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974年起日本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人口更替水平,步入少子化时代,目前仍深陷"低生育率陷阱"之中。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问题,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台政策措施和制定法律法规,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并在减缓少子化进程和人口减少势头方面收到一定效果。但由于对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采取应对政策的时机过晚、制定政策的魄力和精准度欠缺、实行政策的力度不够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应对少子化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离遏止少子化的目标还相差甚远。日本少子化进程及政策应对中的经验教训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
(一)90年代的10年间,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日本修改、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的儿童福利事业政策、法律,其中“儿童育成计划”和“儿童福利法”的修改,特别具有时代特征。儿童育成计划儿童育成计划是日本最初的“支援家庭育儿大纲”,其构想是为对付少子化趋势,保障儿童的健康出生和成长作的“为支援今后家庭育儿建立的政策方向”。生育和养育本是个人、家庭该齐备的环境,但行政方面积极参与此事,关连的文部省、厚生省、劳动省和建设省4省协同策定了这异例的政策。当然,1990年合计特殊出生率低于1.57后,少子化的危机感、家庭育儿也需要…  相似文献   

3.
少子化是当今发达国家及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严重的人口少子化将对社会结构和经济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研究发现,近20年来日本政府实施的少子化对策对解决少子化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日本政府的少子化对策缺少对晚婚和终生未婚的应对措施、存在政府在家庭和孩子方面的社会保障支出甚少等问题.今后,日本政府可以通过改革雇佣制度和导入育儿保险等方式来解决少子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少子化对策的设计、实施一直是以欧美国家的少子化政策为基础范式,其前提是欧美国家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忽略了日本社会的固有价值观,因此难有成效。在思考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时,有必要顾及两方面:一是婚姻是一种经济活动的观念,强调的不是婚姻由恋爱发展而来,而是婚姻开启了一种新的经济生活;二是日本人"注重体面"、希望过一种体面的婚姻生活,特别是"不让孩子在经济上感到痛苦"的观念根深蒂固。日本人如果预想到将来子女生活的环境不如自己好,就不会考虑结婚生子。这种观念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其他国家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
人口下降的日本将如何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减少是正常现象现在 ,日本的人口大约是12670万人。按政府的预测 ,到2007年 ,将增长到12800万 ,达到日本人口的最高峰 ,以后 ,将逐渐趋向于减少。有的预测则更为令人担忧 ,说是日本人口在2004年增长到12700万以后 ,便达到了顶峰。不管哪种预测都预示着再过几年日本的人口将开始下滑。人口的减少与日本的少子化、高龄化的发展齐头并进 ,将引起经济的停滞、护理和医疗的负担增加、养老金的入不敷出等问题 ,促使人们对日本的将来不安情绪的高涨。有的学者或评论家甚至说 ,如果人口减少的话 ,国家也将随之衰退。但是…  相似文献   

6.
正日本有句著名的谚语叫做"兄弟是他人的开始"。在人口日益减少的日本,比起独生子女,有兄弟姐妹的人可能更让人羡慕。但兄弟姐妹的存在有时候也会成为风险,特别是在父母离世后,如果手足之间存在生活状态差异较大,因为遗产发生纠葛等问题,其关系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兄弟姐妹推动的历史日语中的兄弟一词包含兄弟姐妹的含义。"少子化"曾使得兄弟一词被使用的频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中日老年产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70年代银发浪潮开始席卷亚洲,1970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1%,正式进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伴随老龄化进程的是少子化的进程。在少子老龄化这一进程中,中国与日本惊人的相似,只不过日本比我们早走了30年。中国和日本同属于儒教圈,文化传统相似,因此中日老年产业比较研究就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日本政府在应对少子高龄化社会到来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建立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在刚刚过去的 2 0世纪里 ,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剧的人口变动。少子化 (出生率低 )问题 ,自 2 0世纪 70年代开始出现 ,此后日趋突出 ,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出生率低下 ,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 ,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本文就日本出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 ,社会各界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一  日本人口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 ,经历了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过程。据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在战后初期出现了出生率急剧上升的状况。1947年达到顶峰 ,为 34 .3‰ ,这就是所谓的“婴儿出生高峰期”,新生儿…  相似文献   

9.
日本家庭养老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伟 《日本学刊》2004,(3):98-109
日本作为东方国家 ,具有悠久的家庭养老传统 ,“家”制度在日本起主导作用 ,家庭是老年人援助系统的核心。日本老年人生活所必需的资源和援助基本上都是由家庭来保障的 ,战后的相关法律也鼓励人们进行家庭养老。但是随着人口少子化、老龄化的进展 ,日本的家庭养老模式发生了转变  相似文献   

