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民政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项目执行单位,自2001年合作项目开展以来,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基本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受流浪儿童欢迎和喜爱的"郑州模式":以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为依托,以"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固定点和流动车)为纽带,以"类家庭"和"家庭寄养"为途径,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坚持跟踪回访,注重调查研究,开展与高校社工师生合作,强化社区预防,提供网络服务,定期总结评估,构筑综合性、功能全的全方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网络。以达到救助一名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一个健康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4,(12):31-32
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突破口和改革创新的旗帜。在2004年10月28日~30日刚刚结束的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领导及相关社会学专家学者组成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专题调研组对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的调研评估考察后,  相似文献   

3.
《社会福利》2006,(6):F0003-F0003
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无家可归的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教育工作,负责全省流入外省的流浪乞讨少年儿童回省后的临时安置和保护工作。自2003年底成立以来,广东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先后接收救助和安置流浪少儿550名,其中382名通过亲人认领或由该中心护送回归了家庭,就业安置5名。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12,(1):65-F0003
辽宁盘锦市救助管理站,多年来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救助、保护、关爱流浪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工作。对全市特困未成年人、流浪儿童、孤儿、残疾家庭子女、服刑人员子女等分布、生活情况进行调查,深入开展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及特困儿童工作,以“全纳式”儿童救助理念,开创了救助流浪、困境儿童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某省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实证调查,分析了新时期流浪儿童的群体特征和救助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原因,提出要提升流浪儿童救助水平,应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在综合"类家庭"与"类学校"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形成集抚养、监护、教育为一体的新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6.
赵长贵 《社会福利》2002,(12):28-28,29
近年来,由于受打工潮的影响,流入社会的少年儿童呈直线上升趋势。据吉林省桦甸市收容遣送站的统计,1998年救助流浪少年儿童7人,1999年增至10人,2000年救助12人,2001年救助24人,今年1至6月份已救助7人。因此,对流入社会的少年儿童搞好救助、教育、保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因人因地制宜 开展救助疏导工作 对需救助、保护的流浪少年儿  相似文献   

7.
达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基本情况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是一个拥有630万人口的地级市,因地处川、陕、鄂交界,交通便利,自古就是大巴山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心,流动人口历来较多。据统计,近5年来,该市收容遣送站年均收容、中转各类外流人员3500人次,其中,流浪少年儿童占20%左右。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流浪儿童较多的城市试办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文件精神,1997年达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收容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5日~18日,笔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小野正博先生、孙丹秋女士就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浪儿童合作项目赴项目执行单位——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调研。 调研期间,听取了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对于合作项目自2001年开展以来的情况介绍以及对2004年工作的设想,实地考察了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站内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类家庭”项目、全天候救助点项目的实施情况,并前往郑州大学,与该校社会工作系师生就如何参与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进行了座谈。调查显示,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效明显,探索出与新的工作形势相适应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郑州模式”是以流浪少年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为根本导向,以社会工作与心理辅导为基本方法,以中心救助、流动救助和社区救助三位一体为救助网络,以“类家庭”、家庭寄养、技能培训为回归社会主要途径,以中心跟踪回访、专家定期评估为监控机制的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2004年3月15日~18日,笔者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小野正博先生、孙丹秋女士就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流浪儿童合作项目赴项目执行单位——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调研。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在民政部、河南省民政厅的指导下,在地方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以开展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活动为契机,探索形成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郑州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救助保护流浪儿童"郑州模式",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创新的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体系.这个体系采取全天候开放式救助点、固定救助亭、流动救助车、类家庭、家庭寄养、技能培训、网站服务、跟踪回访、高校社工合作、定期评估等多种形式,对少年儿童进行救助保护.  相似文献   

13.
白伟光 《社会福利》2013,(12):54-55
为使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尽快发展,以实现监护权转移为突破口,构筑一个新型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其一,在解决儿童流浪问题的制度设计上要与时俱进,确立“国家是少年儿童第一监护人”的思想,并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积极吸纳发达国家强制转移监护权的普遍做法。  相似文献   

14.
发挥社会力量拓宽救助保护途径 明确相关部门对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责任。民政部门要肩负起对流浪少年儿童的生活救助、护送回归家庭等责任;公安或其他行政机关单位在执行公务时要告知或护送流浪少年儿童到当地的救助机构求助;卫生部门应担负对公安等部门护送的患病流浪少年儿童提供治疗的责任;财政部门要及时拨付资金,  相似文献   

15.
根据笔者的调查,流浪少年儿童流浪期间生活没有保障,有65%的流浪少年儿童曾经受到过欺负,有30.1%的流浪少年儿童曾经被人诱劝加入组织。所以,必须对流浪少年儿童实施主动救助。郑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将外展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流浪少年儿童的救助与保护,大力开展街头巡回救助,同时吸收已经接受救助的流浪少年儿童参与进来,协助外展社会工作者发现和帮助还在街头流浪的少年儿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余泳 《社会工作》2011,(21):28-29
2011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8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这两项文件体现了政府对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流浪儿童的权利的重视与保护,也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救助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必须克服救助过程中的各种困境,以流浪儿童为中心,促进流浪儿童自我发展,帮助他们回归家庭、社会。  相似文献   

17.
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工作作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郑州市救助管理站工作的突破口和改革创新的旗帜。在2004年10月28日-30日刚刚结束的由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领导及相关社会学专家学者组成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专题调研组对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进行的调研评估考察后,张世峰副司长高度评价为  相似文献   

18.
社会大家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来自全国各地因社会、家庭、学校和本人的原因而成为流浪乞讨的孩子们,像候鸟一样,他们在这里暂时栖身;像有家的孩子一样,他们在这里倍受关爱和接受再教育。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孩子,都把这里当作温暖的家。这就是多次荣获辽宁省、大连市青少年特殊维权岗的大连市流浪少年儿童救助保护中心,每年收救数以百计的流浪少年儿童,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滋润着这些心灵受到创伤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时讯快递     
《社会福利》2006,(5):62-62
社区快乐儿童俱乐部诞生近日,为了充实和发展救助保护流浪儿童的“郑州模式”,并在社区预防方面拓展新的工作领域,由郑州市救助保护流浪少年儿童中心和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办事处通信社区共同组建的“社区快乐儿童俱乐部”成立了。设在金水区花园路办事处通信社区的俱乐部配备有各种学习娱乐设施,为不同年龄的孩子开辟有绿色网吧、图书角和游艺区。流浪儿重和社区儿童都可以参加其中的活动,平时他们可以和少儿中心的叔叔、阿姨一起交流做游戏,每到周末或节假日,郑州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还会来看望他们。社区快乐儿童俱乐部不仅是流浪儿童和社区儿童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更是流浪儿童回归主流社会的最直接的桥梁。(吴文贤)  相似文献   

20.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救助保护工作中,不能采取强制粗放型的管理与中转型的工作方式,要把新的救助管理办法中的人性化、关爱性救助原则引申到中心救助保护教育中去,建立一种“激发型、启发式”的教育模式。建立专业化,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甘于为儿童事业奉献的队伍。队伍中要有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既懂心理学又懂犯罪学的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