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梳理马克思各个时期理论文本中的生态学思想,本文再现和构建出了马克思生态理论的逻辑结构:"以‘自然概念'为基石性概念和分析的逻辑起点,以人与自然的社会历史关系为逻辑主线,以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变革为逻辑主线展开的中介环节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方法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逻辑起点。教学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普通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适宜于此。应将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定位于“能动生存人”这一逻辑起点上,以满足教学管理的特殊要求。将“能动生存人”作为教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就应该从对人的生命的深刻体悟出发、从人的生存性出发、从人的能动性出发来实施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管理理论或方法均以一定的人性假设为基础和逻辑起点。教学管理活动的特殊性使普通管理学的人性假设不适宜于此。应将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定位于“能动生存人”这一逻辑起点上,以满足教学管理的特殊要求。将“能动生存人”作为教学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就应该从对人的生命的深刻体悟出发、从人的生存性出发、从人的能动性出发来实施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充分借鉴既有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思维逻辑框架。认为,该框架是由理论假设、制度类型和变迁轨迹三个部分组成的关于制度变迁理论大厦的“骨骼系统”,这一“骨骼系统”可以运用于人类社会所出现过的各种组织的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经济学往往忽视人性基础这个基本前提,这样使得经济学研究脱离人的实际,缺乏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产权制度的设立应当从人性的基本特征出发来进行设计,因此既要合理借鉴西方产权制度人性假设,又要挖掘马克思产权理论的人性前提来构建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6.
经济伦理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的批判的资本论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一个问题,就是面对资本逻辑、面对市场经济,经济伦理学能够做些什么?我觉得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严格说应该是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它的思想是很清楚的,马克思在高度肯定资本增加社会财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下,揭露了资本跟人性的对立,指出了资本的展开构成就是人性受压抑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性理论是伦理学的逻辑起点和主体根据。马克思认为人性实质上是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个体属性与类属性即社会属性的二元统一。人性既具有具体性、自由性,又具有历史性,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这形成了马克思人性观的特质:超越对人的抽象理解,现实地把握人性;超越对人的前定理解,历史地把握人性;超越对人的片面理解,全面地把握人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与诺斯制度变迁理论的差异及其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实质上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因此迫切需要科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作指导。列宁讲过,没有革命的理论便没有革命的实践。前几年,新制度经济学不仅在西方“大行其道”,而且在中国也非常走红,甚至有以它来指导改革的倾向。这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改革,是很不相称的。本文以马克思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为视角,分析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几点改革启示。一、关于人格假设与基本分析方法马克思对人格的假设是牢固地奠定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一方面,作为客体的人,马克思认为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性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观。就实证分析层面而言,马克思的人性分析包含逻辑上相互关联的两个层次:其一是关于人性的抽象一般性分析,其二是关于人性的社会历史性分析,后者是马克思人性分析的重点。就规范层面而言,马克思基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愿景阐明了完美人性的价值判断标准。马克思的人性分析是其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立论前提和基础。从当代视角进一步深入挖掘与重新思考马克思的人性思想分析,对于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经济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资本逻辑到生命逻辑:重新解读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既是资本逻辑的发现者,也是资本逻辑的批判者.马克思运用这一范式透视当代社会发展中资本逻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通过革命性的实践活动来改造这种人性与物性相互颠倒的现实,试图重新恢复人的已经被异化的感性存在,恢复人与世界的感性关联,这就是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理论旨趣.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在当代仍具有指导意义,当代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社会要和谐发展、当代中国人要自由而全面发展,就必须扬弃资本逻辑,回归生命逻辑,深入到人存在的根基处.  相似文献   

11.
