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明洪武初年,为了防止北元与高丽联手,明太祖朱元璋积极与高丽王朝交往,而高丽王朝面对北元与明朝两大势力一时尚未作出选择,时而对北元、明朝采取双边外交,时而弃明投元,致使两国关系十分紧张。李成桂改国号李氏朝鲜后,两国关系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直到明成祖朱棣即位,明朝与李朝的关系才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公元六六八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时,它的疆域东北至成兴以南,西北达大同江以南。公元九一八年,高丽王朝建立时,辖境一时竟扩大到鸭绿江沿江地带和咸镜一带,但不久又把成南一带还给了女真人。当时的朝鲜北部地区,实则为女真人住地。在此历史过程中,不少女真人归化于高丽,有的被“召致于京”传授女真语。高丽的医师和银器匠也到女真人那里服事。到十五世纪,李王朝开拓六镇之后,朝鲜疆域才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以南为界。高丽王朝曾往北方移过不少民,但真正大量的移民,是从这时开始的。高丽王朝和李王朝,相继跟女真人互相出兵争夺地盘,发生过不少战争,但也有时共同对付契丹、蒙古人的侵略。女真人经常到朝鲜经商贸易,朝鲜人则在北方建立贸易所跟女真人交易。这样,两个民族的交往日趋频繁,甚至“咸吉道女真子弟中解女真  相似文献   

3.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改变了元朝穷兵黩武的军事侵略政策,颁布政令,以朝鲜周边十几个国家为不征之国,主张和平外交,从而奠定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相对友好的对外关系.高丽王朝的政治家郑梦周,从最初担任高丽使团书状官,到先后多次任正使,十几年来多次拜见明太祖朱元璋,其外交政绩有:促使明朝政府免除高丽王朝五年的岁贡,请求明朝允许高丽穿着其官服和便服式样,使高丽王朝换服易裳等.在明太祖朱元璋与高丽使节郑梦周十多年的外交活动中,朱元璋起初对高丽使节产生怀疑,到对郑梦周等高丽使节的逐步了解,后建立起稳定的信任关系,是郑梦周外交活动成功的最好注解.  相似文献   

4.
云天 《老友》2012,(1):56-58
首尔 韩国首都首尔是朝鲜王朝500多年的古都。古代朝鲜的百济王国、高句丽王国和新罗王国、高丽王朝都曾在此建都。首尔市中心区的山丘自然公园位于约265米高的山上.山顶上矗立着约236米高的电视塔,在此可鸟瞰首尔全貌。历代王朝在首尔修建了许多宫殿,故首尔义被称为“皇宫之城”.  相似文献   

5.
宋朝与高丽的“朝贡贸易”,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治、军事目的起主要作用,这种贸易反映了双方经济关系的基本面目。  相似文献   

6.
一、孙觉、秦观两诗为证:“朝议欲以子瞻使高丽”北宋政府曾经拟议指派苏轼出使高丽。这无论对苏轼来说,还是对北宋、高丽两国关系来说,无疑都是一个重要事件。可是这次拟议中的使命,最后因故作罢。未能成行。上面说的是一段久被湮理的史实。这次外交使命,先报后罢,朝廷或许并未正式通知苏轼本人。苏轼虽从事后获悉,惜已不得其详。此事苏轼诗文与北宋史籍并无记述。历来研究苏轼生平传记和北宋、高丽交往史的,也都不曾提到过它。提出这段史实的依据,首先是孙觉、秦观的两首诗。孙觉的诗附见于秦观《淮海渠》卷八,诗题为《闻朝议以…  相似文献   

7.
“高丽棒子”是中国人对朝鲜(韩国)人沿袭已久的蔑称.但是,对于这一称呼的历史由来,却一直缺乏学术考证.其实,通过梳理朝鲜文献《燕行录》的相关内容可知,它来源于韩文的“帮子”一词.“帮子”原本指的是明清时期朝鲜使行团中地位低微的服役者;它从一个特定的称谓演变为“高丽棒子”这一含有贬义的泛称的历史过程,反映出的是明清时期的使团接待政策所引发的朝鲜使团与沿途的中国百姓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在朝鲜 ,朱子学自高丽末引入至李朝五百年 ,为取得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正统地位 ,进行了长期而激烈的“崇正学 ,树义理”论争 ,并形成了朝鲜朱子学的“斥邪论”特点。本文拟从朱子学在朝鲜的正统化过程 ,揭示其特性形成及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9.
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大师高丽义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大师高丽义天王巍,杜若高丽大觉国师义天,是朝鲜佛教史上的一代宗师。他发展了高丽华严宗,创建高丽的天台宗,是高丽天台宗的开山祖;他刊印高丽续藏经,弘扬了佛教文化;他渡来求法,与辽僧俗往来,”推进了中朝佛教文化交流,是中朝文化交流的大使;...  相似文献   

