法》的难产与在满朝鲜人的国籍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 93 2年 3月 1日伪满洲国成立以后 ,日伪为了使之初具国家之形 ,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然始终未能制定《国籍法》。因为 ,《国籍法》比起其它法不那么简单。其中最使日帝感到为难和无法解决的是 ,居住在东北的日本人和朝鲜人双重国籍问题的处理。日帝担心 ,若不恰如其分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人们印象当中的伪满洲国不过是日本的傀儡政权。结果 ,直至 1 945年伪满洲国还未颁布《国籍法》 ;同时 ,东北朝鲜人国籍问题 ,亦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1.
一所谓华侨经济,是指移居中国境外、但仍保留着中国国籍的侨民在海外和从海外转移到国内所经营的一切经济事业.其中侨居国所经营的经济事业,是华侨经济的最主要部份.如果从所有制关系来说,华侨经济也有多种多样的经济形式,如华侨个体经济、小业主经济、小商小贩、资本主义经济等等.如果从经营方式来看,华侨经济则包括华侨个体经营、独资经营、合伙经营、股份经营等等. 华侨经济是怎样产生的?华侨经济不是华侨从母国移植出去的,而是在侨居国经过长期艰苦奋斗、一点一滴地积累资金而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的现行国籍法分别是大陆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和台湾2000年修订颁布的<中华民国国籍法>.本文探讨中国国籍法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海峡两岸两大不同法律区域的形成及两岸国籍法之异同.文章认为和平统一是解决海峡两岸国籍法冲突的最优途径.  相似文献   

13.
华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它是长期移居外国、保留中国国籍的中国人。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华侨的状况已经有很大的演变,但它都是一种移民的社会现象,并且与祖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是一个历史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探讨华侨出国的原因,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张学军 《理论界》2011,(12):66-68
通过对海外华侨与国民政府联系和国民政府与海外华侨联系的双重互动考察,探寻民国时期政府与海外华侨的联系渠道及其制度化,从而探讨这种联系渠道制度化对中国政治和外交的影响。大量华侨和留学生回国参政是民国时期海外华侨与国民政府直接联系的主要途径,而驻外机构、侨媒、侨报、华侨社团、华侨学校、留学生组织则是政府与海外华侨联系的主要渠道。联系渠道的制度化建立于民国国籍法的属血主义原则之上,是民国国内政治在国外延伸的主要方式,是侨务与外交一体性的主要表现,也对民国外交的制度化及其完善起到重要作用。这种联系跨越国家的边界,以跨越国家地理边界的种族的想象共同体拓展民国的政治、经济与外交资源,也反映民国时期侨务与外交在联系渠道制度化上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一生始终与华侨社会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与华侨接触交往的过程中,孙中山不仅得到了他们大量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而且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华侨社会的思想观念、情感倾向、心理状态等,成为孙中山中国近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华侨对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辛亥革命时期,大批海外华侨在孙中山等人的影响下,积极支持、参与祖国的民主革命运动。民国建立之后,华侨响应孙中山的号召,纷纷回国投资实业、兴办教育、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支持祖国建设。这一切,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同化论和双重认同论是常被用来解释移民群体认同的两个范式,认为移民逐渐在迁入国被同化或形成母国-迁入国双重认同.韩国华侨在国籍身份、生活地、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同特点,反映出华侨既非被同化,亦非双重认同,而是中国人这一基本认同在适应侨居生活过程中逐渐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与美国华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遵宪于1882~1885年出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在任期间,他不辱国权,披肝沥胆,尽力保护华侨应有的合法权益,与广大华侨休戚与共,为广大华侨做了大量的益事,深受美国华侨的尊敬与爱戴,黄遵宪不愧为我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又是美国华侨忠实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华侨学术研讨会述评周兴樑由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孙中山研究所及东南亚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华侨”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6月22-24日在广州召开。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他们共向会议提供了30多篇学术论文。围绕着研讨会的主...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近代华侨在广州投资历史发展变化、特点及其对广州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等几个问题的叙述和分析,说明华侨对广州建设所作出的贡献。一、广州在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地位据广东、福建、上海三省市的调查统计资料,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总金额为63200万元,如下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际形势、国内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发展。近几十年来海外华侨华人发生了很大变化,归纳起来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华侨华人主要流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集中在北美、西欧、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同时,切见以上华侨华人参加居住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成为住在国的一支表现好的少数民族。从leqg年至1995年,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的新移民200万人以上。70年代旅居美国华侨华人只有80万人,目前估计有246万人,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亚裔少数民族。法国70年代华侨华人只有edto人,现在有16万人,加拿大刀年代有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