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宋明新儒学到现代新儒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中国文化哲学、传统学、新人学而进入和合学的探讨,认为和合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首要价值,是超越宋明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尝试。作者指出,宋明新儒学的缺陷是把此在所以然与彼在所以然混淆起来。现代新儒学接着宋明新儒学讲,而有新理学、新心学、新气学之分。现代新儒学的基本内涵是:以民族生存的关切情怀,以融摄西方文化之新,而归宗为儒学的精神价值,并以重建儒家形上学为理论核心,以重立儒家理想价值为职志,以开出现代新“外王”为标的,体现出对于文化危机的反思,意义世界的追求,终极关怀的寻觅。但在当前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都有成为旧学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陶悦 《学术交流》2005,(7):39-41
柴文华教授的<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现代新儒家诸多人物的理论,对现代新儒家的文化问题做了系统的梳理,包括见解独到的<导论>,形散神凝、多有突破的个案研究和立足当代、精当中肯的价值评判.它既是可供从事现代新儒家研究的学者们交流借鉴的宝贵资源,又是后生晚辈进入现代新儒家研究之境的美丽通道.  相似文献   

3.
<正> 儒家思想和现代化的关系,这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讨论得很多,尤其是新儒家探索的中心问题。新儒家在海外是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思潮。他们坚信儒家思想在现代化的历史洪流中,仍然有它的价值生命;认为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与中国现代化不但没有冲突,甚而还是中国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历史动力。他们为此曾有许多论述。如果说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这些新儒家的“中坚人物”,主要抉发儒家传统文化的生命价值,肯定儒家伦理精神有着普遍的永存意义;那么年轻一代的新儒家学者则把儒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现代新儒家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典型代表,虽与"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截然不同,但其文化精神仍与现代化精神之间存在着"滞差".因此,现代新儒家及其文化观在当今中国多元的文化格局中只能处于边缘性地位,然而,我们却不能否认其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现代新儒家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思想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关系十分密切。他既注意清除儒家思想已经僵化的躯壳,又努力提炼其中的精华,加以宏扬光大。他从现代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看待并转换传统,使之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英明地预见到儒学的现代价值。他在厘清儒学范畴、构想现代儒者人格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建树,因而对于现代新儒家思潮有相当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孙中山对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兴起起了前导和先驱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22,(1):134-139
现代新儒学面向现代社会生活,回应如何沟通科学与哲学、智性与德性的问题,援引西方哲学,重新解释中国心性之学,成为重构理想人格的基础。现代新儒家学者多以"知识分子"来对接"士"、读书人,发挥"士志于道"的文化传统,并强调日常生活中的职业道德建设,使得以身载道的君子传统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的生长点。尽管这种思考和论述有不充分之处,却在拓展儒学价值领域的同时,对文化的民族性、现代文化精神有充分自觉,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认真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朱英杰 《社科纵横》2013,(1):209-210
新儒家作为中国当代文化中的一支中坚力量,在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借鉴西方文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正确理解当代新儒家是对中国文化建设指向的恰当把握。通过新儒家和新儒学概念的比较分析确立新儒家的基本特征。对不同时期三代新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思想的分析,归纳出当代新儒家的本质特征,为把握当代新儒家的精神实质起到积极的诠释作用,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方向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新儒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翔海 《求是学刊》2001,28(2):19-23
如所周知 ,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化是以向西方学习为历史起点的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典型地代表了进入统一的“世界历史”以来早期“先进的中国人”被迫开启近现代化历程的理性自觉。作为现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的成熟形态与主要代表 ,现代新儒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派、自由主义西化派一起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界鼎足而立的三大现代思潮。在基本的理论旨趣上 ,新儒家是主张中国文化现代化的 ,在强调向西方学习、吸纳以科学民主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文化之优长方面 ,新儒家与其直接的理论对立面———西化派之间也在相当的程度上保持了一致性。但是 ,由于…  相似文献   

9.
J.﹄2 2 88房殿武八U 6J丹Uno ..古,自 …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中国的命运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人类通向自由的正确道路近代尚力思潮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论后矢无意识中国近代唯心论的“心”是什么?形而生学与资产阶级自由化试论穆勒的归纳观马浮儒学思想初探简论儒家的“中庸”从康德到马克思:完成哲学革命的契机吴方正庞发现王伟郭国灿杨永德魏义霞杨忠文魏志军膝复郑中鼎衣俊师一23.44一45·205·276·346·4文化与人试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郭齐勇试图腾泥福林论僻家文化的基本精神邵汉明评现代新儒家的“返本开新”说一一兼谈会社主…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文华 《求是学刊》2003,30(6):35-40
现代新儒家的文化观主要包括文化形上学、中国文化观、西方文化观等内容,本文立足当代的理论视域,主要从文化本质主义、文化环境主义、文化进步主义、文化连续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文化空想主义等方面尝试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现代新儒学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总体性边缘地位及其文化观中的部分可转换资源。  相似文献   