10.
韩国山水游记的创作始于高丽中叶 ,至朝鲜时代出现大量可以与中国相媲美的作品。朝鲜前期的山水游记主要受中国宋代山水游记与高丽末期李谷的《东游记》及安轴的《关东瓦注》的影响 ,其类型代表为以“游—记”、“游—录”为中心的汉文山水游记和以《关西别曲》、《关东别曲》等“———曲”体为中心的韩文观游歌辞。朝鲜后期山水游记最大的特征是领域的扩大 ,同时 ,汉文山水游记与韩文观游歌辞并行发展 ,女性作家的出现也是这一时期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元代入居中国的高丽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咸、同以降朝鲜人之大规模移入中国,是近年学术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元代高丽移民的数量也相当可观,是历史上朝鲜移民进入我国的高峰期之一。本文概要地阐述了大蒙古汗国至元朝期间,高丽人大批进入中国的诸种原因、移民构成、在中国的分布状况以及数量估计、对两国产生的影响等。学术界对中国朝鲜族的形成期看法尚有分歧。作者认为元代高丽移民,与当代中国朝鲜族并无直接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奎报对中国唐代诗歌创作的文学成就论邹志远一、序论李奎报是朝鲜12世纪最重要的诗人,被当时文坛称为“唐李白”,名振海外,独步三韩。他不仅是高丽文坛的杰出诗人,同时又是高丽时代最著名的诗论家,其诗论主张中的“诗以意为主”,“意以气为主”,“诗贵新意”,...  相似文献   

13.
朝鲜古代诗学对陈师道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高丽、李朝前期推崇宋诗,以“苏黄”指称江西诗派,对陈师道也表现出称颂和喜爱;李朝中后期,推崇唐诗反对宋诗,改以“黄陈”指称江西诗派,虽然承认其在宋诗中的地位,但反对其创作风格。朝鲜诗学还在次韵诗、诗人的性情和风格、琢炼等方面高度评价了陈师道,并在接受过程中体现了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朝鲜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研究朝鲜学的同时,兼与中国有关文化现象比较,不仅对理解、推动朝中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益,而且可以发现其独特性。在世界许多民族相继消亡的过程中,朝鲜民族仍能以共同的语言、地域、经济方式、文化心理生活在世界的东方一这本身,就是对朝鲜族优秀文化的肯定。朝鲜古代文学是朝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朝鲜汉文诗发展到高丽时期具有相当规模,作家作品辈出,迫切要求诗评的出现,诗话形式便应运而生。此时的批评虽缺乏完整的系统,但主要是印象式的将理论批评与具体作品融合为一的典范。它避免了没有实践的理论的空洞,将理论融合在一系列作家作品中,诗话本身也因此获得了生命力。崔滋的《补闲集》就是高丽时期重要诗话之一。将高丽诗话与中国诗论比较的可能性在于:高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旨在检讨高丽末朝鲜初儒教和佛教间进行的思想论争,围绕当时政治社会变动的背景,集中分析了在朝鲜建国中作出贡献的具有代表性的儒学者郑道传的排佛论。他的排佛论以居敬和穷理为基础,具有体系性和客观性,更有为现实改革和朝鲜建国服务的功利性。在高丽末朝鲜初思想史上既有它的意义,也有思想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元明交替之时正是朝鲜半岛高丽向朝鲜王朝过渡之际。此间中国向朝鲜半岛的移民,体现了中朝双方的利益之争与封贡关系的重构。移民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元朝—高丽封贡体制时期,元朝—高丽封贡体制破坏、元明交替时期,明朝—朝鲜封贡体制时期。每一时期移民的原因、类型、进程都极具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影响。红巾军进入朝鲜半岛在客观上削弱了元朝对高丽的控制;女真族部落进入高丽,最终促使李成桂势力崛起与朝鲜王朝建立;移民促进了中国与朝鲜半岛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有关朝鲜和韩国问题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6所大学设置了朝鲜语专业,挂起了有关朝鲜和韩国问题研究(统称为“高丽学”)中心或研究所等牌子的已有10多个地方。这是很好的势头。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高丽学研究应有一个总体性规划与具体研究实施计划;其次,要密切注视朝鲜和韩国以及有关地区的研究动态、趋势,以避免研究重复;要着力培养真才实学的研究人才,以防止研究人员断层现象;再次,有关科研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理应在高丽学的研究方面逐渐形成社会主义中国的学术流派;再其次,研究不能仅限于朝鲜族学者的狭窄范围,而应与汉族学者共同交流和研究,从而打开局面,形成研究高丽学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8.
古代朝鲜的道教"八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民族宗教,它于东汉时期形成以后,逐步地完善和成熟,并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交往的频繁,渐渐扩展到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在朝鲜的高丽文宗(1450-1452年在位)时代,就曾建造"八圣堂"祭祀"八仙",其"八仙...  相似文献   

19.
诗赋外交是在明朝与朝鲜的外交往来中特色明显、作用巨大的一种外交方式。这种外交方式弥补了明朝与朝鲜政治交往上的不足,解决了两国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深化了两国的文化交流,密切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从而促进了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北宋宣和年间,以路允迪为首的宋朝使团来到了高丽国,向高丽人谈到了妈祖信仰.到了高丽末期,高丽人对妈祖的信仰变得更为积极.郑梦周、李崇仁、权近、朴宜中等高丽使臣们渡过渤海湾,找到了在北方最早被分派的沙门岛天妃庙,在那儿向妈祖神致祭或是留下了吟咏妈祖信仰之灵验的作品,可以作为在高丽末期妈祖信仰曾流传过的一个很好的证据.而当时往来渤海湾的高丽渔民曾非常虔诚地信奉妈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