制度公正与人性假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增伟 《社会科学》2005,3(8):79-86
当公正被确认为制度的首要价值时,现实的制度设计所体现出来的符合公正要求的制度体系则被视为制度公正。一种制度公正与否自然不能脱离人性假设的考虑,现实的制度设计都是由不同的人性假设为理论前提的。制度公正是符合人性要求的产物,同时设定并付诸实施的制度又会反作用于人性。制度公正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或者维护人性中的某些方面,或者抑制、纠正、引导人性中的某些方面。制度公正的主要功能就是抑恶扬善,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的个性,协调私利与社会公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试析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具有各自不同的范式特征.作为一种宏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制度经济学不仅具有涵盖或涉及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内容的理论广度,更具有运用独创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框架来解剖制度本质和制度变迁内在历史逻辑的理论深度.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理论结构是科学的,是一种开放的科学体系,它需要综合和补充的是不同制度经济学流派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新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自身理论框架的进一步拓展和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以马克思制度经济学范式统一和综合新制度经济学,将会拓展和丰富马克思制度经济学;马克思制度经济学的新综合是一种理论的创新和思想的深化,符合科学发展的正常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分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经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逻辑起点的“经济人”和“道德人”概念 ,是基于人性假设的理想类型 ;“道德人”和“经济人”理论上的疏离不仅带来了理论范式上的歧争 ,更严重的是 ,由此带来的制度安排也有悖于行为主体的真实选择 ;经济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应在原来假设的基础上各取所长 ,这样才能较真实地反映人类行为的多层面相 ,进而不断优化现实中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性恶论"和"性善论"这两种人性假设各有利弊,都具有片面性.合理的人性假设是"利益人"假设.它兼有"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合理之处,同时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是更为合理的人性假设.公共管理中的任何制度设计都是以特定的人性假设为前提的,不同的人性假设就会有不同的制度设计,而不同的制度设计又会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产生不同的行为结果,并塑造着不同的人性."利益人"假设是制度设计成功的前提;约束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的有机结合是制度设计成功的基础;科学的机制是制度设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非马克思主义人性假设的典型代表———经济人技术工具的特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性假设中人是社会的人、道德的人的特点,同时指出了经济人假设在理论和实践中的困境,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人性假设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理论以及指导实践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通常把近代哲学的各种人性理论概括为抽象人性论。导致抽象人性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内容上的,也有思想方法上的,而更为根本的、深层的原因则是在人的理解原则上的知性逻辑的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对近代哲学抽象人性论原因的追问和分析对理解马克思人性理论变革和哲学变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诺斯与马克思:关于制度变迁道路理论的阐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将诺斯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相比较 ,不难发现新制度主义对社会结构长期变迁的分析并不成功。路径依赖理论关于制度报酬、“政治科斯定理”的假设 ,以及对意识形态和文化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的论述 ,都是不能成立的。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 ,在总体上能够得到人类制度变革的事实的坚强支持 ,因而它对制度变迁的阐释至今仍然是有说服力的。诺斯对马克思的批评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西方管理史上五种重要人性假设理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对中西方新出现的人性假设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并对人性假设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是一种理论研究的方法,也是研究人的方法论,并为人的研究提供基点和参照系.“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生态人”等人性假设是人性研究与人性实践在相关领域的人性概括和具体应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存在性决定了人性处于动态生成中,人性假设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时代价值.人性假设理论为人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为人性涵化提供了实践指导,同时,也为人性发展提供了实现步骤.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方法论的本质层面将企业理论划分为三种范式,即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老制度学派企业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企业理论。三种范式的企业理论在方法论上存在本质区别: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以个人主义方法论为基石;老制度学派企业理论以整体主义方法论为基石;而马克思的企业理论则是以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方法。新制度学派企业理论以"新经济人"假设作为研究出发点;老制度学派企业理论以"制度人"作为研究出发点;而马克思的企业理论则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作为研究出发点。新制度学派采用静态比较的方法,把企业问题仅仅置于交换领域中;老制度学派采用进化论方法,把企业问题置于文化领域中;而马克思则运用系统发展的观点,在生产与交换的有机结合中研究企业问题。若使企业理论更加完备和科学,在方法论上必须接受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指导。当然,马克思主义企业理论方法论也面临不断创新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