11.
崔树芝  王鸿生 《阅江学刊》2016,(4):14-20,143-144
当代新儒学核心关切是要实现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以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当代新儒学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初就是从对科技的反思中提出的。当代新儒学的基本主张是既要开出科学,又要让科学受到价值理想的指引。牟宗三的思想具有代表性。新儒家认为,从人有限而无限的本质规定中可以得出人与自然的三种关系,由此证成生态伦理,技术困境亦可从中得到启示。从当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开始,其科技伦理思想更加自觉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新儒家思潮研究”系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重点课题之一,课题组于1987年9月9日至12日在安徽宣城召开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暨工作会议。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广西社会科学院等十五个单位的十七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课题组负责人南开大学方克立教授和中山大学李锦全教授主持。会议着重从宏观上对现代新儒家思潮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围绕着“现代新儒家”概念的界定,现代新儒家思潮的形成原因、发展阶段、作用、影响以及代表人物等问题,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交流了思想,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新儒家思潮的认识,明确了本研究课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的代表认为,所谓现代新儒家,是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以接续儒家道统为己任、以服膺宋明儒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自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与反传统的思想文化运动相呼应,中国出现了主张用科学的、实证的原则来检验一切和衡定一切的科学主义思潮。而出于肯定儒家思想作为一种道德宗教的恒常价值的目的,现代新儒家则对科学和哲学的功能作了不同区分;在此基础上,他们主张从意义的层面来理解和把握我们民族近代以来所遭遇的文化危机,认为只有发掘和弘扬儒学的基本精神,恢复儒家的“形上智慧”,从而重建国人的终极关怀和价值信念,才能从根本上使我们民族摆脱近代以来所面临的危机和困境。文章对新儒家重建传统形而上学的思想局限进行了批判;肯定了他们关于科学与哲学具有不同功能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泛化与界域--论当代新儒家的定性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炳罡 《求是学刊》2001,28(2):13-19
自 8 0年代以来 ,当代新儒家 (又称现代新儒家 )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之一。随着这一研究的展开 ,出现了两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一是对当代新儒家的泛化 ,一是对当代新儒家的简化。泛化是指模糊新儒家的界域 ,任意扩张新儒家的谱系 ,以至将一些与新儒家关系不大或者自己都不承认是新儒家的人物强行纳入新儒家的研究序列 ;简化是指对新儒家谱系作简单化处理 ,如有的学者将当代新儒家等同于熊十力学派。所以 ,清理当代新儒家的谱系 ,划定其界域 ,仍具有重要意义。一、正名 :当代新儒家研究的当务之急旅美学者余英时在《钱穆与新儒家》一文中 ,概…  相似文献   

15.
冯友兰在美国留学期间(1920-1923)使用并阐发了西方创造的“Neo-Confucian(ism)”概念,回国后(1924-1926)首次将其翻译为中文“新儒家(学)”概念。其后由于建构宋明儒学史的需要,加上“新儒学”概念意义的不确定性,1932年底以后,冯友兰在其中论著中转而使用包括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内的传统“道学”概念来指称宋明新儒学。但李石岑(1926)、谢扶雅(1928)、陈寅恪(1934)等人都在冯友兰的影响下使用了这一概念。20世纪40年代以后,“新儒家(学)”概念又被用来指称现当代等其他时代的新儒家(学),标志着这一概念在当时国内学术界通行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后,卜德翻译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等论著的流行,又促进了“Neo-Confucian(ism)”概念的普及。在“Neo-Confucian(ism)”概念的传播及阐发过程中,继承宋明新儒学并倡导返本开新的海内外现代新儒家(以冯友兰、狄百瑞为代表)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确定我们自身的存在 儒学在先秦、宋明和现代的发展乃是针对不同的问 题、境遇而展开的。先秦儒家所面临的是由于社会大变 革所带来的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孟上承周文教化,并通 过自己的损益创造,把礼乐法规转化为人自觉的道德实 践,从而奠定了儒家内圣之学的基础;宋明儒家所面临 的是佛老泛滥,儒学衰微的局面,理学诸大师通过对佛 老的吸收和扬弃,重建孔孟道统,将儒学推进到一个新 的发展阶段;现代新儒家所面临的则是西风东渐,传统 的价值系统不断解体的局面。面对一味“菲薄固有”、自 贼自戕和民族自尊、自信的丧失,以及所谓“文人”、“…  相似文献   

17.
工业东亚新现代性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原有西方现代性模式独统天下的局面。美国波士顿儒家学者杜维明通过亲身体悟东西方文化各自的独到特质,试图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对经过创造性转化的新儒家伦理与东亚现代性关系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深度审视。  相似文献   

18.
景海峰 《求是学刊》2002,29(1):32-36
在当代的著名学者中 ,傅伟勋是新儒家最为重要的批评者之一。他对当代新儒学所面临困境的一系列分析和论说 ,在学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傅伟勋与新儒家之间的关系 ,对他批评新儒家的主要观点作了梳理 ,从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 ,提示了这些批判的独创性价值和超越性意义 ,从而使学界能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来认识和理解这些争辩性问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伴随现代化进程而产生的文化保守主义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一个广泛深刻的国际文化现象。文化保守主义并不一定归结为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五四以降,我国知识精英对中外文化进行双重乃至多重反省,出现了各种思潮。与自由主义、科学主义思潮对立互补的文化保守主义是五四传统的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文章从思想史的角度概述了从“国粹派”到“学衡派”到抗战时期的新儒家和海外新儒家的发展辙迹,认为,文化保守主义在史学和哲学方面,创获甚多,尤其是他们尝试着建立的民族主体性的、中西印融合的文化哲学新体系,在阐扬人的生命存在等问题上,做出了世界意义的贡献。其理论失误在于将儒家价值系统的现代意义作了抽象的、超时空的、一厢情愿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新儒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一以道德为主要关注点的文化传统如何与现代民主政治相适应?与那种认为儒家应局限于道德教育的观点相反,文章认为儒家必须发展出一种参与性的政治,其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参与是个人道德培养的必要手段;二是政治的独立性要求客观的制度结构而不仅仅是道德教化;三是我们人性中的缺陷只有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才能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