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地财政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本文试图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首先对近年来土地财政的规模进行估算,然后度量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结构失衡程度,在此基础上,探讨土地财政不断膨胀背景下地方公共品供给结构失衡进一步加深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土地财政无助于纠正地方公共品供给的结构失衡,要改善公共品供给结构,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府竞争对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品供给是地方政府竞争理论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和对象,然而,代际公共品这一涉及到两代或多代人投资与收益关系的公共品,作为公共品的重要组成,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充分的关注.由于存在贬值效应、后代代理人缺位以及明显的代际外部性等特征,无论市场机制还是公共选择过程,都难以避免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低效率,但代际公共品供给在现实中仍然是广泛存在的,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多代交叠的一般均衡模型通过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代际公共品供给的作用机制,地方政府竞争可以将代际公共品的代际外部性内部化,损益双方各有补偿和付出,提高代际公共品的供给效率,为代际公共品供给提供重要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3.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增长为基础,实现社会公平为目标.30年来浙江经济发展总体平衡,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未明显扩大,这为实现省域城乡一体社会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根据宁波和丽水当前经济发展状态,以及在今后不同阶段经济增长情境下的理论推演,发现地区间的农村社保差距会随着经济增长呈现出不断拉大趋势,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马太效应",妨碍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因此,省级政府在抓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和转移支付功能,加大对相对不发达地区农村社保的财政支持力度,从而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完善与发展——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制度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志龙 《社科纵横》2007,3(9):58-60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其目标是实现地区经济和谐发展。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缩小地区差距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必须对此进行完善和发展,以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与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恒  宋小宁 《创新》2010,4(2):82-85
过去的分税制改革确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能适应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探讨适应限制类和禁止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所需的基于生态补偿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认为应该根据这两类区域进行生态保护建设的直接成本和放弃发展经济的机会成本,以及受益区域的支付意愿来共同确定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的规模,最后提出了改革现有以纵向为主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逐渐完善以生态补偿为主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法治化是一项紧迫的时代课题。首先,明确财政转移支付立法权的归属是其体制前提;其次,确定财政转移支付的级次、主体及其相互间的权利义务是其规范焦点;最后,提高立法位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律体系是其制度保障;目前的重心在于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法。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有效的供给不仅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需求,更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产品供给上实行城乡"双轨"制的供给机制,导致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存在体制外供给、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调等诸多问题.这种低效、非均衡的制度外农村公共品筹资模式必导致我国农民负担日益渐重的后果.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与其成本分担之间的运作系统存在错位失衡.这其中既有制度性因素,也包含非制度性因素作用的结果.据此,应优化、创新相应的制度政策,改变农村公共品供给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以实现在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的同时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庶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公共品概念的扩展:软品与硬品的一种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公共品定义难以对公共品的供给低效率问题给出有力的解释,从公共品概念扩展的角度,探索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的理论基础成为近期公共经济学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供求两方面和个人参与物品供给决策或公共选择的角度,对公共品的概念进行新的扩展,将公共品视为软品和硬品的一种组合,并使用图解法初步给出公共品最优供给的均衡及其条件.  相似文献   

9.
文连阳 《社科纵横》2008,23(11):71-73
四川汶川地震造成了文物资源的巨大毁损.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和非营利性等属性的公共产品.对毁损的文物进行保护与管理,不只是一般的市场行为问题,更是一种社会公益建设问题.文章讨论了文物的公共产品属性与市场化问题,从财政制度安排上,认为实行公共财政补贴政策;改善公共产品供给,构建"一元"投入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多元筹资体系;整合捐赠资源,构建社会监管机制,是实现灾后文物资源有效保护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海经济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运行为基点,对目前人们极为关注的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市场体系与竞争环境、分配倾向与支付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探索了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指出在短缺经济的国度里,高速增长是经济的大忌,上海经济的最佳增长率为7%左右。文章对市场体系的形成和分配政策的改革进行新的思考,认为货物市场的串联作用、微观组织对市场信号的迟钝反映、地方割据的重新出现以及地方政府支付行为的轻型化、企业支付行为的短期化和个人支付行为的早熟化都给改革带来沉重的压力。作者提出鲜明观点:用谨慎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保证新旧体制的转换,分配政策的成功点在于收入以效率为弹性值;经济决策多层次化应该向中央和企业集团决策层次两级化转移。  相似文献   

11.
何周富 《探求》2010,(6):43-45
制度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制度供给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如我国东西部差异与制度供给差异就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要从根本上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加快以产权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市场化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加快中西部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取消农业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颖 《学术交流》2005,(4):130-133
我国取消农业税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也应注意到取消农业税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如与现代社会公平税负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农民建立土地有偿的概念,会使部分地区县乡财务匮乏,财政运转困难等。在借鉴国外农业税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可分三阶段逐步深化我国的税制改革:1至3年内,建立并完善省以下的转移支付制度;3至5年内,建立以土地资源税为主要内容的土地使用税制度;5至10年内,对个体农户开征个人所得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侧重研究社会个体自由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认为马克思提出的社会成员自由时间的增加以及自由意识的发展是测定社会进步的标志。论述社会个体自由发展的不平衡以及社会个体之间的自由发展的不平衡有力地促进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社会先进个体的自由度对社会一般成员自由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引导、激励和示范作用;社会个体的自由发展依赖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并和社会文明发展具有同步性,个体自由发展的局限性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局限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12):41-44
近年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占甘肃财政支出比重都在70%以上,故研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甘肃发展所起作用很有必要。本文通过计算甘肃人类发展指数以量化甘肃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与甘肃人类发展指数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甘肃人类发展指数会产生影响,只是财政转移支付形式不同影响大小不同。应采取加强财源建设、稳定专项转移支付和提高财政转移支付透明度等措施,强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对甘肃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忠文 《社会工作》2008,(18):62-64
公共财政与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设,是我国经济界和理论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建立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必须有与预算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公共财政的最佳选择,也是国家干预调节经济运行、抑制市场经济自发冲动的最佳途径。在这方面,我国理论界的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有差距的,还有待于加强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浅论如何完善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明朗 《社科纵横》2006,21(4):125-126
由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应在政策、经济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本文结合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论述了中国从哪些方面增加对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7.
李贞  李燕 《创新》2009,3(3)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切实保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二元化的教育结构已经影响到中国人口的教育质量,社会的公平与协调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有的收费取消了,新的资金来源缺乏保证,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积极有效地配置财政教育经费,有利于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品供给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增收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对1978-2006年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大对农村公共品的投入力度,加大农业科技产业化步伐,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双轨制的增量部分,项目制旨在通过国家财政的专项转移支付等项目手段,突破以单位制为代表的原有科层体制的束缚,遏制市场体制所造成的分化效应,加大民生工程和公共服务的有效投入。以项目制为核心确立的新的国家治理体制,形成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级治理机制,并对基层社会产生了诸多意外后果。项目制所引起的基层集体债务、部门利益化以及体制的系统风险,对于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相对于农民、农业、农村对公共品的需求而言,国家的财力总是有限的。因此,在预算硬约束下,在众多的农村公共品的供给、需求选项中必然存在一个优先序。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农民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公共品需求偏好;而供给优先序则不但受制于财政制度、体制,还受制于官员的考评机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