10.
《社科纵横》2015,(4):101-103
日本为了应对高龄化与少子化,出台政策鼓励女性生育以及促进女性就业,但保育所建设的滞后造成了"待机儿童"的产生。中国目前对留守儿童的现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异地入学、异地考试等进行了充分研究,但尚未见留守儿童幼托阶段的相关研究文献。日本"待机儿童"的原因、现状、对策等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新一代留守儿童的成长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有关世界人口问题的机构,除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外,还有负责对世界人口动向及政策进行监查以及进行人口发展预测等工作的国际经济社会局人口部和技术协作局人口科等部门。1991年2月6日至3月8日,联合国人口委员会举行会议,回顾与研究过去两年世界人口的动向与政策,并进一步审议了1992—1993年的工作计划,同时为1994年召开联合国人口会议开始做准备。作者作为日本人口问题研究所所长,代表日本政府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人口》杂志的专家测算: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999年2月20日就已越过10%的标准线,到200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44亿,占总人口的11.03%.预计到2040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上升到4.09亿,比重达到26.53%,人口老龄化趋势达到顶峰.我国老年人在人口各年龄组中是"穷人"居多的群体.据统计,50%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和80%左右的农村老人在银行中基本上没有存款,只能依靠子女或社会供养.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问题日趋突出,高龄老人不断增多,加上我国厉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呈"四二一"和"四二二"型.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发挥社会养老功能,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孙欣 《社会》2003,(4):54-56
日本的人口现状 最近,惯以极端言行惹是生非的东京 市市长石原慎太郎,又因诬说女性不生孩子就是“老巫婆”等等,而被119名日本女性向法院提起诉讼。石原此次生事也是事出有因,其背景即来自本国形势严峻的“少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在日本的近现代历史上,北海道一直被看做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也是政府积极开发的地区。当今,日本的地区产业发展已经达到了界限,制造业生产大规模向海外转移。更为重要的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陷入了长期疲弱的状态,进展快速的少子化、老龄化,使得地区发展面临了严重的人口瓶颈。在这种条件下,日本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从以前的"地区开发"转向了"地区再生"。民间团体和学者提出了"边际聚落"和"地区消失"的观点,并主张发挥地方自治体的作用,通过"地区创新"实现地方发展。上述主张也被吸收到政府的决策中,安倍内阁上台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包含了推动"地方再生"的内容。但是这些政策还是没有将地方的自主努力和地方发展作为中心,而是坚持中央中心路线,没有摆脱地方资源开发的旧路。新的地方开发应该将地方独特的资源禀赋与发展结合起来,在能源领域就是发展可再生资源,实现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实现"自产自消"就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日本移民研究的兴起几乎和"日系移民关系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同步的,二者相互促进。国立国会图书馆在"日系移民关系资料"的收集、整理中充当了组织者的角色,这一工作延续至今,成果显著,为学者开展研究提供了保障,本文在第一部分将对此进行概述。日本移民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对战前移民政策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第二部分从移民通史研究、移民思想研究、移民政策研究、移民外交与移民政策研究、人口问题与移民政策研究五个方面介绍日本学术界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改革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日本学刊》2007,(4):96-105
日本从20世纪60年代初实现了"全民皆年金"以来,经过多次改革,养老金制度不断完善。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老年人口的增加,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社会保障费用支出过大,养老金制度也受到了严峻挑战。日本历届政府都把养老金制度改革作为一项主要任务。2000年以来,日本又根据新的社会经济形势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本文对进入21世纪后日本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及面临的课题做了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北关东地区3.11大地震导致的灾难救援问题引发了日本学者对社会福利的关注。文章在考察大地震后灾区受灾者的心情、想法的基础上,从中国中央政府的应对措施、对口支援、临时住房、援助的差距、政府工作与志愿行动等方面梳理了中国四川地震救援的经验,指出日本社会结构正面临着三种危机的考验。第一,超老龄社会与少子化、人口减少社会的人口构造危机;第二,通货紧缩、经济萧条、日元升值、股票下跌等经济危机;第三,大地震、海啸、核电站事故带来的环境能量危机。日本可以参考和借鉴中国的经验开展大地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受灾者的生活重建是重建的首要任务。在中央政府、地方自治体常设危机管理组织;明确灾害应对的程序;制定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强化受灾者援助的政策手段;完善医疗、福利、护理服务;发展区域产业和开创就业;提供住房保障;着手能够对抗灾害的坚固的地域社会与街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孙章伟 《日本学刊》2012,(2):81-95,159
日本1959年版《经济白皮书》指出,消费革命与技术革新构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以来,日本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内需消费的政策体系,较好地解决了供给力与消费需求力之间的矛盾。依赖于完善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和坚实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产业结构形成强大的内需消费进而推动经济增长,不仅是凯恩斯经济学的具体运用,也是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社会转型观在亚洲的成功实践。日本扩大内需消费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后果正在受到关注.日本、韩国、印度也经历了相似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过程.日本、韩国正被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甚至人口负增长所困扰,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效果不佳;而印度则不得不应对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国正面临劳动力供求关系的改变,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受到严重挑战.依据日本、韩国、印度的人口政策经验,我国应尽快启动人口政策调整机制,把握时机,为人口问题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20.
日本面临世界上最为严重的老龄化和人口过疏双重困境,在农村地区尤为显著,人力短缺导致产业衰落和生态服务不足,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内在关联性凸显。2018年4月出台的日本第五次《环境基本计划》提出最大限度发挥环境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问题的同步解决,这种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体现了日本生活环境主义文化原理。德岛县上胜町是老龄化和人口过疏地区,零垃圾运动使之成为环保特色小镇,优美的环境促进了树叶经济繁荣,同时带动女性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了农村活力。日本创建地方循环共生圈的新理念对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